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新冠疫情,国内外的情况差距有点大。
按照中文十级选手的话来说:我们这儿快完了,他们那也快完了。
虽然是一句调侃,实则暗藏的是对国外疫情深深的担忧,毕竟,这两天从他们发出的消息来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惨。
死亡人数不断攀升,马德里不得不征用“冰宫”(国际奥林匹克冰球场)改作临时停尸间。
疫情重灾区的老人也发出了声音:
“一些村子中,七八十岁老年人都去世了;丧钟从早鸣到晚;没有棺材可用,尸体都火化不过来……”
可我万万没想到,如此悲惨情形下,却引发了另外一番“雀跃狂欢”的景象。
还有日本网民甚至为此制作了一张图片,表达的内容让人不寒而栗。
几个年轻人支撑着一群老人,表情痛苦,新冠病毒加入后,老人的图像变得虚幻透明,头上也加上了去世的标志。
这个时候,图里的年轻人们举着手欢呼庆祝,开怀大笑。
他的配文很短却坚定:我希望变成这样。
连国内,都产生了零星的支持者:
无独有偶,美国的一位副州长在接受采访时态度也非常冷酷:“国家经济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
他们最核心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彻底舍弃他人。
疫情之下,老年人彻底成了这些“厌老党”的挡箭牌和狂揽利益的借口。
在这群人的言论和思考中,老年群体是符号,是砝码,是计算利益的参数,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这次是老年人,下次呢?会是谁?细思极恐。
或许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这只是电影虚构的故事,但是我想告诉你,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是曾经发生过的。
还有人会提出疑问,这只是因为当时资源匮乏被迫的选择,也是老人自己同意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啊。
很多现代的“厌老党”,也是这么自我安慰的。
他们认为老人占用太多的社会资源,却不创造价值,反而阻挡了他们向上游晋升的通道,所以只要老一辈消失自己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社会地位。
为此,他们还不惜对老人们进行道德绑架:
身为老年人,就应该自愿牺牲自己生存的机会,去成全后代的幸福。
还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是老人的自由选择。
对于这种冠冕堂皇的“自由”,是时候祭出我最近很喜欢的罗翔老师的这番话了: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的话,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自由不能以彻底放弃自由为代价。”
而当老年人鼓起勇气,想要像大家展现自己时,收获的,往往只是嘲笑和否定。
之前,就有一位78岁的老人,拍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上传到了网络想与人分享。
拉筋练舞、健康食谱、护肤上妆、健身运动……一切都很励志很美好。
然而,评论区一片吐槽: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仇老厌老的情绪,这些不过是一部分人的情况。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举动,若是忽视了,也会给老年群体带来伤害。
有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歧视或者不尊重老人的行为。
去车站机场排队取票的时候,如果前面一位是老年人,操作不熟练,我会不会觉得不耐烦?
对于自家的老人我可以包容,那么对于陌生的老人,我能不能也给予尊重的态度呢?
享受来自老人对晚辈的关爱,我是不是能怀着感恩的心,而不是理所当然呢?
的确,和老人交流相处比起同龄人需要更多精力和耐心。
可是,当我们年老时不也希望年轻人能够这样对待自己吗?
那些“厌老党”们觉得老年人只会拖年轻人后腿,但是,老年群体的价值并不能只用单一的观念去衡量。
就像在这次疫情之中,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这样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他们虽然老了,可是他们年轻时也像我们如今一样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理想奋斗过。
他们腿脚虽然慢了,但是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时候,并不比年轻人落后。
他们的观念虽然和年轻人不同,而是浪漫的心却是相同的。
老人老人,虽然“老”在“人”面前,我们却应该先看到后面那个字:先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平等的生命,其次才去注意他的年龄。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该轻易对某个群体妄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