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3 13:32 | 光明日报
资料图
暨阳湖畔,林丛茂盛,鸥鹭翩飞。很难想象这里是2000年建造沿江高速公路时集中取土后形成的一个大水坑。18年植树造林、涵养生态,如今这个4.41平方公里的森林氧吧,已成为深受张家港市民喜爱的休闲健身、亲子娱乐好去处。
改革开放40年来,张家港的发展如同暨阳湖生态建设一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获得200多项国家级荣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连续13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综合实力前三位。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张家港人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智慧与实践,创造了“两个文明”协调并进的奇迹。进入新时代,张家港人在持续解放思想过程中,继续书写着“张家港精神”新的内涵。
自加压力,创造发展奇迹
1992年,时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喊出“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的口号,这在当时的苏州,可谓石破天惊。
20世纪80年代的张家港被称为“穷沙洲”。由常熟和江阴10多个小乡镇组成的沙洲县,长期在苏南地区经济垫底。长江边上的永联村,地势低洼,十涝九灾,人均年收入仅68元,集体负债6万多元。秦振华带领市委工作班子和全市人民群众,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大胆激励开拓者。
“市场经济不让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张家港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力拼抢沿江码头和保税区建设,160天建成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化工码头;9个月基本建成保税区,当年实现封关运行。一年半建成35公里长的六车道张杨公路,这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拉开了张家港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框架。
市文化中心展示馆内,一幅幅图片详细记录了张家港市的奋斗史和“张家港精神”成长史。其中一幅尤为引人关注:20世纪90年代,秦振华带领大伙儿上街拍苍蝇、扫马路、拆除露天茅坑,靠着80多万把笤帚,“扫”出了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张家港精神”由此发端。
1995年10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从此闻名全国,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之一。
自加压力的赶超精神,在张家港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手上传承、发扬,“张家港精神”与时俱进,愈来愈新。
文明创建,塑造城市品格
在张家港最热闹的步行街上,10多平方米的文明驿站让人印象深刻。这里常年有志愿者值班,下雨可借伞,迷路可询问,还有各种手工义卖。5年来,文明驿站一直开着门、亮着灯,成为市民心中一盏温暖的文明灯塔。
改革开放40年来,张家港始终坚持文明引领发展路径,在乡镇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到50%。依托文明城市创建这一载体,张家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品格和独特气质。
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背后,是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模式。
2012年起,张家港在全国率先开展“志愿服务伙伴计划”,推出《志愿者礼遇办法》,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拨付科学评估等方式,找到了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目前,在张家港友爱港城网注册的志愿团队有1000多个,志愿者6万多名,累计服务时长110万个小时,每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个。
张家港在全国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均等。在全国首创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从阅读环境、阅读设施、阅读成效等方面,将“书香城市”以量化、可考的指标形式体现出来,变模糊型推动为制度化约束。2014年8月,全国首家城市街区24小时图书馆驿站在张家港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全市已建立32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
近年来,张家港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守信联合褒奖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建设,商户“诚信二维码”得到广泛应用。诚信,成为张家港闪亮的品牌。
全面协调,引领发展路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殷乐认为,张家港的特色是全面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县域样本。张家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2013年起,永联村引入城市公共服务资源,让农民真正享受城市生活。98%的村民实现城镇化集中居住,98%的土地实现集中流转,98%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98%的农民享受到比城里人更优越的福利和社保待遇。
“对照乡村振兴标准,还有很多可以改进。”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因钢铁产业而兴,村综合经济实力排全国行政村三甲,现在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建设田园风情小镇,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2017年,张家港村均稳定性收入达960万元,其中超千万村39个,形成江苏省最大的强村群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92万元和3.02万元,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张家港形成以“三大两强”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三大”即大产业、大企业、大港口,“两强”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世界500强企业沙钢集团建成国内首条工业化超薄带项目,成功参与东北特钢重组;东渡集团把生产工厂先后转移到越南、柬埔寨、韩国,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在国内保留研发机构和主导产品生产线。
张家港投资30多亿元整体关停东沙化工园,腾退土地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并对各镇区党政主要领导实施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全面审计任期内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效益、环境风险防范等内容,实现生态建设指标具体化、考核刚性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百姓打造了一个生态优美的宜居空间。
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始终贯穿在城市发展历程中,鼓舞凝聚着张家港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书写着崭新故事,迈入“强富美高”新征程。
(原标题《【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书写“张家港精神”新的内涵》。编辑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