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纪念香港生涯 蔡和平:新加坡太看重学术资格

回忆录纪念香港生涯 蔡和平:新加坡太看重学术资格

蔡和平说,一些人做现场节目会害怕,但他从来没有怕过。(档案照)

出身新加坡的知名电视制作人蔡和平在香港堪称“综艺节目之父”,却似乎从未在本地耕耘,他说:“我试过,但新加坡太注重学术资格!”

香港无线电视50周年庆,开台综艺节目《欢乐今宵》深受怀念,72岁的节目功臣蔡和平趁势推出回忆录《开拓巨星舞台 蔡和平黄金50年》,纪念在香港发展的半世纪,内容丰富珍贵。他将配合新书于5月27日出席在首都剧院商场举行的新加坡书展签名会。

为新书宣传的蔡和平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把自己的历史细述一遍。他1963年从英华中学毕业后,便到澳大利亚阿得雷德一所学院攻读电视行业课程,但只读了一年就辍学,未得文凭,因为当时当地有家电视台制作部要请员工,“我就从低做起,扫地、安装摄影棚器材等,也当摄影师。”

不到两年,他就到马来西亚拍摄舞台演出,累积不少经验。之后在新加坡独立后的一年,他加入了国营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Radio and Television of Singapore)。

蔡和平说:“我记得那时只做了半年,虽然我只是个助理导播,但当了各大节目的导播,做过许多华语、马来语和英语节目。后来政府要所有公务员参加考试,我不会回答关于政府政策的问题,公司竟然要减我5块钱,我那时薪水才225元,还把我的职位降为场务!我很失望,决定离开。”

代表作《欢乐今宵》

蔡和平勇闯香江,碰上1967年刚开台的无线电视。当时还没有现场转播的综艺节目,蔡和平接到无线的任务——策划及筹备《欢乐今宵》,内容包括歌唱、舞蹈、短剧、游戏等。蔡和平用了五个月时间观察香港人的文化和生活后制作《欢乐今宵》,结果大受欢迎。这个模式后来也被新加坡电视台参考。节目在全盛时期一周五晚现场直播,历经37年,制作集数之多创下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的综艺节目。

早期节目,艺人需要在现场播出的广告时段作出产品销售的广告,因为压力大,被称为“木人巷”,但也因此培育出不少人才,从何守信、沈殿霞、汪明荃、郑少秋、李香琴、谭炳文、卢海鹏、狄波拉、甘国亮、郑裕玲、梁醒波、许冠文等香港首屈一指的资深艺人,都曾长期在节目中演出过。许冠文、何守信、郑丹瑞后来能成为香港重要的喜剧导演、电视主持,也都因为蔡和平慧眼独具,给予提拔。

70年代初,红到国际的李小龙上节目接受许冠文访问,并现场示范出拳、踢腿和单指掌上压等绝技。蔡和平回忆说:“他很专业,我们是工作上的朋友。”许冠文则记得当年结婚时还很穷,公司送了他两张飞新加坡的机票,蔡和平竟安排妈妈当免费司机,开车载一对新人到处看景点吃美食,让许冠文感激至今。

开除影星张瑛

才21岁的蔡和平,面对当时一个个从电影跨到电视来的大明星,指挥若定,如初生之犊不畏虎。他甚至曾经因为当年影星张瑛录节目迟到,只因在片场打电话约人打麻将,而生气地将他开除。他说:“在我眼中,艺人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只不过在大庭广众前,我们要对较大牌的艺人给足他们应有的尊重。”可能也因此,他的人缘真不错,本周末胡枫和罗兰两大资深演员都随他来新站台呢!

蔡和平承认自己当年凶又严,脾气很冲,口头禅是“bloody hell!”。他感谢当时的上司信任他,让他操艺人的生杀大权,但他不会不近人情,如果一些错误出自意外,他会原谅他们。当然,不守时是要挨骂的。和他合作过的艺人提起当年,还难忘因迟到被他骂,从此改掉恶习,也让自己获益。

从来没怕过

蔡和平英校出身,原来他看不懂中文字。幸好他谙粤语,可以沟通,也有助理帮他解释中文,对工作发展毫无妨碍。

作为一名年轻有才又有权的制作人,记者好奇可有女星借故要亲近他,以争取机会上位,他回答:“我没有注意那些,我很保守的,也很公正,如果有人故意要亲近我,我可能更不会给她机会。”

蔡和平从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到他开设制作公司及投身华娱电视,他觉得娱乐制作最重要的是常识和创意。“我不觉得我很聪明,但我与生俱来就适合这份工作,我有激情,有自信,像一些人做现场节目会害怕,但我从来没有怕过。”

他后来觉得自己应该开拓新领域,还没找到工作就向无线辞职。近几年,他进军饮食业,把香港的米其林餐馆引介到本地,做到风生水起。问他怎么看美食和电视节目,他洋洋洒洒地打起比喻。

“电视和餐饮都是为大众服务的生意,都能给人带来快乐。在电视界,我发现艺人;在餐饮界,我发现厨师。通过《欢乐今宵》,我让大家看到李小龙的才华;搞餐饮,我让添好运成为最受大家熟悉的香港品牌。”他也指出,电视上的黄金时段,和餐馆的黄金地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电视频道就像一家餐馆,节目就像菜色,制作人就是厨师,节目模式如同食谱,表演才华恰似食物成分。”还有,电视满足视觉和听觉享受,美食则迎合嗅觉与味觉的需求,都和感官有关。

做电视需要激情

谈到未来发展,蔡和平认为电视没落是大势所趋,但跨平台是必然的方向,但人们最需要的仍是激情。他看着当年付出过心血的无线电视,批评说:“领导人不一定懂得电视,对这一行也不够激情。”

蔡和平的才华给香港电视界那么大的贡献,但对于家乡新加坡似乎少了一点。除了1966年那一段愤而离开的经历,他原来曾在80年代回来过。“在一年的时间,我在新港之间往返,想说给新加坡电视台制作节目,但是很难,因为当时的政府政策是看学历,我感觉这里不欢迎外人加入。”

顿了顿,他说:“香港人很尊重我的专业,我现在还在担任香港电台等的顾问,但新加坡从来没人找我当顾问。”

问他当年急于抓紧机会,没有完成学院学业就进了电视界,会否有少了一张文凭的遗憾,他重申那句:“这一行不是法律和医学,最重要的是常识和创意,还有激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