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 “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大国博弈的持续激烈,中美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周边国家的态势和地缘环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国家,更是深受中美关系变幻的影响。
这些国家中,有一些盲目站队,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
也有一些国家,懂得左右逢源,反倒能在大国博弈时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而新加坡,就是后者中的佼佼者。
七年时间,李显龙对华态度大转弯
2013年时,李显龙访问日本时,高调发表关于“钓鱼岛”的言论,声称:“中国可能会在钓鱼岛和南海得到什么,但也会输掉名誉和地位。”
时值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李显龙这番话的内涵显而易见。
可见当时新加坡对华算不上友好。
但在七年后,也就是2020年时,李显龙的口风突然来了个180度转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李显龙声称: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一个没有中国的联盟。
不止如此,在国际上,李显龙更是罕见地展现出“对华友好”的一面。2021年,他当众给予美国警告,声称:美国若是认定中国是“敌人”,那他们将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
短短七年时间,李显龙的对华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变,背后隐含着什么?
彼时,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交锋阶段,中国在战略上的布局成果还未显现,包括斡旋中东和解、扩员上合组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都还没有显露出苗头。
因此,面对美国的频繁“出手”,很多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在这场对抗中大概率是输家。在此时刻,新加坡能够站出来给予美国警告,确实罕见。
此举也意味着新加坡在强调自己“不站边、左右逢源”的态度。
相信大家还记得,佩洛西窜台前去了新加坡一趟,背后目的不言而喻。但是要知道,佩洛西此行是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重要节点,这无疑是给新加坡出了个难题。
不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并没掉进佩洛西的“陷阱”。
在会见佩洛西时,李显龙再次强调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地区和平的重要性。
这般看似“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的表态,却恰恰是很多国家不敢也不会做的对比韩国、日本、菲律宾在中美关系中的所作所为,能明显感受到新加坡现如今对华态度的变化。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加坡在国际关系中非常会把握时机,左右逢源的能力也很强。很显然,新加坡又把握住了时机,也判断对了大趋势。
而新加坡之所以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和其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
弹丸之地被迫独立
大多数国家在独立的时候都是欢欣雀跃的,但新加坡却并非如此。
在新加坡被迫独立的那一天,时任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泪洒记者会,称:这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新加坡从来没争取过独立。
而新加坡之所以对独立如此不抱期望,原因之一便是——国土面积实在太小了,总计的国土面积也不过728.6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我国上海的市区,和广东省珠海市差不多大。
不仅地少人多,新加坡还缺乏战略纵深,是一个孤岛。一旦爆发战争,基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新加坡。虽说那时新加坡有英军驻守,但也很快便沦陷投降了。自那之后,新加坡迎来了灭顶之灾,日军在新加坡可谓是无恶不作,屠杀了新加坡数以万计的民众。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后,新加坡才又重新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血淋淋的教训让新加坡明白,没有军事力量就只能任人宰割。
但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如此小的国家,大力发展自身的军事是不太现实的。
于是,新加坡选择“抱大腿”。
而马来西亚,就成了新加坡看上的第一个“大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作,对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的。
新加坡可以为马来西亚提供港口、劳动力;马来西亚则可以为新加坡提供自然资源和市场。同时,联盟这种形式,也让新加坡有安全感。
但是,这段联盟没过多久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马来西亚政党之间的斗争,新加坡也被牵连其中。马来西亚联盟党当政后,对新加坡的态度发生改变,要求也越来越多,这让新加坡对这个“大哥”颇有怨言。
起初,为了能得到“大腿”的庇护,新加坡选择了忍气吞声。但随着对方的要求越来越过分,双方矛盾再也收不住了,马来西亚想彻底跟新加坡摆清关系。
1965年,马来西亚做出了与新加坡断绝关系的决定,新加坡被迫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自此,新加坡不得不走上“左右逢源”的道路,在夹缝中求生存。
左右逢源,寻求新的“大腿”
被迫独立出的新加坡,对前路十分迷茫。
新加坡那时的执政者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依仗大国。于是,新加坡将目光投向了远在北美洲的——美国。
虽说美国远在大洋彼岸,但当时美国在菲律宾设有军事基地,在东南亚还是有战略威慑力的。所以在新加坡看来,和美国搞好关系,寻求“庇护”,不失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1965年,新加坡终于如愿以偿地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自那之后,新加坡的外交走向全面亲美。
为了保持和美国的友好关系,新加坡对美国在亚太的扩张政策表示了支持;甚至在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时,新加坡也没有加入谴责美国的行列,反倒是力挺美国。
不得不说,新加坡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从和美国建交到越南战争结束,10年时间内,新加坡的GDP翻了6番还多,还被冠上了“亚洲四小龙”的称号。
虽说李光耀是华人,但中国那时还比较孱弱,因此新加坡的对华态度算不上热络。直至中美建交之后,李光耀敏锐地嗅到了国际格局的变化,这才和中国保持了良好的交往。
事实上,和中国保持不冷不淡的关系,也是新加坡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毕竟中国是响当当的大国,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不可小觑,这让新加坡不得不重视。
新加坡此举,也体现了其“性格底色”。
“选边站”?
李光耀去世之后,其儿子李显龙担任新加坡的新一任总理。
相比起李光耀,李显龙对华态度显得不冷不热。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时,李显龙的一番话,似乎意味着新加坡不再奉行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而是要选边站了。
起因是李显龙在访问日本的时候,针对中日海域争端一事发表看法。他公开表示:中国或许能在钓鱼岛、南海得到什么,但也会因此输掉名誉和世界上的地位。
李显龙的这番话,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种选边站的意思。
但是,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新加坡复固然深知,那为何李显龙还会公开说出这样一番话呢?
其意欲何为?
李显龙这么说并非是和日本关系有多好,其本质上也是在为自己谋利益。
当时美国正想方设法地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日本作为美国的“桥头堡”,敢放肆拿钓鱼岛挑事,便是自认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李显龙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发表这种表态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
对华态度转变
作为小国,学会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有政治智慧,和把握时机的能力。这一点,新加坡做的要比一些国家好很多。
在中美关系日渐紧张的情况下,韩国、日本甘愿成为美国的爪牙和棋子;菲律宾更是允许美军增设军事基地,和美军开展联合军演。
这些国家,看似是在利用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但其实却被迫绑上了美国的战船。一旦中美关系真的恶化,这些国家很难再有回头的余地。
但新加坡不同。
面对日渐紧张的中美关系,新加坡的态度转变颇为耐人寻味。
尤其是随着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在东南亚经济上的影响力不断降低;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加后,新加坡就放弃了“一边站”。
对于新加坡来说,维护好和中国的关系,是从长远来看保证经济继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由此可见,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并非是单纯的亲中或者亲美,更多是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导向来做选择。尤其是身为小国,最佳的生存之道便是左右逢源,皆不站队。
结语
在波云诡谲的国际博弈中,若说大国是棋盘的棋手,那小国便是棋子,在大国的斡旋中被左右。因为国土面积、战略纵深以及人口数量等原因,就注定了这些小国无法成为棋手。
新加坡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并加以利用,不断从博弈中受益。
反观韩国、日本等国,明明只是小国,却妄想借助美国的力量成为全球大国,将影响力远播海外。而一个国家一旦狂妄自大,失去了对自身的明确认知,最终的结果将会是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