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代工模式?小鹏收购福迪汽车,着手解决生产资质问题

 据媒体报道,3月19日,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下称福迪汽车)的股东方已变更为小鹏汽车旗下公司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同时,股东备案信息显示,福迪汽车董事长、法人叶青,董事陈岩、沈振强、王殿武等均已退出,由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小鹏汽车副总裁何涛担任监事。据悉,该次收购总花费为1600万元。

  对于收购福迪汽车一事,3月21日,小鹏汽车作出回应,称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自成立始,旨在更好地完善小鹏汽车的供应链布局,为将来公司的产品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此次股权收购是双方本着优化行业市场优质资源配置的目的做出的选择,相信这是一次共赢的决定。

  资料显示,福迪汽车成立于1988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拥有年生产30万台车身、首期5万辆整车的生产线,经营业务不仅涉及皮卡、SUV等整车产品,还拥有车身、零部件等业务。

  据了解,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是为了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汽车生产资质是新造车公司自建工厂、自主生产的一道门槛。

  根据《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车企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必须符合这两项准入要求,才能获得由工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销售、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据统计,目前已经获得发改委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18家,获得工信部销售资质的企业只有13家。

  据介绍,小鹏汽车在2017年5月,广东省肇庆市政府与其共同发布《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双方共同合作规划的首座生产基地落户肇庆高新区,预计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但由于没有生产资质,肇庆工厂未能启动。随后,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以代工合作的方式,生产首款车型小鹏G3。另外,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和海马依旧保持良好合作,G3也还将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门槛有所放宽。

  《征求意见稿》显示,工信部对原有的管理规定进行了多项增删和修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修改了对准入企业“设计研发能力”的大部分要求内容,改为“技术保障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这一修改是鼓励代工模式,帮助传统汽车企业“去产能”。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新品牌都有自己的考量和战略部署。不设工厂的好处是快速实现产品上市,资金能够大量投入在研发和服务端;但坏处是,没有重资产,在国内较难获得大额的来自政府方面的人民币融资。

  因此,新造车阵营中,即便是融资最多、坚持走代工路线的蔚来汽车,也在今年2月,宣布落户合肥,争取后者超百亿人民币资金支持,条件之一正是建立第二生产基地。

  除此,工厂还意味着效率管控、成本管控、质量管控,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外的第二重要竞争要素。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独立生产就有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企业的资产规模大,贷款融资等都有些抵押物,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如今,自建工厂、收购资质早已是大部分新造车公司的选择。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拜腾和威马汽车都已经获得资质: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威马汽车花费11.8亿收购大连黄海;拜腾以1元的价格但需承担8.5亿元的债务收购一汽华利。

  最后,疫情影响下,到目前为止汽车行业的元气尚未恢复,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艾媒咨询分析师发现,2020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惨淡,各大车企/品牌销售均出现同比大跌趋势。不少新能源车企/品牌1月销售量同比下跌50%以上,其中江淮汽车最为惨烈,同比下跌92.60%;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同比下跌83.00%;吉利新能源销量同比下跌81.60%,损失惨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