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和许多国家都在领土方面存在争议。尤其是清朝末年,我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被侵占、割让了不少土地,这些领土有些在多年后被成功收复,然而也有一些永远地成为了其他国家的领土。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与缅甸互相交换争议地区,放弃了一块占地27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江心坡。如今60年过去,我国这笔“交易”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呢?
江心坡位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之西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之间的地带,北接我国西藏,南至中缅边界的尖高山,总面积是27000平方公里左右,涵盖了缅甸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单从地理方面来看,江心坡的位置十分敏感,恰好位于中缅交界处,因此缅甸一直对这里虎视眈眈也是可以理解的。
江心坡明确被归到我国领土范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永乐年间。明成祖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三宣六慰”,控制的范围包括现在的缅甸全境、泰国北部、老挝中部、印度东部,自然也涵盖了江心坡。由此可见,从那时起,江心坡就是明确属于我国管辖的领土。
到了清朝,清王朝与缅甸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结果均是清军取胜,缅甸不得不俯首称臣,成为我国的藩属国。1790年,乾隆皇帝过80大寿,缅王特意来京贺寿,乾隆十分高兴,封他为“阿瓦缅甸国王”,并赐给缅王木邦、孟艮、蛮莫三地,因此江心坡这时名义上还是我国领土,实际上却归缅甸管理,只不过因为当时缅甸是我国的藩属国,因此也不存在什么争议。
到了晚清,英国人瞄上了亚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东南亚各国被英国逐个攻占,沦为殖民地,缅甸自然也不能幸免。英国和缅甸先后爆发了3次战争,均以缅甸战败告终,最终缅甸全境都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当时是19世纪末,清王朝已有大厦将倾之势,自身难保,哪里还能顾及到缅甸?再加上英国人根本没把清王朝放在眼里,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把缅甸等藩属国拿下了,即使后来清朝皇帝得知此事也只能忍气吞声。
缅甸成为英属殖民地后,与我国的联系逐渐被切断,对我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弱。清政府和英国曾经就中缅边界的领土争端问题谈判过许多次,但双方都没能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最后不得不暂时搁置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心坡这块小小的土地逐渐形成了一种民族自治的独立状态,克钦族等土著部落在这里生活,既不归中国管辖,也不受缅甸控制。
之后几十年里,中英两国就江心坡等地的归属问题又多次进行谈判,甚至爆发了小型冲突,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中英双方把江心坡定义为“南段未定界”区域。
1910年,英国突袭江心坡周边的片马、岗房以及古浪三寨。比起洋人,这几个地区的人民自然更认同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于是纷纷奋起反抗英军,给殖民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见此情形,殖民者觉得这块难啃的骨头不要也罢,于是只好在书面上承认三寨属于中国,实际上却还是赖着不走。当时我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关键时期,局势比较动荡,实在分身乏术。因为这个缘故,在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后的初期,江心坡并没有被划入中国的版图。
整个民国时期,当时的中国都称得上是处于乱世之中,军阀割据、内斗严重,无暇也没有力量去顾及这些曾经的藩属国。在1926年,英国趁机占领了江心坡,这次英国人学聪明了,开始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对其威逼利诱,挑拨离间,一步步让他们归顺英国,拒绝国民政府的管理。
1941年,国民政府重新划分国界时,对江心坡及周边地区宣示主权,然而一直到民国结束,国民政府始终没有对江心坡地区进行实际有效的管理,也没有和英国殖民者签订条款,因此严格来说,国民政府把江心坡划入我国领土的行为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也为后来新中国不得不放弃江心坡埋下了隐患。
“二战”结束后,缅甸终于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正式独立,并且趁机把中缅存在争议的江心坡等地区占为己有,成为了缅甸克钦邦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缅边境大部分争议地区都已经被划定,只剩下三段未定界的地区,江心坡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江心坡已经受缅甸实际控制多年,对中国没有多少归属感。再加上缅甸本就不大,要想让它把江心坡拱手送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于当时新中国和缅甸都是刚建立不久,又立场相似,都不想把两国关系变差,因此刚开始几年中缅两国都选择暂时搁置争议,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判。
不过,由于江心坡等地仍存在争议,中缅两国都在附近派驻了军队。到了1955年,一次正赶上大雾天气,视线很差,有一个缅甸军人的枪不慎走火,我军还以为是潜藏在附近的国民党特务,立刻严阵以待,开枪还击,幸好双方没多久就发现这是一个“乌龙”事件,没有造成什么不必要的伤亡。然而,此事传出后,却被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大肆渲染,声称中国要通过武力逼迫缅甸解决领土争端,企图把事情闹大。
我国自然不可能乖乖让人背后捅刀子,于是中缅两国以此事为契机展开了谈判。
毛主席接见吴努(左一)
其实,如果撇开领土问题,当时缅甸和我国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时任总理吴努更是十分喜欢中国,一生都在致力于中缅友好。所以为了不伤害两国之间难得的友谊,我们只能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争议。
经过长达6年的谈判,中缅两国的意见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最终两国决定各退一步,中国放弃江心坡地区,来换回另外几个存在争议的片马、岗房、古浪三寨以及班洪半老地区的实际管辖,明确划定了中缅边界,解决了困扰两国几十年的争议。
我国放弃了27000平方公里的江心坡,现在看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首先,国家间的往来有时不能只看一时的得失,而要用长远的目光来衡量。表面上看,江心坡在历史上本就属于我国,新中国有能力抢回江心坡,却自愿放弃,实在是吃了个大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得到的利益远比一个江心坡要大得多。
东南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此地国家众多,又有多年被殖民的历史,情况十分复杂。当时我国已经与印度交恶,经常发生摩擦与冲突,开战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得罪了缅甸,就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还会遭到国际舆论的攻击;而如果我国放弃部分利益,不仅中缅两国皆大欢喜,还会在东南亚收获一个可靠的“盟友”,不至于腹背受敌。事实也的确如此,中缅两国解决领土争议后,我国的一时退让换来了缅甸的信任,到60年代我国内外交困的时候,缅甸成为中国对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即便后来美国在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我国依然可以通过缅甸这一西南边陲最大的贸易口岸,维护我们的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直到现在,缅甸仍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伙伴。
另一方面,江心坡等地先后受缅甸、英国控制近百年,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中国,如果说它属于中国,其实是有些证据不足的。而且,当地人不管是从语言、文化还是精神层面都和中国人相差甚远,对中国也没什么归属感,如果强行把此地收回,中缅之间不仅会有一场战役,而且我国还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当地人不会有二心。所以,如果真的强行收回江心坡,实在是得不偿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国虽然放弃了江心坡,却得到了更大的利益,在国际上也收获了良好的名声,可以说是是双赢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