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5月9日深圳住建局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发展2023年度实施计划》。

这个计划内容提到,2023年计划供应分配保障性住房 8 万套(间)、建筑面积约 419.04 万平方米。

另外,2023年计划批准预售和现售商品住房 6 万套、建筑面积约 600 万平方米。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这意味着整个2023年,深圳供应的保障房跟商品房的比例为8:6,保障房的供应量比商品房还多出了2万套。

这其实是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深圳的住房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保障性住房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深圳正在向新加坡看齐。

深圳是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人口和经济体量都非常庞大,但深圳的管辖面积非常小,深圳实际管辖的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这跟其他一二线城市的面积差距很大,也正因为如此,结果导致深圳可开发的土地很少,房价也一路不断走高。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高房价一直为人诟病,甚至因为高房价很多人都不看好深圳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是高房价会提升深圳工商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导致一些产业外溢;

另一方面高房价也会对人才形成一种排斥效应,导致那些年轻人不敢来深圳,这对于深圳长远发展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深圳早就意识到了这种问题,所以最近几年深圳在控制房价方面已经下了很大的力度。

首先是在2021年的时候,深圳推出了二手房指导价。这个指导价出来之后,楼市迅速遇冷,深圳持续飙升的房价也迅速被遏制住。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深圳一直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这可以让那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有能力在深圳买得起房。

通过这种举措,深圳能够把优秀的人才留住,把优秀的产业留住。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虽然目前深圳每年供应的保障房数量有限,没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但至少深圳已经拿出很大的魄力去做这件事情,如果做得好,很有可能成为新加坡那样的模式。

早在2020年的时候,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在公开场合就曾经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的榜样,未来深圳市60%的市民将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但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很小,如果住房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估计新加坡的房价早就上天去了。

但过去几十年,新加坡却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国情的住房体系,那就是公共住房跟商品房相结合。

对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住房主要由政府负责建设的公共住房为主,而那些高收入人群主要以商品房为主。

只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商品房占新加坡整体住房结构的比例比较小,大多数人都住在政府建设的公共住房里面。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这种由政府新建的公共住房,跟我国的保障住房有点类似,但他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特色,能够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买得起房。

第一、土地供应有保障

这些公共住房用地大多都是以国有土地为主,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且根据新加坡《土地征收法》规定,在满足公共利益需求的前提下,政府可以低价征用土地,甚至可以强制征用土地,这样就可以避免土地漫天飞涨,从而为保障房建设提供廉价的土地。

第二、定价合理。

为了能够让大多数低收入人群都能够住得起房,新加坡政府在对公共住房进行定价的时候,并不是遵循市场定价,而是由政府干预定价。

目前新加坡公共住房的定价主要是以居民年中位数收入的3~4倍为标准进行定价,这样可以确保90%的家庭可承担三房式组屋的价格,70%的家庭可承受4房式组屋的价格。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第三、有完善的贷款体系。

新加坡早就建立起了中央公积金体制,职工在职的时候,个人按照20%的比例,单位按照17%的比例缴纳公积金。

这些公积金可以直接用来支付房贷,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大家的购房成本。

第四、配套设施完善。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一些保障房,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的环境都不怎么样,公共配套设施也跟不上。

但在新加坡公共住房的配套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当地政府在建造组屋的同时,也会新建各类学校,医院,公园,地铁等等,所以整体下来这些公共租房跟商品房的公共设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这些组屋。

目前新加坡有超过80%的居民都是居住在组屋里面,这能够让他们居者有其屋,不用担心高房价而买不起房子。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住房有保障之后,大家才能安安心心的去搞其他事情,所以我们看到新加坡国土面积非常小,但在国际竞争力却非常强,在金融、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对那些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来说,新加坡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实际上深圳也在积极学习新加坡这种模式,商品房要发展,但政府必须提高保障房在房子供应当中的比例。

我相信未来深圳商品房的供应比例会越来越高,而商品房供应的比例会相应的下降。

比如根据深圳2023年的住房规划,本年度计划供应居住用地330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125公顷,商品住房用地205公顷。

另外,2023年深圳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 475 万平方米、约 7.3 万套;

商品住房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 700 万平方米、约 7 万套;

其他住房计划新开工建筑面积约 125 万平方米、 约 2.2 万套。

此外,2023年计划筹集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约 407.5 万平方米、约 11.2 万套(间),相当于全年共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 18.5 万套(间),这个数量差不多相当于商品房的2.5倍左右。

​8万套保障房:6万套商品房,深圳向新加坡看齐,居者有屋指日可待

未来随着深圳越来越多的保障房推向市场,我相信对于解决广大年轻人住房问题,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说不定未来真的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

这样做可以把人才留住,把产业留住,这才是真正促进深圳长远发展,保障深圳财政收入稳定的重要底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