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数都超中国,意大利死亡率却是美国的6倍,为什么?

深海区工作室 深海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不乐观。

已有两个国家,确诊病例数超过中国。截至美东时间28日18时02分,美国确诊病例达到121,117人例,死亡2010例,日新增病例超过2万例。世卫组织先前警告,美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疫情下一个”震中”。截至意大利当地时间28日18时,意大利则有92,472例确诊,死亡10,023人,死亡率近10.8%。3月27日意大利创下了969人病亡的全球单一国家(地区)单日死亡新高。

世卫组织一再呼吁各国要把握中国创造的机会窗口,但现状令人遗憾。在西方国家中,意大利创下死亡数新高,而美国创下确诊数新高。

导致两国疫情失控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人。

上层的防控决策、中层的防疫和医疗机构,基层的芸芸大众,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形势的走向。

迟来的决心

“纽约正成为下一个意大利,洛杉矶则将是下一个纽约。”洛杉矶市市长埃里克·贾希提3月26日的这一番话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贾希提是”认出风暴”的人。事实上,尽管客观上存在着时值节假日人员流动频密、疫情症状隐匿等因素,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意大利,疫情初起之时,也并非没有真正”认出风暴”的人。遗憾的是,居安思危的言论和提醒没有在机会之窗降临时被重视。

眼下美意殊途同归走向封闭管控,但这样的决心终究是晚于疫情的发展。

两国政府对时间窗口的利用效率有所差异,背后是危机意识的匮乏和在”经济与疫情”难题前取舍的迟疑。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大利于同日发现最初的两名感染者,并于隔日宣布停飞所有中国往返航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相比之下,美国1月21日就发现了第一例输入病例,但却到31日才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和旅行禁令。

确诊数都超中国,意大利死亡率却是美国的6倍,为什么?

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一名女子身着防护服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乘坐轻轨火车。新华社/路透

在美国形势急转直下的这一个月中,美国民众舆论与大选不断共振,民主党也开始发力抨击特朗普前后不一致的抗疫态度。而期间夹杂的参议员或涉疫情内幕交易的传闻,以及在挽救经济的努力中,两党在议会上讨价还价的做派,也颇为让人侧目。

对比美国和意大利的决策差异,不难发现意大利虽然防控态度积极,布局较早,但无奈0号病人已经事先潜伏了进来且被误诊,此后不断有输入性案例发生,疫情传染如燎原之势发展也就难以避免;美国初期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决策层过于乐观影响了实施更加积极的防控部署,至于党争更是消耗本已紧张的窗口时间。

医疗资源的极限

在防疫和医疗机构层面,美国和意大利差异化明显。

尽管各国医疗体系各不相同,且医务人员素养、医疗器械水平难以全面衡量,但若必须用尽量简单的方式对比各国对医疗的重视程度和水平,那就是一个字:钱。

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综合分析,不难发现意大利人口感染比例大,医疗经费很少,病床数较低,死亡率很高。

意大利的病亡率为何这么高?当地一些医学专家认为,这背后有多种因素,如疫情初期检测能力不足、许多未接受检测的轻症病例没有被算入分母、老年人口比例高等。

也应该注意到,意大利的高死亡率,与其确诊人口比例也高度相关,已经出现医疗挤兑,甚至局部医疗崩溃的现象。意大利北部医疗资源缺口大,南部岌岌可危。据《每日邮报》报道,意大利医生必须按照一份指南,判断患者是否可以使用”稀缺”的资源,并将精力优先抢救年轻人上,因为他们的存活率可能高于高龄重症患者。

确诊数都超中国,意大利死亡率却是美国的6倍,为什么?

3月26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在纽约曼哈顿中央车站内。新华社发

戴口罩这种显示社交距离感的行为,一开始并没有被两国民众广泛接受,更何况是进一步升级的封城、禁足等行政命令。疫情管控的困难因素中,人员流动首当其冲。对比美国和意大利的重灾区会发现,它们都是”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地:工业集中,经济占比高,物流和人流密集。这些平日里的地理优势加分项,在疫情蔓延之际成了一把”双刃剑”。叠加缺乏警醒带来的淡漠,很快催生了疫情的继续蔓延。

有些混乱是相似的:从最初的乐观和无视,照常参加社会活动,照常见面握手拥抱甚至亲面礼,转眼就陷入了抢口罩,抢消毒液,抢卫生纸,甚至准许持枪的美国部分民众开始抢购武器弹药。

在疫情防控上,相对于意大利,美国其实有不少有利条件,比如总体上地广人稀,偏爱私人出行和独门独户的居住方式,天然有利于防止疫情扩散。但对热衷聚会的美国人来说,保持社交距离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年轻人群社交活跃、国际旅行较频繁,疫情发生之后仍未及时”保持社交距离”增加了其被感染病毒的几率。类似情况,在全民爱热闹的意大利就更为鲜明。

自律,在非常时期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欧美国家崇尚个人主义的国民性格,加大了国家的宏观防控难度。

不确定的未来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欧美国家的疫情不会很快结束。目前特效药的临床试验虽然开展,进展却还需要时间,依靠呼吸机救助危重病人依然是目前的主要方法。2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讲话中提到,疫苗最快也要12-18个月才能最终研制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