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代拉师弟,也有叫“带拉师弟”的,都没错,相声行的大部分规矩都是文盲制定的,他们只管发音不管文字,因此很多时候不必纠结究竟是哪个字。

代拉师弟制度是相声行业一个极特殊的收徒方式,意思是当师父不在时(这个“不在”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死了,另一个是不在跟前),由大师兄或者在世的年纪最长或者最有声望的师兄代替师父收徒的形式。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一、谢芮芝

早年是京剧票友,私淑龚云甫,唱老旦。曲艺也是样样在行,岔曲、八角鼓、联珠快书都能拿得起来。三十一岁时和高玉峰搭档下海说相声,以文哏为主。后来在天津燕乐升平走红,他和高玉峰被李德钖看中,于是李德钖代拉他们为师弟,谢芮芝就成为恩绪的徒弟。

五十六岁时,高玉峰瘫痪,谢芮芝改唱单弦,将相声技巧融入单弦,寓谐于庄,自成一派,谢芮芝成为谢派单弦创始人。

谢芮芝儿子谢舒扬,孙子谢天顺,曾孙谢金。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三、常连安

常连安是京剧坐科出身,和马连良同科,倒仓后开始变戏法。大儿子小蘑菇常宝堃在陈荣启的介绍下拜师张寿臣,而张寿臣后来代拉常连安为师弟,常连安成为焦德海的徒弟,由此开启了常家相声一百年的辉煌。

常连安被代拉师弟时,焦德海还在世,但是由于焦德海在北京,张寿臣在天津,两地之间不像现在骑着自行车都能跑一趟,因此张寿臣和常连安这次代拉师弟,就是师父不在跟前的环境下进行的。

这种现象在当年并不罕见,因为确实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比如阎笑儒在秦皇岛一带遇到马三立想拜师,马三立看阎笑儒比自己还大一岁,不好意思收徒就要代拉师弟,当时周德山也在世。但阎笑儒最后还是拜了马三立。可见,师父不在跟前,在当年代拉师弟也不是毛病。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五、于俊波

相声票友出身,后来拜师焦德海门下。不过,于俊波是否是张寿臣代拉为师弟的存在一些争议,也有说他亲自拜师焦德海的,毕竟都是北京人。不过,以张寿臣喜欢给师父代拉徒弟的习惯来看,笔者还是相信他是代拉师弟的说法,毕竟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规范。

于俊波相声生涯的巅峰是和戴少甫捧哏一起成为天津五档相声之一,戴少甫是到天津之后拜门张寿臣的,因此戴少甫算是于俊波的师侄。

戴少甫死后,于俊波返回北京,解放后还参与了相声改进小组,负责给小学员们说活。他的徒弟里有两位比较有名气,一位是郭全宝,另一位是白全福。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七、侯耀文

虽然侯耀文学相声说相声很早,而且在七十年代就成名了,但是他真正有相声的师承甚至还要在郭德纲后头,直到1994年才由李伯祥代拉师弟,成为赵佩茹的徒弟。那时候郭德纲早就以杨志刚徒弟的身份和师兄徐永刚搭档在全国相声比赛里拿过奖了。

关于侯耀文拜师的过程,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孟凡贵版,说的是侯耀文通过孟凡贵找高英培,高英培再找大师兄李伯祥,李伯祥面见侯宝林敲定了这件事。另一个是王平版,说的是侯宝林通过侯耀华找到王平给李伯祥带话,李伯祥有点儿担心别人说他攀高枝因此有些犹豫,最后还是答应了。笔者认为这两个版本并不冲突,侯宝林也许是双管齐下。

赵佩茹生前颇受侯宝林敬重,不论从艺术还是人品,让侯耀文拜入他的师门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当年侯耀文这个海青可算是相声界的一个“大便宜”。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九、谢金

谢金出生于1982年,一开始没从事相声行业,大学毕业之后才加入德云社说相声。由于他的父亲谢天顺辈分大,因此他要直接拜师也不容易。

2009年谢金由李文山代拉师弟成为王世臣先生的徒弟,谢金也成为年纪比较小的文字辈相声演员之一。至于为何郭德纲和谢金以兄弟论,这在相声界并不新鲜,宝字辈的田立禾和文字辈的李伯祥、魏文亮也是以兄弟论。

谢金之所以能成为大辈,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相声世家子弟的身份,毕竟谢家从谢芮芝开始就是曲艺界的名门。而谢金也和曾祖父谢芮芝一样都是以代拉师弟的身份入相声门的。

相声界十大“代拉师弟”,马志明侯耀文领衔,谢金一家两辈

最后,除了代拉师弟之外,相声门还有个给师父照片或塑像磕头拜师的现象,最典型的是李文华和杨进明。

李文华拜师已故的马三立有两种不准确说法,一种是马志明代父收徒,这显然不对,没有这个规矩。另一种是常宝华代拉师弟,但从流程看也不像。李文华应该属于马志明和常宝华证明马三立和李文华的师徒关系早就存在。

同理,杨进明拜师已故的侯耀文,情况和李文华类似,都是师父去世前说好的,后来有人给证明一下,然后给师父照片磕个头就算正式入门了。

从上面十位代拉师弟名单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代拉师弟也分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解放前代拉师弟主要是代拉有本事的人,限制也不多,解放后代拉师弟则更多限制于门里的人。毕竟这种形式容易产生大辈,不是相声门里的人容易引起同行争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