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公司要多久才无需扶持

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理解常见的经济和财经术语和课题。

创新,可说是现今最为时髦的字眼,政府正不断鼓励年轻人善于创新、勇于尝试。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国创业生态系统逐渐变得成熟且蓬勃,有越来越多的起步公司(startup),一些公司如Grab更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13.73亿新元)的独角兽企业(unicorn)。

然而,起步公司要“起步”多久,才无需政府和创投基金扶持,能独自在企业道路上奔跑呢?当起步公司已壮大至数亿元公司,它还能算起步公司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起步公司的定义是什么?

从字眼意义上来看,起步公司泛指任何新成立企业。不过在创业大师布兰克(Steve Blank)眼中,起步公司是个专有名词,具有更深层含义。

他在《四步创业法》、《创业者手册》等书中谈到起步公司本质时指出,起步公司是一种暂时性组织,其目的是寻求一种可复制、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另一位创业大师雷厄姆(Paul Graham)更一语道破地说,起步公司就等于增长。

他说:“起步公司是一个被视为能够飞速增长的公司。新成立企业不意味着这公司就是起步公司,和互联网/科技沾边也不是起步公司的定义,获得风险投资更不是。”

他进一步举例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家公司成立,当中包括餐馆、理发店和水管维修店等。除了极少数例外,它们都不能算是起步公司。

因为打从这些店面成立以来,它们就有既定市场和商业模式,难以取得飞速增长。

反观像谷歌等公司,一开始就跟一般新成立公司拥有不同的基因,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产品。

他说:“谷歌与理发店的区别不是因为前者的创始人比较走运或非常努力,而是它们本质上不一样。谷歌制造出很多人都需要的产品,而且所提供的产品可以触及到这些人。理发店能为顾客提供个人服务,但是很少有人会老远跑去一个地方理发,而且就算顾客们真的愿意这样做,理发店也没有能容纳他们的规模。”

退市是最明显标志

了解了起步公司本质后,那一家公司何时应该摆脱起步公司的标签?

对创业基金经理,起步公司的退市是最明显标志,是这家公司被收购,或者成功上市(IPO)。

从这个角度来看,像Grab和Gojek等未上市的独角兽,依然符合起步公司定义。

此外,创业圈领域有一些普遍认同的准则如公司规模和增长率等,判断一家起步公司当前状态。

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威尔汉(Wilhelm Hauffmann)曾提出“50-100-500”指标,即一家起步公司如果有1亿美元收入、超过500员工、以及估值超过25亿美元等指标,它就不再是起步公司了。

雷厄姆则从增长率角度,认为当起步公司年增长率7%左右时,它的高增长属性逐渐褪去了,成为已具规模企业了。

但随着创业环境的变化,一些创业者现在提出新的看法,认为起步公司应该包括精神层面上的定义。

换句话说,当一家公司拥有了可重复、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并注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承担风险。这家公司已失去了起步公司的重要特征了。

如GoPro创始人伍德曼(Nick Woodman)所言:“永远不要让你的起步精神停下来。”,只要起步公司保持创新和冒险精神,它将能继续迅速增长,继续“起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