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抗疫17年变化:从全员SOHO到科技抗疫

文|陈兰

编辑|封成

阿里巴巴是一家特殊的公司。

这种特殊在于21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历的两场重大疫情,阿里巴巴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第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第二次是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而两次疫情下的区别是,第一次阿里是为了活下去,这一次是尽力帮助别人活下去,十七年的时间,对于社会而言,它的身份发生了转变。

阿里抗疫17年变化:从全员SOHO到科技抗疫

(2003年非典期间 阿里员工为在家上班做准备)

SOHO办公是阿里的自救方式,SOHO的时候那群隔离在湖畔花园的人将淘宝网页开发了出来,并成功上了线,他们还通过雅虎通的视频,开了瓶香槟,互相遥相举杯,祝贺淘宝的诞生。而暗地里,一场电商洪流就这样悄然来袭,阿里巴巴网站点击访问量暴涨之外,是电商模式的脱颖而出。

阿里抗疫17年变化:从全员SOHO到科技抗疫

网上购物的信任难题,倒逼阿里推出了一个无心插柳的支付宝,激增的快递业务量推动了阿里菜鸟网络的出现,取名的时候有人还提议叫闪豹因为豹子跑得快,还有人说既然有天猫干脆叫地鼠,后来马云想了个词“菜鸟”。而随着淘宝交易额不断攀升,处理庞大数据的计算能力需求成为燃眉之急,王坚说要做云计算,马云不仅同意还爽快投入10亿,于是有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

于是在这一次疫情里,每个人忽然发现,这些阿里17年来“不经意”做出来的东西,这些曾经被认为是“笨活儿累活儿不像互联网公司轻巧“的东西,怎么变得那么重要:

本来是为了移动支付的支付宝,疫情期间推出健康码成了你的通行证;本来是解决企业组织问题的钉钉,成了上班族“云复工”,学生“云上课”的平台;本来是方便线上交易的淘宝,卖掉了超过10万吨滞销农产品……还有解决了慢病患者买药问题的阿里健康,走进医院和医生护士并肩作战的阿里云AI机器人。

2.阿里长大了

阿里的确长大了,不再是17年前那个全员SOHO办公的4岁小公司,它如今正在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用该有的、成熟的方式解决疫情里的大小难题。

大年初一凌晨3点,一封名为点《如果你想帮助武汉,请加入我们!如果你知道怎么帮助武汉,请带领我们》的帖子出现在阿里巴巴内网,发帖者是一名普通小二。

这个普通小二没有料到,这个帖子在阿里巴巴开启了一场接力,年轻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站了出来,包括外卖小哥、运营小二、客服小妹、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行政人员……他们人尽其能、隔空协作,共同组建出一支功能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抗疫志愿队。

财经作家郑作时后来回顾非典时期时说过:“几乎所有的条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将面临一场灾难的结局:错过业务发展的高峰是一场灾难,因为员工出现问题业务流程被迫中断也是灾难,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包括他们的创始人马云。”

阿里抗疫17年变化:从全员SOHO到科技抗疫

(像林清轩一样,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通过淘宝直播自救)

就连曾经七次“投诉”过阿里的林清轩,其创始人孙来春也写了封信感谢阿里小二,开头还用了“亲爱的”。受疫情影响,大年初六林清轩业绩下滑90%多,孙来春觉得自己不到2个月就会破产,到了2月1日,孙来春带着2000名员工转向淘宝直播卖货, 2月15日公司业绩全面反弹,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45%。

阿里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下,疫情期间没有停摆的行业,也没有停摆的人,阿里整个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就像十七年前非典隔离时期,电话响起里头一声“你好,阿里巴巴”一样,让人心安。

3.一个“直男”

阿里很像个“直男”,很多东西认准了,就不会改变。

千禧年的时候有很多人说电子商务在中国不可能成功,因为支付系统效率差,几乎没有人使用信用卡,物流结构还糟糕,工程与管理人才都集中在硅谷,最重要的是,中国人不会信任网络卖家,所以不会上网购物。但阿里不信,然后就有了支付宝和菜鸟。

阿里抗疫17年变化:从全员SOHO到科技抗疫

俯瞰全球,对于伟大公司的定义不尽相同,却又殊途同归。庞大的体量之外,深刻的社会价值才是他们被称为伟大公司的主要原因。成立于1938年的韩国国民公司三星,奉行“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星电子,三星在物产、航空、重工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员工总数超20万人。产品渗透到了国家的各个层面。同样的还有日本三菱集团,经历了百多年风霜的三菱集团,横跨汽车、化工、重工、金融等领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在国家遭遇冲击时,这些公司也当仁不让的顶在首位。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韩国经济形势惨淡,三星帮助调控物价,稳定民心。2011年日本震后,三菱第一时间组织了救援队伍赶赴现场,之后组建规模超百亿的基金会援助震后重建工作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