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中新广州知识城,又一次给人们惊喜。不同于以往,一同亮相的还有南沙。广州近年来最为火热的两个区域,再次引发自媒体关于广州“C位之争”的大辩论。

起因源于广州黄埔区官网发布的一则招标公告,提出争取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申报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提质扩容范畴。

在我国自贸区七年六扩容、广州屡次提出打造自由贸易港、广州布局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带动”等诸多背景下看这一消息,不难理解,南沙自贸片区扩容势在必行,中新知识城如成功入局,黄埔南沙的竞合关系将加速广州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格局的形成。

12月9日召开的黄埔区委全会提出:将与南沙科学城共同推动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联互通,同时将开通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同一天召开的南沙区委全会则提出:强化南沙科学城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关键科技创新节点互联互通,协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

自贸区扩容有难度,120平方公里是“红线”

自贸区建设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因此选址也大多位于对外开放及国际贸易历史较为悠久的沿海地带。对标最为先进的沿海地区的政策及开放水平,也是中新知识城的目标。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南沙海关关员在南沙保税港区医药仓库巡仓。 马寅栋摄

该公告指出要对深圳、上海、海南等地区的政策进行研究及梳理,找出适合广州开发区自由贸易发展的创新路径,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拟定中新广州知识城纳入广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方案。

这并非中新广州知识城或黄埔的一厢情愿。1个月前,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中新广州知识城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

自贸区与自贸港代表了中国开放合作的最高水平。

去年12月,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就发布南沙自贸片区提质扩容的课题研究项目招标公告。并明确提出要寻找南沙自贸片区在广州市内实现面积扩容的原则、方向和理想区域。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和决心没有改变。根据今年国务院批复北京、湖南、安徽三地自贸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方案,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我国自贸区总数已增至21个。经过7年建设,目前我国自贸区分布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至江浙沪、西至四川陕西,从沿海到内陆,跨东中西区域,分布于全国各地。

2015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其中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120平方公里是自贸区建设工作之初商务部所设定的标准,基本上代表了自贸区的面积上限。因此,各省份基本是参照120平方公里的标准。

去年8月,我国增设的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区面积齐刷刷定在119.9平方公里。再看此前的自贸区面积,大部分也都集中在119.9平方公里左右。即使是上海自贸区扩容,也未突破120平方公里这一约定俗成的“红线”。

自贸区总数在增加,但老牌自贸区同样希望谋划扩容。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面积也仅有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而在去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新片区规划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不止扩容,《方案》还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广州港南沙港区。

产业承载需要更大的地理空间,因而有一定基础的自贸区,纷纷考虑将自贸区扩容纳入议事日程。在全国自贸区之中,面积最小的是广东自贸区,只有116.2平方公里,因此扩容的消息也一直传出。而前海蛇口更是好事将近:

2019年今年6月,广东省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4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其中就提到,原则上支持广东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支持汕头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根据省商务厅发布的消息,今年广东将制定推出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4.0版方案,争取前海蛇口片区和前海深港合作区“双扩区”。

一江之隔的广州,同样希望以自贸区扩容的形式推动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南沙自贸片区扩容,为何选择中新知识城?

广东自贸区屡次出现扩容消息,多个城市积极争取,不仅是为了获得政策倾斜,更重要的是加快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和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15年4月挂牌运作五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粤港澳合作、政府管理体制等领域,形成了527项改革创新成果,202项制度创新案例。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5.6亿美元,超过全省1/4,年均增长34%;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388家企业,吸引145家企业总部;每平方公里引进外资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0倍。

南沙自贸片区是广东自贸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但南沙新区的规划面积达803平方公里,而自贸区只有60平方公里,占比不到10%,自贸区规划占比较小。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南沙海关关员在南沙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仓库巡仓。 韩健全摄

自贸区让南沙的发展走上了新阶段。以重大改革促深化开放,南沙自贸片区5年累计形成678项制度创新成果。

2014至2019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由1026亿元提高至1683亿元,年均增长10.4%。今年前十个月,南沙新引进17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14年至2019年,南沙区内注册企业由8400户增加到12.4万户,年均增长71.4%。

无论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怀揣热情和梦想的初创企业,他们选择南沙的理由离不开这里不断增强的澎湃动能。

企业纷至沓来,就是这些制度创新成果落地的最好成绩。

从南沙自贸片区的产业定位看,以及发展新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承担任务的角度,都显示了南沙要持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对土地面积的需求就会上升。

但从屡次招标研究的方向看,符合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产业基础成为了扩容区域选择的优先条件。

2014年,有传广东申报自贸区的方案是的“3+1”框架:由四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以及广州白云机场保税区。这4个区域中,南沙新区的规划面积最大,达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85平方公里。

照当时这个方案,广东自贸区的申报面积将超过930平方公里,且将成为第二批地方自贸区中,申报面积最大的一个。但从后来批复的方案可看到,调整很大。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广州板块:白云机场空港保税区从申报的自贸区板块中消失,南沙新区也不是全域打包进来。

那么,为什么是知识城?

回顾过去知识城十年发展,不仅因为知识城历次受到重大规划青睐。

更因为知识城虽非自贸区,但自贸区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产业合作、投资管理等领域的153项政策,已在知识城复制落地。知识城是创新创造高地,获批国家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集聚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00多家机构。根据规划,到2022年,知识城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4.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此看来,知识城的确有成为自贸区扩容地的底气和实力。

站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中新知识城,如何走向下一个十年?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先生认为,知识城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使命,就是要创造国际一流的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此外,“改革的再深入”要成为一个带头的亮点,在生产关系自我革命这方面于深水区啃硬骨头,才能真正通过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空间。

制度创新恰恰是自贸区的核心与灵魂。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正在建设中的南沙自贸片区。

扩容的另一种选择,争取自由贸易港

在全面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之时,各地对于自由贸易港的探索与建设也呼之欲出,尽管自贸片区扩容仍有难度,广州谋划了另一条思路,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

与自由贸易区相比,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水平更高,在货物流通、资金流通、金融服务等方面将更加灵活。

这一计划在2015年3月就已显露端倪,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主题推介中,广州首次提出要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主枢纽、自由贸易港和对外交往中心。

在2017年,南沙自贸片区作为广东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就提出按“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

彼时,南沙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自由贸易港方案。

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南沙成立、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建成、南沙港铁路加速谋划……这些因素的加持使得南沙把建立自由贸易港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来。

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装卸服务等基础性航运物流服务的硬件环境方面,广州与世界著名港口差距不是很大,但软实力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纽约等知名国际自由贸易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即使在国内都不占优势。

以启运港退税政策为例,2012年8月,国家明确对从青岛、武汉启运报关出口,并经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离境的符合条件的集装箱货物,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2014年,国家又进一步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范围,将启运地口岸扩大至8个港口。2018年1月,结合前期试点情况以及本市提出的政策建议,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号),将适用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启运港口岸进一步扩大至13个启运港,离境港由原上海市洋山保税港区扩大至上海市外高桥港区,并突破直航限制,增设沿途经停港。

但在广东,直到今年10月1日起,以珠三角9市37个港口为启运港、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现已升级为南沙综合保税区)为离境港的水运货物才开始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南沙已成为大型汽车综合服务区。

广州仍然踌躇满志。

2018年2月25日出炉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公示中,就提出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今年以来,从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南沙综保区、再到获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今年,海南自贸港方案的印发,又给南沙有了新启发。发挥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先行先试优势,巩固强化各自特色优势,强化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南沙将率先打造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联动发展共同体。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需要诸多落地条件的支撑,包括经济实力,尤其是相对高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大型港口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通达的内外部交通网络,特别是足够丰富的海上航线网络;具备足够的全球贸易经验沉淀等。

这些条件,作为“千年商都”“华南门户”的广州,均有着一定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毗邻香港仍是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探索自贸港的明显优势。如香港除了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这4类商品外,一般进口或出口货物均无需缴付任何关税。

复旦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七年时间的建设,下一步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便是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双循环核心市场主体的母港。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的观点是:在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向全球最高开放水平趋近的过程中,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平台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集成,应该是对国际自贸港先进经验、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及海南本土探索的系统集合。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具备内在的统一性,两者可以协同演进。

南沙乃至广州,仍然需要争取自由贸易港,但不止需要争取自由贸易港。

黄埔南沙之争,广州“两极带动”的新棋局

从地图上望去,在中国南方,由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三个正在开发的规划区已然形成三角互拱之势,而它们背后,则分别连接着澳门、香港和广东。虽然根据规划,它们扮演着不同角色,但有合作,亦有竞争。从广州层面而言,如何塑造自贸区的新优势,自贸区的扩容区域选择是一个抓手。

近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接受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专访时,首度透露了广州构建数字经济核心区“一核引领”,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带动”,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辐射”,特色经济价值园“多点支撑”的发展战略布局,谋划打造沿江、东南部、西部产业带。

以中新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代表的广州黄埔、南沙,是广州努力建构获得超速的动力和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构成了“两极带动”的关键要素。

10年前,中新知识城正式启动时被定位为广州头号工程,而当下的南沙自贸片区建设是广州一把手工程。

竞争难免,知识城将全力建设“三集群两高地”的创新发展格局中,生物制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化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三大产业集群,同样也是南沙正在着力塑造的产业新优势。

作为广州“东进南拓”战略发展的两大主战场,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南沙黄埔携手,官方层面也多有信号释放。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8年至今,两区党政代表团考察交流已有4次,而制度创新是两区交流中最为频繁出现的议题。

当大湾区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不断向环内湾集聚,广州能否联动黄埔与南沙,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大湾区超级CBD中夺得先机,形成大湾区“增量功能”集中承载区的示范区,或许是当前广州突围的一个新思路。

当广佛同城走入第11个年头开始探讨财税分成,当广深组CP闪耀大湾区共同引领都市圈合作再升级时,广州市内的两个辖区合作,应当不难。

中新广州知识城谋划入局自贸区,无关乎广州“C位之争”,携手推动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担当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南方+记者】柳时强

中新知识城或入局自贸区!从黄埔南沙竞合看广州突围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