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兽按
想要实现“从一家只有门店生意的公司到一家多渠道零售商”,转型之路不好走。
与此同时,宜家在中国线下开启了扩张之路,以每年新开3家门店的速度在全国扩张,2017年新店开设率更是猛增30%。
靠扩张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宜家的好奇心,也许太过自信,毕竟“宜家进驻中国的城市将成为一大地标”这个说法,停留在10年前。随着宜家在中国的扩张,并没有为其带来亮眼的数据,反而成为单店业绩增长的绊脚石。
财报显示,2018财年(截至2018年8月10日),宜家中国销售额超过14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9.3%。不过,这一增长率与2017财年相比下滑了4.7%,与2016财年相比下滑超10%。
加快市场拓展,寻找流量的边界,是一种快速增加流量的手段,但伴随而来的则是开店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相关成本的激增。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的12个月,宜家实现净利润14.5亿欧元,相比2017年17亿欧元净利润,下滑明显。对于业绩下滑,宜家方面表示,与木材和金属原料成本价格上涨有关。
但更大的原因是宜家背后的模式造成,与其他零售商不同的,宜家在中国每开一个店,均坚持购地自建而非物业租赁。长周期、高成本给宜家带来了一定压力。
这一次,宜家在全渠道的战略上比较激进。
牵手阿里,首先能够收割25家卖场之外城市的“宜家粉”。其次,则是阿里擅长的消费场景和玩法的多元化,这一点与宜家一拍即合。
宜家一直向消费者灌输“线下沉浸式体验”,入驻天猫首日,宜家开启了淘宝直播首秀,让淘宝直播间变身宜家样板间,消费者躺在家里也能逛宜家。此外,宜家的线上商城更像是一个基础的交易平台,上线天猫后,便能引入拼团、社交互动等多元玩法。
另外,宜家入驻天猫便有利于打通全渠道购物闭环,双线获客,并相互导流。到目前为止,宜家已经形成“自有购物网站+天猫官方旗舰店+宜家APP+小程序”的线上渠道矩阵。
但宜家似乎并没有单纯寄希望于天猫上。
2018年,宜家面向全国149个城市推出网上商城业务,自建有4个中央配送中心和3个小件包裹配送中心,最后一公里到家配送服务由第三方进行承担,为了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宜家还让商场加入配送网络。
牵手天猫后,在物流配送端依旧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仓储是宜家自有设施,这似乎并不符合“傲气”的宜家作风,但转型迫在眉睫,实属无奈。
以提供室内配送、快递行业来看,单算家具类商品的面积重量和利润后,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而宜家还选择与第三方合作,订单发货的处理时间和配送最高效的路径,都不是轻易能计算出来的。更何况中国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也是为何宜家目前还在四个城市试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