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老挝入境大厅很有特色

从桥头口岸到万象的小面包车费,他收我400泰币,觉得也合理,后来想想假如当时他们开口和我要10万吉老币,我肯定会说有你们这么宰客的吗!

下午在酒店安排好,就出来随意走走,街边一个斜靠在嘟嘟车上的汉子立刻用怪腔英语和我哇啦了几句,看我用泰语和他问答,他也改用泰语说,要拉我去看景点,翻出一张做工还算可以的广告牌给我看,万象几个主要景点参观一圈,大概两小时左右,明码标价30000吉。“太热,我不用看太仔细,拍好照片就走。”“那一个小时就够,15千吉。”他用手指了指广告上标的15000,我于是知道老挝人表达数字以“千”单位为主。从资料和初步观察来推测,万象不大,明早拿出晨跑的劲头来暴走一圈估计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别说花三万雇车,一万五也太贵了!

等很简单的午餐花“55千”,稍为丰盛点的晚餐开出“160千”的账单,我才发现这里消费水平简直和普吉一样了,几十万根本就不经花。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和泰国音乐餐厅风格一样

第二印象,老挝朋友方向感比较弱。

相对于钞票面额的大,万象的面积却很小。第二天我早上六点起床,立刻按计划出门步行去拍照,凭着昨天进来时看到的一些街景印象,一路乱拍,凯旋门,帕昭锡威雕像,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寺庙都被我拍到。觉得差不多了,就估算着所住酒店的方向往回走,结果迟迟没见到所要找的街景,拿出手机来看地图也找不着北,只好问路人去这酒店该怎么走?却每人都是茫然地摇头。最后拦住一辆嘟嘟车,拿酒店名片给他看:带我回这酒店。看他迟疑的样子,我再追问:“你知道这酒店在哪里吗?应该就在这附近,不会远。”他答:我会找到。那你要多少钱?答:30千。见鬼了,人家玩遍主要景点也只要30千,你这么个破车跑几分钟的路也要这么贵!考虑到被他拉着满大街乱转的狼狈样。只好继续步行寻找。想了想给酒店打电话,前台服务员像没睡醒似的咕咙半天我也抓不住要领。只好提醒她:你就告诉我酒店附近有没有大家都熟悉的东西。她答:有个喷水池。我再问路人喷水池在哪个方向?他用手一指:那边。再走几分钟果真就找到了酒店。光天化日之下活活在老挝首都体验了一场被鬼打墙的经历。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老挝凯旋门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如画的万荣早晨

去琅勃拉邦中途休息吃饭的地方稍好一点,总算有三家苍蝇踊跃的餐厅,厕所门票提高到二千。相同的是三家餐厅还是以卖“老挝汉堡”为主。我耐着性子再侦查一遍,终于发现了中国泡面!于是以他乡遇故知般的热情将这盒泡面捧将起来递给在锅碗间摆弄的中年妇女“泡一泡”,顺便问是多少钱,她对着大碗答:27千。这几天已适应了这里的高物价,也习惯了老挝人民做买卖不笑的表情,人家没有摆出小市民对穷亲戚的冷脸,最多是乡村主妇对陌生人光临的不适应。

有鉴于当地司机不太认得酒店的特点,在琅勃拉邦我去另外一个酒店找朋友时,特别交待他:把酒店的招牌拍下来传给我,一定要有老挝文和电话号码在上面。路上拦住一辆三轮车,伸出手机里的招牌:“去这酒店,多少钱?”年轻司机下巴指天呆了三秒,伸出三指头:“30千!”“在哪里你知道吗?”嘿嘿一笑,往左边一指:“那边。” “也不远嘛,20千。”他憨厚地一笑,点点头。蹦蹦跳跳七弯八拐开了几分钟,停在一个小酒店门口。下车不见朋友在门口等,再仔细一看,不对呀,名字有点区别,而且电话号码也不一样。

“你来错啦,虽然都是牛,水牛和黄牛不一样的嘛。你还是先打电话问问吧”。

年轻司机不理会我的幽默,他歪头想了三秒,憨憨一笑:“拿你的手机打”。

看他一脸茫然地嗯啊半天,我把电话要过来对着吼:“你不要说哪条路哪条巷第几号,牌子上都有,你要说附近有什么大家都熟悉的建筑”。

哦,在夜市旁边。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琅勃拉邦街景

最后一天早上我要坐船去会晒,约好七点半有车来接我去码头,到点果然就有面包车停在了门口。样子精干的年轻司机看我说泰话,他也是一口标准的泰语,而且一路和我有说有笑,接到西方人又是流利的英语。一时间我还以为回到了泰国。不紧不慢地转悠着接了几组客人,却发现湄公河边的一个岔路口已转回来了三次,看他一会打电话一会又停车问路人的情形,也不像是在大街上临时收客。最后似乎都收到了,但是看他还在不停地打电话。我也不好意思再和他聊天,呆呆坐车里重复观赏琅勃拉邦的市容。最后转回我所住酒店的那条小巷,我心想本人没忘记什么东西呀,转回来干吗?却见他把车往旁边的一条小巷拐进去几米,停在一个小酒店门口,两个白人姑娘拿着一张纸片朝着他晃。他如释重负地笑了:“终于齐啦!”

嗨!如此办事效力,我无语了。

温吞水性格的老挝人,怎么对待外国游客?

和我同舟共渡的当地人

当然也有我真正无言以对的情形。去琅勃拉邦那天,在半路下了一场雨,以后的路段就出现这样的奇观:在某个拐弯处突然会冒出个小村庄,总有一群鸡或鸭或鹅在路上欢快匆忙地伸长脖子叼吃飞虫,司机见怪不惊,一边躲让一边按喇叭,站在简陋屋檐下的村民就笑眯眯地盯着路上的情景。我问司机:如果把他们的鸡压死,会不会有村民拿着刀棍跑出来拦住你的车让你赔几倍的钱?司机奇怪的看了我一眼,干巴巴地回答:“不会啦,谁会用刀棍来拦?我也会主动停车赔给他们的。”

那一刻我相信自己的脸红了一点。

总结了这几天的经历,无论在万象或是琅勃拉邦,吃饭乘车乘船,换算了一下汇率,消费水平都和泰国普吉岛差不多,直到最后一天乘船去会赛,整船就潜伏着我一个“老老外”,中途停船买东西吃,我偶尔发现卖给本地人的价格非常便宜,原来我不论说是来自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还是说来自泰国,他们都淡淡一笑,根本不和你扯同胞情,直接就收的老外价格。每处都一样,高度统一。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接待一位在老挝教中文的老师,她应该是国家外派的人员,在普吉的几天里她除了对泰国人的友好热情大加赞赏外,还对老挝做出了“那里的人不好”的对比结论。我恭问其故,她的理由是老挝人懒,很贪心,对中国人不友好,“哪怕一把野菜,卖给我们的都要比卖给当地人贵一两倍”。她在老挝工作了好几年,这应是切身体会之言,我作为局外人自是不好置评,一笑了之。

如此看来,她说的果然是事实。

但是总体来说,老挝朋友单纯善良,虽然不像泰国人这么热情,但是不招谁惹谁,国内局势也稳,自然风景美,还是很不错的旅游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