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羊提示:阅读本文约4分钟!
昨天(23日),新加坡新增病例再度回落至四位数,确诊病例8940起,累计病例达104万4661起。
新增本土病例当中,有1231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病例和7518起抗原快速检测(ART)呈阳病例。
输入型病例则有191起,PCR呈阳病例和ART呈阳病例分别有18起和173起。
新增病例当中有7691起是通过ART检测发现的低风险病例,占总数的86.03%。
至于每周感染增长率则是0.76。
死亡病例再添六起,累计1220起。
住院人数有951人;普通病房有117人需要氧气供给。过去一天,共有8381人完成隔离或出院。
在过去28天的39万7606起确诊病例当中,99.7%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3%需要氧气供给,0.04%住进加护病房,0.05%病逝。
截至22日,已有92%人口完成疫苗接种,71%已接种追加剂。
(图:来源自网络)
多起“冠病长期后遗症”病例
新加坡出现更多“冠病长期后遗症”的病例,尽管检测结果呈阴性,患者在康复后仍出现各种症状。
一名患者称,自去年11月感染冠病以来,她总是在短距离步行后感到吃力,气喘吁吁。她说,自己以前可以提着两袋杂货从巴士站步行回家,而且只需10 分钟。自从感染冠病后,她有一次只拿一颗椰子,却花了20分钟才走回家。
途中,她感到很吃力,好几次停下来休息。 她还表示,一个月前,自己在吃叻沙时突然感觉心脏被“挤压”。
最近,她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与以前相比,仍然感到“十分虚弱”。
(图:来源自网络)
另一名病患称,她现在对任何刺激喉咙或呼吸道的气味或烟雾都会变得“非常敏感”,严重时会引发喘息性咳嗽。
她还表示自己的手有一次突然“变硬”和变肿,并在她睡着后变得完全麻木。
那一次,她的手不停跳动,好像她的血液在流动时被堵住。“我以前从未感到过如此难以忍受的疼痛……我还哭了。”
这样的症状影响了她的生活,由于双手经常出现疼痛和肿胀,她每周都需要进行按摩。
医疗人员表示,随着近期冠病病例的激增,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NCID)临床研究负责人 Barnaby Young博士称,根据2021年公布的数据,约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在感染冠病六个月后,仍出现一些症状。
“更重要的是,我们很难确定这些症状中的哪些是真正由冠病,而不是其他疾病引起。呼吸困难通常是严重感染后的症状。”
(图:来源自网络)
新马两国将进一步放宽入境措施
随着2019冠状病毒疫情已经稳定下来,新马两国下来将推进如何全面重启两国之间的已接种疫苗者的航空、陆路旅游。
前往吉隆坡访问的卫生部长王乙康,在Facebook贴文中做出了这项宣布。他在这次访问中也同马国卫生部长凯里见了面。
“我们进行了坦诚和富有成果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直享有良好且长期的双边关系,我们的人民有着许多联系和关系,不过都被冠病疫情打断了。”
王乙康也说,随着冠病疫情已经出现稳定和改善,两国应该致力于为疫苗接种者全面恢复陆路和航空旅游,以重新建立因疫情而中断的民间联系。
(图:来源自网络)
网传现在已是时候取下口罩,专家赞成?
当下,不少网友在网上热议,新加坡将会取消戴口罩的法令!
有专家指出这个做法不可行,因为飞沫能轻易飞溅两三米,但也有专家说,新加坡拥有高保护力的“超级混合免疫力”,现在已是时候取下口罩,尤其在低风险场合。
实行近两年的安全管理措施从本月15日起简化,包括若戴口罩,人与人之间就不必强制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这在坊间引起讨论:如果只要戴口罩就无须保持安全距离,那如果保持一米距离,是否就能脱下口罩?
传染病专家梁浩楠说,这不可行。
“飞沫能轻易飞溅两到三米的距离,所以一米距离真的不算什么。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科学研究陆续反映冠病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梁浩楠认为,即使保持一米距离,脱下口罩仍不可行。
梁浩楠也指出,新加坡目前距离完全无须戴口罩的日子,还有至少半年,半年是估计最快可能发生的时间。
梁浩楠说,“我相信目前还不能在户外脱下口罩,原因可能包括当局希望借此提醒大家仍要保持安全。”
(图:来源自网络)
不过,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则认为,现在已是时候可以取下口罩生活,尤其在低风险场合。
“许多国家已取消戴口罩的措施,目前也没出现太多严重后果。我国拥有高接种率,以及高感染率,所以这也表示我们有颇高的‘超级混合免疫力’(hybrid immunity)。而这种免疫力相信是最具有保护性的。”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弗斯尔教授也说,呼吸道感染能通过戴口罩与安全距离预防,所以当抗疫策略的目的是预防传播,两个措施都是同等重要的。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或可先在户外试行不戴口罩。
梁浩楠说,户外传播的风险相较于室内来得更低,估计至少低50%至80%。
淡马亚也认为,民众大可先从户外不戴口罩开始,再慢慢扩展。可能可以从户外活动开始取下口罩,然后接着是办公室及工作场所,再来是学校。
(图:来源自网络)
弗斯尔虽然不认为戴口罩的措施会放宽,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场合,但他觉得户外可取下口罩的措施可能在不久后实行。
“我也觉得阶段性放宽是好事。户外不戴口罩可以是第一步,尤其在能保持社交距离,或人潮不多的时候。我们或可先尝试在已接种、没有病例增加的社群中允许室内取下口罩,但若住院病例显著上升,就意味着可能有新一波的疫情,到时就得再强制戴口罩。
“但当我们有能力这样应对卫生威胁时,代表我们在面对冠病时已具有韧性。”
此外,针对婚宴宾客用餐保持一米距离,是否能全程不戴口罩?专家看法不一。
目前婚宴上的桌子间与同桌人之间都保持着一米距离。梁浩楠说,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当然是最好不能有堂食或和其他人室内用餐。但若是如此,餐饮业会面临严重困难,甚至被击溃。
“所以现在的妥协是,那些一起用餐的人应该有意识,若一人感染,其他人都有可能中招。感染者也会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告诉其他同桌者注意身体情况。换句话说,堂食仍具有风险,所以目前相关措施仍在继续。”
(图:来源自网络)
我是海羊,每天记录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温度、有高度、有时度的趣谈,关注我,随时了解新加坡靠谱的当地干货!
如果您对内容喜欢,期待您的转发,也请您在评论区内留言互动!谢谢!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