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摘 要
当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罗非鱼养殖业,给罗非鱼养殖户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打击了罗非鱼养殖户的积极性。其实,养好罗非鱼种苗是关键,一定要抓好苗种培育阶段。优质、健康的苗种为养殖户成功养殖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作者从事水产罗非鱼苗种培育多年,将实践工作中的关键技术点一一突破、总结。本文将从罗非鱼的苗种阶段培育、饲养管理、影响苗种阶段成活率的因素等方面详细探讨,总结了一些苗种培育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旨在给罗非鱼苗种阶段培养的养殖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罗非鱼(Tilapia)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属热带鱼类,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海咸淡水交接水域。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目前罗非鱼是国际上养殖最为广泛、可以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热带鱼类之一。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尼罗罗非鱼称为:“有希望的养殖鱼”,罗非鱼产品价格均适中,受到各层次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成为被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质鱼类,也是我国主导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我国台湾省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人由新加坡进入。中国是世界渔业生产大国,我国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使水产品产量高居世界首位,而罗非鱼产量占据主要位置。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15年,中国罗非鱼仅用了20年的时间,实现了产量从30万吨到170万吨的剧变。2009年我国罗非鱼出口量为25.9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15.6%,居全国水产品出口量的第一位,出口总金额为7.1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6.6%,居第三位。近十年来,我国的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产量以平均每年11.1%左右的速度递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罗非鱼生产的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国。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加工工艺的提高,为罗非鱼大规模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 罗非鱼鱼苗(余明海拍摄)
传统罗非鱼养殖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尤其是近几年来罗非鱼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罗非鱼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罗非鱼发病、死亡率不断上升,近两年在华南地区大规模爆发的链球菌对养殖户,甚至整个罗非鱼行业造成严重打击。抗生素被大量使用,药物残留严重威胁到食品的安全,而人们生活需求的是健康、绿色、环保食品,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效养殖的同时要注重健康养殖,即高效健康养殖罗非鱼。不但要追求罗非鱼的经济价值,更要可持续、生态化、绿色无公害养殖。罗非鱼具有广泛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罗非鱼产业高效健康养殖关系到整个养殖行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使罗非鱼养殖实现高效健康养殖,才能使我国罗非鱼养殖更具美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罗非鱼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好苗种关。苗种质量主要体现在苗种培育(标粗)阶段,这直接关系到成鱼养殖的成败。因该阶段苗种规格小,受天气、环境、寄生虫、营养等因素影响较大,很多养殖户在该阶段较难把握,往往造成,成鱼养殖阶段商品鱼产量低,规格不整齐、经济效益差。这就要求罗非鱼苗种培育阶段实行更加严格、仔细、用心的养殖。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将主要从苗种的培育方法,培育条件、影响因素等跟大家探讨,旨在为养殖户获得高品质的罗非鱼苗种提供一些思路。
1
罗非鱼苗种培育
1.1养殖条件的准备
1.1.1池塘条件
1.1.1.1池塘面积:罗非鱼种苗培育的池塘,面积最好不宜过大。因面积大水域环境复杂,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面积大水量多,罗非鱼水花游动能力弱,摄食困难,容易摄食不均,导致种苗个体大小相差较大情况。一般来说,集中连片的种苗培育鱼塘,每口5至10亩为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是冬季越冬搭棚育苗,方便材料充分利用。
1.1.1.2池塘水深:水深为前期水深60~70cm,后期1~1.5m。池塘不宜过深,以免光线透射不到,底层水温过低,另外早期幼苗活动能力较弱,水体太深水体压力较大,不利于幼苗活动、觅食。缓慢加注新水有利于水体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鱼苗天然饵料形成。
1.1.1.3池塘底质与环境: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其次是粘土,砂土次之。壤土保水力强,水中营养物质不易流失,土壤中营养盐分也易溶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增加鱼苗天然饵料形成。多年养鱼的鱼塘污泥过多应及时清除,一般保留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最好,以保证水有一定肥度。鱼塘周围的杂草及障碍物应全部清除,以免减少光照、引起水蛇、老鼠、青蛙、野鸟等敌害和妨碍操作。
1.1.1.4池塘水源:苗种培育阶段,对水质要求较成鱼高,优质江河水源、地下水、或者水库水、山泉水是理想水源,一般不使用养殖用水,工业废水。鱼塘最好要排灌方便。因苗种培育鱼塘密度大,投饵量多,蛋白较高,水质易恶化,尤其在春夏时节,容易大量蓝藻爆发,水中溶氧低,易发生死鱼现象,如能适时加注新水,改良水质,能有效缓解症状。鱼苗培育池塘,进排水系统要求严格,必须设置隔水双层密网,因担心进水系统加注新水时夹带野杂鱼类,排水时鱼苗喜欢顶水外逃。
1.1.2池塘设备
苗种培育阶段,对溶氧要求较高,电力设施应当配备到位,增氧设施必不可少,每口池塘应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或者帆船式耙水机一台,集中高密度培育池应当配备底部增氧曝气管。鱼苗培育池塘一般不建议使用饲料投料机,饲喂操作应当全池进行,以免个体规格相差过大。
1.2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2.1清塘、池塘平整准备
清塘即清除池塘野杂鱼类、敌害生物,为种苗培育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地环境。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必须先整塘,曝晒数日后,再用药物清塘。清塘一般用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0~100kg,一般要求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时向池中均匀泼洒;然后加注新水维持10~20cm,茶粕每亩20~50kg用水浸泡一昼夜;漂白粉用量为每立方米池水用20~30g,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
1.2.2基肥施放、水质培育
鱼苗下塘要求水体具有一定肥度,因肥水池塘水体藻类丰富、浮游动物较多,水体缓冲能力强,有利于鱼苗摄食天然饵料以及抗应激能力。一般施放有机肥同农家肥相配合。各类肥粪,包括禽畜粪便、绿肥、糖渣、酱豆渣等,施放前都应进行必要的除菌、消毒,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禽畜粪便,应当添加生石灰1~2%发酵腐熟,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粪便影响水质;糖渣、酱豆渣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既可肥水又可供鱼类直接食用,效果好。施放原则仍然为少量多次。
1.2.3池塘水体消毒、杀虫工作
清塘、平塘工作后加注新水时间在3~5天以内一般不再进行水体消毒、杀虫工作。如果时间加注新水时间超过7日,一般建议放苗前2~3天再次施放一次,苦参碱、敌百虫等杀虫药物,避免寄生虫对鱼苗造成危害,尤其是3~5月华南地区梅雨季节寄生虫容易大量爆发。
1.3鱼苗下塘及其管理
1.3.1鱼苗下塘及注意
鱼苗下塘前24小时一般建议首先选用同类规格、同种鱼苗试水,观察鱼塘水体是否存在消毒、杀虫药物残留。如果试水鱼类查过24小时仍然健康活泼则可以安排放苗。鱼苗下塘一般选择在气温稳定在20~24摄氏度以上,晴天上午进行。
1.3.2放养密度及其搭配
罗非鱼种苗培育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5~8万尾之间,根据标粗规格要求不同放养密度也会做相应调整。2~3cm种苗每亩投放5~8万尾,在20~25摄氏度水温环境培育,投喂率控制在8~10%,经过30~35天标粗可达80~130尾/斤规格。一般苗种培育池塘不再搭配鲢鳙鱼类以及其他鱼类。
1.3.3种苗饲养管理
饲料投喂分为:干法投喂和湿法投喂。干法投喂即:直接使用高档全价配合和饲料粉料,如:鳗鱼料、甲鱼料、长吻鮠料等,人工全池下塘干撒。湿法投料,需要设置饲喂投料台,一般使用不锈钢盘碟用竹竿或者钢丝固定在离水面10~15cm深度处,将全价配合饲料添加适当水分,制备成面团状态,分为每团50~100克状态放置于投料台,让鱼苗自由摄食。
1.3.4 种苗培育“四定”原则
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3.4.1定时:种苗培育饲料投喂是关键,严格按照固定时间投喂有利于鱼类尽快形成摄食习惯,便于鱼群集中等候。要求少量多餐,一般推荐投喂次数每日不低于4餐。即:早上8:00~9:00;中午13:00~14:00;下午16:00~17:00;晚上20:00~21:00各一餐。苗种各阶段的投饲量可参考表1
表1 罗非鱼苗种投喂配合饲料参考表 投饲量:(kg/万尾•日)
(点开可看大图)
1.3.4.2定质:指饲料要求营养、安全、新鲜,苗种培育阶段对营养需要较高,安全、营养、新鲜的饲料摄入对苗种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世界许多国家对罗非鱼的营养需要及其配合饲料,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各自生产罗非鱼饲料。罗非鱼和其它养殖鱼类一样,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不同。如0.3~0.8g重的尼罗罗非鱼鱼种,最适蛋白质为35%~40%,体重50g以上的幼鱼,为20%~25%。
联合国粮农组织1987年推荐了罗非鱼主要营养指标参考(表2)
表2罗非鱼主要营养指标
生长阶段 (g/尾) |
粗蛋白 (%) |
粗脂肪 (%) |
粗纤维 (%) |
糖 类 (%) |
赖氨酸 (%) |
蛋氨酸 (%) |
<0.5 |
50 |
10 |
8 |
25 |
4.1 |
1.7 |
0.5~3.5 |
35 |
8 |
8~10 |
25 |
4.1 |
1.7 |
>3.5 |
30 |
6 |
8~10 |
25 |
4.1 |
1.7 |
1.3.4.3定点:就是在固定的位置投饵。一般选向阳、水深适当的地方,定位投饵,易掌握鱼的食量。罗非鱼种苗培育阶段无论采用干法投喂,还是湿法投喂都必须全塘投食以保证所有鱼苗就近摄食,尽量不让个体规格相差太大。
1.3.4.4定量:并非指每日固定投喂数量,而是指每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鱼类大小、水体肥瘦度来确定当日饲料投喂量,苗种培育阶段一般按照鱼类总体体重8~10%投喂,天气闷热、阴雨、水质较肥可以适当减少投喂甚至停喂1~2餐。
1.4苗种转塘、运输前的准备
1.4.1、苗种培育日常管理。育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日常管理要求每日巡堂3次以上,即:早上6:00~7:00;中午14:00~15:00;晚上20:00~21:00,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检查早上是否浮头,中午检查鱼苗活动、摄食情况,晚上检查水质、天气、水温、进排水系统;勤捞蛙卵,消灭有害昆虫及幼虫;勤除池塘边杂草,避免鼠、蛇、鸟藏身;勤做养殖日志,及时查漏补缺。
1.4.2分级标粗及其操作。 根据鱼苗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的特点,一般将苗种培育池塘分为3级。第一级水花至7朝鱼苗(即:鱼苗体长:0.5~2cm);第二级7朝~9朝鱼苗(即:鱼苗体长:2~4cm);第三级9朝~~12朝鱼苗(即:鱼苗体长:4~8公分)
1.4.3拉网锻炼以及分筛过塘。
1.4.3.1拉网锻炼的意义: 鱼苗经过16~18d的养殖,体长增长3~5倍,体重增加几十倍,要求活动的范围更大,同时鱼池水质和营养条件已经不能满足鱼种生长需要,因此必须分塘标粗。夏季水温高、鱼种新陈代谢强,活动剧烈,体质较弱,抗应激能力也比较差,如果不提前锻炼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死亡。一般采用尼龙密网全池拉网,密集鱼苗,分塘或者长途运输前反复1~2次,大规格鱼种、过冬鱼苗要求拉网锻炼2~3次。
1.4.3.2拉网锻炼的作用:鱼苗经过1~2次拉网锻炼后,首先可以促使鱼体种水分含量降低,肌肉变得结实,体质健壮,经受住分塘操作和长途运输的颠簸;其次,鱼种在密集过程中,增加对缺氧能力的适应能力;再次,促进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和排除肠道内粪便,减少运输途中鱼体粘液和粪便对水体污染,提高运输成活率;同时,拉网锻炼还可以除去敌害生物,统计标粗鱼苗成活数量。
1.4.3.3鱼种分筛过塘 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会出现大小、规格不均的现象。分筛鱼苗有利于后续养殖过程中鱼体规格整齐,成活率提高。一般常见分筛规格为:7朝(即:鱼苗体长: 2cm左右),8朝(即:鱼苗体长:3 cm左右),9朝(即:鱼苗体长:4cm左右),10朝及以上(鱼苗体长8cm以上)
1.4.3.4鱼种长途运输前准备 经过鱼苗繁育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养殖户需要将自己所需规格鱼苗包装运输回池塘。长途运输的种苗,需要选用已经拉网锻炼后体质恢复健康的鱼苗,在苗种长途运输前一天提前拉网并根据客户要求分筛不同规格,将按要求分筛的鱼苗放入水质清新的专门打包池网箱种集中“吊水”一夜,方可装运。吊水暂养时,必须保持溶氧充足,防治发生缺氧死鱼。
1.4.3.5鱼种打包运输及计数 经过吊水后的鱼苗,使用塑料专用鱼苗袋充装纯氧带水打包装运输。每袋鱼苗袋装放鱼种重量同水体重量比例为1:10,每袋鱼苗袋水体体积同气体体积比例为1:4。40升规格鱼苗袋,装置0.5公斤鱼苗,15升井水,运输途中鱼苗袋外气温不超过30摄氏度运输时间可达24小时。鱼苗计数方法一般采取直筒量杯、称重计数等方法,首先用滤水胶筛将鱼苗装盛起来,然后再导入固定容积直筒杯中,或者导入固定重量带水盆中称重,之后随即抽取1~2袋种苗取平均数计数。
欲知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病害防治及注意事项,期待下一期内容!
作者 | 广州市德权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余明海
来源 | 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