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庚子之疫,牵动中国内外。我们共同经历的这场突发疫情,对于中国商业而言无异于一场考验生存智慧的“摸拟大练兵”。随着复工浪潮即将开启,中国企业们开始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工。
从医疗一线到商业大后方,均在生死考验之中填写答卷:未来向哪儿走?办公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上云”成了头条议题;无接触生存的需求,催生了新的商业形态;物流从动脉到最后一公里上演淘汰赛,加速了行业大洗牌;线下零售业的现金流“冰点”,在推动零售老板们的数字化进程;教育在线化,触发了企业、学校到家庭关于教育基础设施的全新变革……
而由于在全球供应链中担当重要的“引擎”角色,中国经济的暂时停摆,对全球经济也提出了考验。从能源、进出口贸易、制造业、全球交通和旅游、消费等产业不同程度受损,全球都在等待中国复工,被媒体称为“史上最昂贵的压力测试”。
钛媒体封面·3月刊,聚焦复工潮之下的企业战疫行动,循迹中国商业未来的两大关键词:结构性变化、数字化生存。
如今,全球疫情仍在扩散,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答卷还未完成,危机孕育生机。
滕泰作出以上预测的前提是“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在2月底受控,湖北疫情3月份受控”。而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
危险的现金流
全民自我隔离,举国封城封村。雷霆手段之下,线下消费的萎缩在所难免。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做过一项简单估算,短短7天春节假期,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
宏观大趋势在一个个具体企业上得到了生动印证。
春节刚过,民宿行业创业者黄秋香回到成都。打开公司的后台之后,展现在她眼前的是90%的退单量。
民宿是典型的季节性行业,除了“十一”假期以外,主要营收都来自于小长假和寒假。房间没有客人,意味着这个寒假要“喝西北风”了。一间屋子的成本是1500-2000元/月,这样算下来,几间屋子要月损失数万。黄秋香曾尝试和房东交涉过减免租金,但对方并未作太多退让。现在,黄秋香突然感觉到“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是问题”。
2月10日晚,桔子酒店创始人、魅KTV董事长吴海在个人公众号发文《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无数人转发。
吴海在文章中指出,魅KTV直营店每个月的人力和租赁相关成本为551.5万元,账上现金为1200万左右。“因为所有门店停业,收入为零,账上的现金只能撑两个月。”
此外,由于魅KTV还有加盟店尚在筹建,如果破产,实际失业的人数有1500人左右,总的投资损失约4亿元。
招商银行一份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线上调研显示,未来两个月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还能承受的最长延期复工时限,也是维持现金流的极限
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境收款平台派安盈方面则向钛媒体透露,目前,由于延迟复工,工厂停工,部分国际客机航班取消,物流揽收时效变长,跨境电商的自发货卖家要么被迫延长假期模式,需要面临运营成本压力,要么订单大幅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将有至少40%以上的营收跌幅,有些卖家甚至预测将有60-80%的跌幅。
不幸中的幸运的是,疫情的走势好于Derrick的早期判断。截止钛媒体发稿,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非码的餐饮合作商户开工率从一月时最底部的个位数百分比,在进入三月之后逐渐回升到了近70%。“快餐商户恢复较快,但围餐商户仍然比较困难。”
“救命钱”和输血之路
“原来不愿意跟我谈投资的企业,现在出现问题了,嘴都软了,微信也开始秒回。”这是消费行业投资人王岑的近期见闻。处于困境的创业者们开始向投资方获取临时弹药,但他们面临的局面是,整个创投圈目前已经处于半停摆的状态。
往常这个时候,机构投资人吴梦洁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在投资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很多投资机构都支持被投企业在年后开始融资。
一方面,年底各公司普遍都会在员工激励和股东分红中花销巨大,结余款项不多,来年的资金压力大;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机构的投资款有周期,需要经历复杂的流程,而随着2015年投资进入萧条期,投资机构开始更加谨慎,本来两三个月能完成的案子,机构会选择“再拖一拖”,寻求更低的价格或者更合适的条款。
这样一来,即便在年初谈的投资,实际进入交割也要等到年中。而这之间,需要创业者留足资金,确保公司持续经营,以及面对投资人条款时更加自信。
但此时,她的工作却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和玉资本合伙人梁杰。梁杰在采访中告诉钛媒体,此次疫情对风险投资领域影响非常严重,因为面对面交流是创投领域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包括创始人交流、访谈、尽职调查,单靠书面资料和网络办公,是没有办法实现项目的准确投资。
除了春季前已经把尽调和投资谈判完成的项目,基本上很难开发新的投资项目,疫情基本导致整个行业处于半停滞状态。“在目前的情况下,新项目基本上都不会考虑,即使是春节之前很有兴趣的,可能现在也只能放一放。”梁杰向钛媒体表示。
在线少儿素质教育品牌明兮大语文在2月无奈选择关停。创始人王嘉树讲述背后原因时称,在最新的融资中,投资方因为疫情原因而放弃了投资。
当然,也有少数人尝试在别人恐惧时贪婪。非码创始人 Derrick 就已经在扮演临时FA的角色——为投资机构和合作商户牵线搭桥。据其透露,目前已有投资机构实际接触一些暂时处于困境的零售企业,但合作仍处于初期阶段。
关于为中小企业“输血”,相较于创投资本,商业银行显然承担着更多期待。
1月31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发放专项再贷款,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事项的通知》,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
央行官员将这笔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形容为企业的“救急救命”钱,“必须快速精准投放出去”。由此,通常需要近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企业贷款,如今则可以开始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率先公开“叫苦”的西贝和老乡鸡,在极短的时间内即获得了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援。
西贝餐饮集团方面拿到了来自浦发银行北京分行4.3亿元的授信。2月6日完成授信审批,2月7日完成了授信协议面签,并在当日下午放款到西贝账户,主要用于支付西贝将要发出的员工工资——这是一次无比迅速的输血,在24小时内完成。
部分银行推出的“抗疫”金融产品汇总(整理/钛媒体内容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撰文指出,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的支持政策应该向网络银行或者城商行倾斜,“但最近央行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大头去了全国性商业银行,或许不太容易流到中小企业的手中。”
黄益平的预判正与斑氪资本CEO吴文雄的近期观察暗合。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扮演企业助贷角色的斑氪资本已经为十几家企业成功对接了银行资金,平均每笔融资额在两三百万元左右——所谓企业助贷,即主要依据企业的经营的状况,设计相应贷款方案,找到匹配的银行,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吴文雄表示,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是其“职业生涯以来罕见的,许多平时极少和银行打交道的公司突然有了向银行借钱的需求,融资成了他们当下最重要的事。”
作为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中介,吴文雄的直观感受是“目前银行信贷窗口开放,资金水源充足,是企业融资的好时机,但银行普遍对于企业风控标准没有任何放松,真正的小微企业拿到贷款并不容易。”
即使是城商行这类坏账容忍度较高的银行,其发放贷款目标企业的规模底线也达到了年营收1000万元。吴文雄坦言,大量小微企业有 “在流动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的风险。
而在吴的湖北老家,其父经营着一家数百人规模的制鞋企业,目前同样面临着资金断流、无法复工的局面。但吴文雄对此“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吴文雄建议,“未来应该考虑设立中小企业的扶持专项资金或纾困资金,对困难企业给予一定的资助,或直接补助。”
复工难、不复工亦难
究竟复工还是不复工、何时才能复工,这是江苏一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老板张宏近期的最大焦虑。
张宏的工厂主营制造空调配件,产品一部分销往海外,一部分服务国内市场,“目前海外客户天天催货,他们虽然理解目前的困境,但是假如再无法复工,客户很可能不得不取消订单。”
2月20日,张宏的数十位外省市员工返城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还有部分员工滞留家乡无法返程。他想尝试依靠本市的员工进行小范围的复工,前提是他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复工批复,为此,张宏需要向有关部门上交员工的身份证、家庭住址,准备足够的口罩、酒精、测温仪等物资。
有关部门提醒张宏,“如果开工后发现一例疫情,企业要承担责任。”
五菱汽车制造的口罩
相较之下,一些线上化办公的企业和行业,贡献了一个多月来为数不多的热门话题。
对于上文所及的非码公司而言,推广“无接触”点餐业务正在成为其目前的工作重心。由于新冠病毒存在较强的人际传播特性,为了防控疫情,无接触服务成为了当前的刚性需求。
该公司表示,目前其无接触业务已经接入了170个品牌商户,60000多家线下门店,“自疫情开始,合作商户的增长速度比平时翻了两倍以上。平时一些不太注重线上化运营的线下门店,不得不意识到了线上运营的重要性。”
据其透露,非码的餐饮合作商户的在线日交易笔数已经达到了去年最高值的2倍以上。
事实上,天猫超市、盒马、饿了么、肯德基、必胜客也纷纷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或“无接触点取餐”服务。
另一大热门领域则是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2月3日,共有2亿人在家办公,钉钉、企业微信、飞书、金山办公都获得了巨大的用户增长。
“企业微信”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10日上午,其服务器请求上涨超过10倍。为了保证软件能够正常运转,会议产品“腾讯会议”从1月29日到2月6日,8天扩容了超100万核,足以支持全球5000万人同时在线开会。
阿里“钉钉”方面则公开表示,技术人员连续两天在“阿里云”上紧急扩容网络和计算资源,新增部署了两万台云服务器,24小时值班保系统稳定,最大能支持302人同时进入会议。
北京、广东、上海的节后人口“净迁入”分别仅为去年同期的44%、61%和72%,数据来源:百度地图
相对而言,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电商等短期获益的赛道能重复“非典”时期阿里京东的故事吗?
直观来看,两者颇为类似,由于疫情人们足不出户,各项服务被迫倒逼到线上,带来了这些服务平台流量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提升。以每日优鲜为例,微信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除夕到初六,每日优鲜小程序相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增长了309%,实收交易额增长465%
在张奥平看来,由于两个时代商业生态的根本性不同,目前短期获益的行业赛道并不能与“非典”时期的阿里京东所遇到的机遇相提并论。
2003年,当时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刚刚出现,整个商业生态在逐步的进化当中。在那个阶段,大部分人还不能接受互联网,市场教育的重要性很高。所以,“非典”时期成了重要一个用户养成和建设阶段。
但17年过后,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业态。90后、00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只是短期内被迫大量高频的在线上选择教育、电商等服务,而疫情一旦过去,他们很可能回归往常。
除非,这些在线平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在短时间内让用户感受到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性价比足够好的产品。而这并不是短期的流量订单增产所能决定的。21世纪初是真正的互联网爆发期,而现在,我没有看到类似的技术革命以及随着而来的商业模式的调整。
事实上,行业内部人士对此也表达了谨慎的乐观。
“战疫”之后,开篇提到全员降薪的松鼠AI公司,通过赠送免费账号、线下转线上、公立学校合作等自救举措,在整个二月迎来了用户规模上的爆发增长,“学生月消课次数增长了8倍。”栗浩洋对未来依然很乐观。
但也有悲观者,一家头部生鲜电商平台在湖北一线肩负了保民生的重任。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钛媒体,“平台订单量与收益额确实获得了成倍的增长,获客成本实现了明显的降低。”
但对于疫情过后能够维持在何种水平,他坦言,心里“完全没底”,只能尽全力抓住这次机遇。
3月2日,在武汉封城近40天之后,投资人吴梦洁正在张罗申请政府补贴——由于去年研发费用超过20万,按照当地政策可以申请200万的补贴;企业主张宏终于凑足了规定要求的口罩等物资,收到了准许复工的通知。
百度在3月5日发布的复工搜索大数据显示,全国多地线下复工率已超过50%,但娱乐、餐饮、旅游业复工比例垫底。春天已来,这场集体大练兵还将继续。(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苑晶、蔡鹏程,撰文/蔡鹏程,编辑/葱葱。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梦洁、陈烨、张宏、张君、黄秋香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