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奇葩说》第四季第二期,辩题是“如果奋斗的城市空气糟糕,我该不该离开?”刚开始听到这个辩题时,我觉得连健康的空气都呼吸不了,那个城市到底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听了一会辩论后,才明白这道辩题背后的意义:做选择。只要是选择,一定有失有得;不然,那便不是选择。
我很喜欢看戏剧演出,不论是荧幕前的、还是舞台上的。在戏剧呈现出的众多人生当中,你总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可能是一个人物的性格,有可能是一个人物的选择,也有可能是一个熟悉场景。因此,我每次都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去观演,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触或启发。
还记得去年看赖声川的《红色天空》时,对其中一个场景印象很深刻:一个大学生采访老人院的老人,老人在回答她“人生是什么”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只急急忙忙赶路的小老鼠,不知道它的前方是什么。它一路急急忙忙地赶着,遇到路上的小动物就不停地问:“前方是什么?”然而没有任何动物知道前方是什么。小老鼠依旧急急忙忙向前赶,走着走着一头撞到了老槐树,树上有一只黑色的乌鸦冷冷看着小老鼠。小老鼠便问乌鸦:“乌鸦乌鸦,你站得高,看得远,你看得到我的路还有多远吗?路的尽头是什么?”乌鸦说:“你的路已经走到头了,你的前方什么也没有。”小老鼠一听便哭了起来,它说:“早知道我前面的路这样短,我就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了。我这一路上光顾着赶路,路上的风景什么也没有看见。”
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就走神了。我们是否也是那只小老鼠,沿着一条众人固有的轨道前行,念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这些都好像是沿途的站牌,大家都在拼命赶路,并且相互催促着一站赶往下一站,渐渐地我们以为没有按照大家的平均速度抵达站点时,后果就很严重,我们好像已经不去计较站与站之间的距离,更不会去想它们的顺序能不能调换。我们却并不是那只小老鼠,因为我们的前方仍有漫漫长路;我们也不相信自己是那只不明不白就走到尽头的小老鼠,因为一切选择好像都有目的,沿途风景至少走马观花过。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做选择,希望每一个选择都正确无疑。可是,相信我们都有过几个时刻,会问自己是否选对了想要走的路?思绪会飘飞到做选择的那个瞬间,想象那时的自己选择的是PlanB,一路下来会是怎样的情形?就我自己而言,选择出国,我说我想要离开自己的“comfort zone”,其实我是选择了一条逃跑路线。那时遇到很多挫折,会和好朋友聊未来聊到抱头痛哭,会渐渐质疑自己的价值,于是我急匆匆地选择了PlanA:出国。做选择时,我没有考虑太多,我以为很多事情瞻前顾后太久,就没有办法开始了。于是出国后,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水土不服”,会躲在厕所流眼泪,后来升级到坐在巴士上流眼泪还可以不理会旁人的目光,那时候脑袋里就跳出来一个问号:如果我选择的是PlanB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所幸,我那时的全副精力都放在克服“水土不服”上,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我当年做的选择后悔。现在我回顾过去,真心觉得,那些忧郁或困苦的经历,最后终会变成一笑而过的回忆,而那些成长和欢声笑语才是余音绕梁的回响。其实不论你选择了PlanA还是Plan B,只有当你不满当下时,你便会开始羡慕那个想象中的、做了另一个选择的自己。任何选择都会有令人不满的时刻,而那之外便是你需要珍惜的,把注意力放在你拥有了什么上,而不是失去了什么,就布会再对逝去的耿耿于怀,不管那些过去是你不小心错过的,还是自己亲手斩断的。希望我们不要那么急匆匆地赶路,但愿我们可以过得从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