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的育孕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都与母亲河息息相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水盛东平湖则蓄水发育,烟波浩渺,巨浪排空;黄河水枯,东平湖则输水入黄,粮田渐出,草木茂盛,微波荡漾。无论是水枯水盛,其独有的方式都影响着东平湖地区的繁荣与衰退。正如《周易》中所说:“国有大泽,涝可为容,不致聚当冲溢之害。旱可为蓄,不致遽见枯竭之形”。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在之后的年代里,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大野泽受泥沙淤积不断演变。至北宋末年,逐步形成了梁山水泊。此时古人已改称:“梁山泊”造就了无数令贪官污吏为之胆寒的英雄好汉,梁山好汉们以水泊为屏障,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笑傲江湖,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壮举,更重要的是古东平湖塑造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

北宋以后的数百年间,黄河进入一个不稳定时期,梁山泊从盛到衰,水至即“漂没千里,复成泽国”,水退即“沽为平路,安置屯田”。沿湖一带的人民傍湖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耕种为生,或以捕鱼为乐。东平湖的水产、东平湖塑造的万亩粮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平湖人。现在东平湖畔群众仍守湖而居,渔业是重要的经济方式。

东平湖考记

东平湖考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