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海外疫情的数据,发病多就越严重吗?医生:理性看待数据

3月27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于美国东部时间26日18时,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确诊82404例,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如今早已突破11万。

辟谣!海外疫情的数据,发病多就越严重吗?医生:理性看待数据

人们常常会通过疫情数据信息,试图揣测自己的处境。对于流行病学专家避而不谈,或者不愿发表意见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疫情数据,真的就如同数字所显示的那样严重,或者不严重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对于一些想通过对比数据,来试图说明不同国家流行现状的人,流行病学专家日前善意提醒: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检测方法、报告标准和追踪病例的方式,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可能因为不科学的对比而产生误导。

英国著名的生物统计学家,来自剑桥大学的希拉·伯德对此表示:在一些国家,病例报告结果已经出现不一致和矛盾,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检测的规定,在不断地发展,数据变化和时间上的一些错误,可能没有被数据所抓取。

伯德是一直坚持呼吁英国政府提供更多新冠病毒检测和更多详细数据的科学家之一。但是,英国政府对此回应说,目前的公共卫生系统,还没有能力去检测所有具有新冠病毒感染证据的人。

目前,在英国只对病情显得严重而需要住院治疗的人进行检测,那是按照英国政府的建议做的。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英国截至3月28日,共有17089例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死亡1019例。

来对比一个国家:德国。根据德国卫生部发布的官方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指南,在这个国家中,任何人只要有流感症状,或者在过去14天内有接触过确诊病例的人,都可以得到检测。目前他们有52747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感染者,死亡仅仅380例。

英国一定比德国严重吗?并非如此!德国的报告数据,其实是把更多的轻症,甚至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算在里面了,死亡率当然很低了。

英国的检测范围并没有这么大,从相对低的检测数量上看,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英国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确诊病例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更少,而只是很多可能的感染者没有得到检测。

辟谣!海外疫情的数据,发病多就越严重吗?医生:理性看待数据

人们很容易记住和自己有关的数据,然后去揣测自己的风险;如果数据比较好,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这很容易影响他们接受一些专家所提供的预防建议。

此前有研究数学模型的人曾警告民众,即使认为自己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依然要有防范意识,按照规定的要求,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这个建议,对目前的中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普通人的关注点和注意力,会更多地聚焦在具体的发病数上,但科学家不一样,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看统计曲线,关注上面显示的每天、每个国家新病例的变化情况。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检测标准和条件,但至少在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应该不至于朝令夕改,其数字的变化趋势是与此相适应的。

比如意大利,如果和原来一样的检测率,每天增加的新病例数,要是逐渐走向平稳,曲线如果开始变平的话,就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如果有些国家开始增加检测,那么所检测出来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增多,这样的话,这个曲线会突然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这其实并不意味着传播速度加快了,比如美国。而一些国家可能减少了检测,那么他们的病例数就有可能减少,甚至突然没有确诊病例了,如果和实际不符合,就可能会给人带来误导。

还是拿英国来举例,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一位新发传染病的专家说,英国目前的低的数字,可能会让很多人误认为,他们的疫情并没有那么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相关的一些信息,对于让人们服从防御措施是必须的,要让人们相信他们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到数字的变化。

辟谣!海外疫情的数据,发病多就越严重吗?医生:理性看待数据

相信遵守规则的作用

有关部门需要提供一些让人信服的例子,以证明目前疫情现状的严重性,足以使他们做出值得的牺牲。

如何看待死亡率

不过很遗憾,在各国之间的数据比较,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依据教人们该怎么做。我们在网络上有时看到某国的死亡数目非常大,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个国家是很严重的。

但是国际间的对比,有时候是很复杂的,因为没有两个国家是一样的情况,他们的医疗体制、医疗资源、基础的医疗保健,甚至人群的年龄结构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国家,可能有的死亡数字会很高,有的不高,国家之间医疗资源和水平不一样,他们的死亡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死亡数据好的国家,控制疾病传播现状很好,或者他们的控制措施更加有效

辟谣!海外疫情的数据,发病多就越严重吗?医生:理性看待数据

龙医生的温馨提醒

海外新冠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在把好国门的同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由于全球的一体化,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显然弊大于利。应该学习一些疫情控制非常成功的国家比如韩国的经验,加大对可疑症状的检测力度,掌握自己具体的感染风险,从而能够更积极地投入预防当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