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小圈
QQ: 2077525879
邮箱:001@sgquan.com
微信: xinjiapoquan001
在海外华人圈有这样一句话——“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先生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
六十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庸去世的消息一出,新加坡许多书迷纷纷在网上发悼文,表示不舍。
在新加坡好几家书店设专柜,把金庸先生的作品摆放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
友联书局的员工更连夜设计金庸纪念板,打印出来后放在店内的专柜上,向大师致敬。
今天和小圈儿一起看看各行各业与金庸武侠的峡谷情缘:
-
新加坡一位36岁的华文老师这样回忆——
自己在中学时读了第一本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随后陆续把全套都看齐了。她说:“金庸笔下的女性都是独立自主,敢爱敢恨的,跟以前看的言情剧女主角很不一样,对当时十二三岁的我影响很深。”
-
一位44岁的律师回忆——
我是一个金庸迷,曾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传授剑意的片段启发年轻律师,运用法律如同用剑一样,注重的是法律的精神(意)而不是招术。
-
书店的老板们——
“虽然今天还没有很多人来找金庸的书,可能是工作日,大家比较忙或还没有时间反应。但有一名读者特地下来买《射雕英雄传》和《飞狐外传》作为收藏,他说自己很早就看完了金庸所有的小说,但有一些是旧版的,下来会找新版的重看。”
“我得知金庸过世的消息后,就交代员工把他的书移到靠近柜台显眼的地方,相信会有老读者想要重温金庸作品。”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传奇人物,相信很多书迷都感到难过。大众的所有书店都有金庸的作品,而百胜楼大众书局的金庸作品最齐全。为了向金庸大师致敬,我们会在百胜楼大众书局陈列出金庸的小说,希望能给他的家人和书迷带来一点安慰,也给他们提供一个缅怀的平台。”
在新加坡,部长和议员中同样拥有众多的金庸迷…看看他们怎么说:
-
教育部长王乙康,在面簿转载金庸逝世的新闻——
“小时候,家里的金庸小说总是由祖母先阅读,祖母看完轮到哥哥,然后才轮到我。虽然要得懂得区分史实与虚构情节,但我通过金庸的小说认识了不少中国历史。我还没读过《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或许在适当时候我应该把它读完。”
-
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
虽然他只在中学时代读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但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电视电影作品,他看过不少。
他指出,以《神雕侠侣》为例,新加坡、中国就拍了好几部电视剧,他也在一两年前观赏一部以《笑傲江湖》为故事的杂技音乐剧。
“金庸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融合了历史、文学、文化、武术、中医、饮食等元素,真是一大奇才。谢谢‘大侠’为我们带来许多想象的空间和美好的回忆。请您安息。”
-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钟奇雄——
他小时候家境并不优裕,阅读金庸小说时会把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当成目标,激励自己努力向上,希望有天能完成属于他的“英雄梦”。
他从中一开始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喜爱的人物是《天龙八部》中的乔峰。
“乔峰是真英雄,具大侠风范。金庸小说教会我忠诚、义气和兄弟情,每位英雄都会经历很多磨难,最终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敬。”
金庸先生除了在武侠作品上与新加坡有扯不断江湖惆怅,更与新加坡本身有深厚渊源,它曾是金庸先生的避风港…
金庸先生于1959年与初中时的同学沈宝新在香港创办了《明报》,公司注册资金十万元,金庸占百分之八十股权,沈宝新占了百分之二十,其主张的报章精神为:
强烈民族意识
高举儒家思想
反战
崇尚自由
1967年5月,香港因新蒲岗一间塑胶厂的劳资纠纷,而引发左派人士借此发动群众,要”斗垮斗臭港英政府”。
从此,香港发生了许多流血及“波萝”(炸弹)爆炸案。
这动乱期间,《明报》因从社评到新闻,以至副刊立场,都在批评左派人士,及认为”反英抗暴”运动有违香港人的利益。香港左派激进派分子也因此对《明报》,及其他立场反左的传媒进行各式更猛烈的攻击。
1967年7月13日,《明报》社评发表《恐怖世界,人人自危》。
到了7月20日,港府颁布紧急条例,严禁口头或文字上造谣惑众,扰乱人心。
1967年8月24日,香港商业电台播音员林彬(林彬真名林少坡,在商业电台任播音员十多年),由于在”大丈夫日记”、”欲罢不能”节目内猛烈抨击左派分子,对动乱切中时弊,极受市民喜爱。
结果林彬在上班途中惨遭左派份子投掷汽油弹攻击,与其堂弟林光海烧死在车内。
不到一个星期,被左派分子谑称为”豹狼庸”的金庸的住宅,也收到了炸弹邮包,幸好发现得早,而由警方在查家门口外引爆。
当时激进派分子也曾计划到《明报》编辑部捣乱,幸好《明报》早已把编辑部招牌收起来,捣乱分子才遍寻不着。编辑部有些员工甚至削尖了水喉枝,准备与捣乱分子搏斗。
除了《明报》,激进派分子还焚烧《天天日报》车辆,掷石击毁《天天日报》门窗,又捣乱承印《明报》的印刷厂,《华侨日报》采访车,剪断丽的呼声电视电线。《南华早报》云咸街地窖机房内,亦被炸弹炸损了部分印刷机器。
1967年8月28日,传出消息,激进左派拟出了一份六人黑名单,标明这六人将会像林彬般被谋杀。
金庸先生,就是其中一个目标。
金庸先生为了避免被暗杀,便南下到了新加坡暂避,报社业务则交由股东沈宝新负责,社论则让胡菊人来顶。
其实,金庸先生当时在新加坡已有业务。1967年3月18日,金庸已在南洋与创立“斧标驱风油”的新加坡商人梁润之合组创办了新、马两地的《新明日报》。
梁润之为董事局主席,金庸为副主席,报名“新明”二字各取自梁润之的《新生日报》和金庸的《明报》。
创刊之初,《新明日报》标榜五大特色:
1、独家刊登金庸武侠小说,副刊名家汇聚,篇篇杰构
2、娱乐版独有消息,专爆珍奇内幕
3、通讯网遍布全球,天天有各国现状报道
4.、“天下事”版资料最丰富,包罗万有
5.、名家主编”马经”,当日下午报道大彩结果
当时《新明日报》出纸六大张,售价一角。
出版之后,销量上升,到了1979年,已经日销十万份,成为新加坡的一份大报。
金庸在创刊新加坡《新明日报》之后三个月,又在《新明日报》的基础上,发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
起初星马两地同用一个文版,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政策与马来西亚日有距离,于是《新明日报》也分成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
但是副刊、小说的稿件,则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地共用。
新加坡中文报纸《新明日报》前总编辑杜南发就表示,金庸在狮城最大贡献是创办《新明日报》,以文人办报,发挥知识分子力量:
“1960年代的新加坡媒体仍属于传统南洋报纸型态,金庸创办新明日报,成功带进香港媒体经验与特色。”
同样在东南亚地区,金庸小说翻成当地国文字,许多词汇都是用闽南语音译。
而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笑傲江湖》与新加坡最有渊源…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唯一在香港以外地区率先连载的小说。
《笑傲江湖》在《新明日报》连载后一个月,《明报》才连载有关小说。
据新加坡资深媒体人回忆:
“当时几家报社都争着想刊登《笑傲江湖》的星马版,但金庸强调‘肥水不流外人田’,《笑傲江湖》只会让《新明日报》独家刊登,这是《新明日报》在三年内就赚钱的关键之一。”
除此之外,《笑傲江湖》也可以说是金庸先生的“逃亡”之做!
上文,小圈儿提到因为暗杀事件,金庸先生来到新加坡避难,金庸先生离开香港到新加坡暂避一个半月,继续创作《笑傲江湖》。
当时金庸先生每天下午二时由酒店到《新明日报》办公室,在沙发上看完报纸后,就回到总编辑的位置,一支烟、一支笔、一张又一张平放在桌上的原稿纸,《笑傲江湖》关于杭州“梅庄”江南四友的内容,就这样诞生。
当时排字房的职员会在门外等候金庸,后者每天填满三张原稿纸,约1200字左右就会停下。
前总编辑杜南发忆述指,当时金庸写完即止,不多不少,亦不重读修改。
杜南发指金庸思想缜密,并形容《新明日报》非常成功,是当地重要的华文报纸。
可好景不长,到1970年代末,由于新加坡政府修改法例,非国籍人士不得对新加坡报章持股超过百分之三,金庸则被逼退出《新明日报》。
金庸卖掉股权,退出新加坡报坛,但仍关注当地报业发展。
他的作品亦影响很多老一辈的新加坡华人。
金庸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在新加坡非常活跃,他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有非常多的忠实读者,老一辈新加坡华人茶余饭后讨论他的小说情节。
虽然年轻一辈新加坡华人多半不了解金庸曾在新加坡办报这段历史,然而,《新明日报》至今已成为新加坡非常重要的晚报之一,报导第一手的重要政经与社会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