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巨额亏损的压力下,许家印的造车梦正在悄然降速。
3月22日,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19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49亿元,相比上年度的14.28亿元大幅扩大243%。
其中,被许家印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预计将录得32亿元净亏损,占净亏损总额的65%。
然而,由于平台过于老化,无论是外观设计、硬件配置还是续航里程,NEVS 93全面落后于时代,补贴后售价却高达16.98万元,消费者接受度可想而知。2019年的各大电动车销量榜单,没有一个出现NEVS 93的身影。
这款生不逢时的电动车,赶在2019年6月底匆忙量产下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许老板定下的“恒大首款电动车6月份全面投产”的KPI。
就连恒大自己,似乎对于它的销路也并不乐观。除了去年年中的一波宣传推广外,网络上很少听到这款车的消息;亦有恒大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NEVS 93“并没有面向市场正式交付的计划”,目前主要少量交付给集团内部使用测试。
与NEVS 93的陈旧保守相比,另一款“恒大系”新车则彻底放飞了自我。
今年3月初,恒大与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在日内瓦联合发布首款新能源超跑Gemera,搭载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三台电动机,最大马力1700匹,峰值扭矩350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1.9秒。
三个月后,恒大举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宣称,恒驰的首款量产车——“恒驰1”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产。
此外,恒大计划在三年内投入450亿元造车,每一年的投资额依次为200亿元、150亿元和100亿元。
人员配备方面,早在2019年3月,许家印即已下令从集团员工中挑选约2000人,调入新能源汽车板块工作,尽快形成战斗力。
按照许老板的构想,恒大要用3到5年时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这一切的基础,是恒大最核心的地产板块保持稳定增长,能够持续给造车板块输血。
然而,根据恒大集团公告,公司2019年净利润预计约为人民币335亿元,相比2018年的665亿元下滑约50%,遭遇腰斩,盈利能力显著萎缩。
知乎上有疑似恒大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集团已经抽调1.2万人加入恒大宝,每人分配50个恒房通用户,自己拉团队、卖房子。未来,恒大宝的人员规模将扩充至3~5万人。
显然,许家印希望将恒房通首战告捷的经验尽快复制粘贴。
首批调入恒大宝的“骨干”中,就有来自恒大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约180名员工。
从多位网友的言论来看,被动加入恒大宝、担当销售工作,对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份美差。未经证实的传言称,恒大宝按周考核、末尾淘汰,工作压力着实不小,甚至有变相裁员之嫌。
恒大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暂无产品可卖,研发技术和支持职能人员占了多数。假若要求这些员工转岗销售,无异于逼迫离职。
但对于许家印而言,恒驰的重要性显然远不如恒大。而在恒驰亮相之初,恒大董事长夏海钧即坦言,未来将推出“买楼送车”,带动地产销售。
孰轻孰重,许老板清醒而务实。
3
除了将部分人员调去卖房外,恒大造车的“买买买”也按下了暂停键。
2019年1月,恒大健康斥资9.3亿美元,收购瑞典国能汽车NEVS的51%股权,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制造双资质,就此开启全球大采购。
但众所周知,投资计划和战略合作的实际成色有几何,关键要看纸面内容有多少能够落地,否则大家只是互相刷一波存在感。
按照此前规划,恒大今年将在造车方面再投入150亿元,相当于2019年集团净利润的近一半。
但在盈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下,许家印正在动员恒大的每一个员工卖房,包括原本造车的人。这150亿元造车钱是否仍将如约到账,或许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2020年以来,恒大尚未宣布任何一笔与造车相关的投资或收购。许家印“能买的核心技术和企业都买过来”的豪言壮语,已经成为过去式。
家大业大的恒大需要时间来应对冲击,放缓节奏、重回利润增长轨道。但具体到造车这件事上,时间并不站在许家印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