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楼兰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也有人没有听说过,楼兰还有很多迷至今没有解开
图2 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
图4 1980年中国学者首次考察楼兰古城
图6 沙漠考古队伍
新疆考古概述
图7 楼兰地区遗址分布
1. 楼兰地区细石器
楼兰地区的细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上,石器有细石叶、细石核,质地有硅质岩、玛瑙、燧石等,石器器型和华北地区非几何形石叶的加工技术一致,初步推测,年代应该在1万到4000年前。
图10 小河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12 奥尔得克
图14 第四、五层墓葬
墓葬形制有独木棺墓、泥壳木棺墓、居室墓、太阳墓等。
依墓主性别的不同,墓葬棺前立木形制不同。女性墓前会摆放涂红的男根立木,男性墓葬前立有涂黑的女阴立木。木棺呈独木舟形,用胡杨木制作而成,由侧板、挡板、盖板组成,无底。每座木棺上至少盖有三张牛皮,我们推测是在墓地附近将牛宰杀后,直接取新鲜牛皮蒙盖于棺上,这样牛皮干了之后才会紧紧地箍在木棺上。
图16 女阴立木
木棺内的墓主直接躺在沙地上,头戴装饰伶鼬的毡帽,身上裹着斗篷,除内穿一件腰衣外,没有其它衣服。每人身体右侧均放置一件草篓,里面装着粮食种子。
图18 男性墓主
泥壳木棺墓总共发现了四座,在墓葬的周围,栽立有多根变径木柱,上面捆绑有涂红色的牛头,这些牛头已在外暴晒了4000年,很多已经风化、脱落了。
图20 泥壳木棺内出土器物
居室墓仅发现一座,而且已被严重盗掘。根据贝格曼《新疆考古记》记载,奥尔得克在最初发现这座墓的时候,里面埋葬了一个年轻女性。我们清理墓葬时,在墓门口发现了50多个牛头和50多个羊头,墓葬的四角竖立绘有红色和黑色S型条纹的木柱,出土有大理石的权杖头、铜镜和木雕人面像等遗物。
图22 居室墓复原图象
在墓地沙丘东部,我们还发现大量构成太阳墓的尖木桩,推测在墓地中也存在有该类墓葬。
墓葬随葬品依性别不同也有差异,男性墓葬前的女阴立木下放有一张弓、三支箭,墓主身着窄条状造型腰衣,身份地位高的男性墓主,棺头和棺尾会插一件短矛形木器,我们把它称为法杖,在胸腹部还会放置大量的羽箭及制作特殊的蛇形木杆和马蹄形木器;女性墓葬棺前的男根立木上,会捆扎一把用来编制草篓的草束。女性墓主腰衣呈短裙状,胸腹部还会放置特有的随葬品,如盛装植物种子的皮囊及木祖,木祖是由两个半块的木片拼成,里面夹放蜥蜴,外面再缠绕红色的毛线。
图24 女性腰衣
图26 木雕的蛇
图28 木棺
墓葬中我们发现,没有真人尸体的死者,会以刻有五官的木头尸体代替,外面再包裹皮革,穿上和真人一样的衣服,以真人的葬俗埋葬。若墓主身上缺了某个部位,也会用木雕代替,让墓主保持完整的形象。
图30 死者身上置放小麦、黍、粟等种子
小河墓地干燥少雨,保存了大量的干尸和有机质标本,我们采集带回了30余件干尸,其中包含有著名的“小河公主”,历经3600年,保存依然完好,墓主人亚麻色的长发和眼睫毛都清晰可见,属于明星级的考古发现。
图32 小河墓地获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 古墓沟墓地与克里雅河北方墓地
古墓沟墓地和小河墓地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197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清理发掘墓葬42座。
图34 古墓沟墓地出土文物
2008年3月,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现了同属小河文化的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东距小河墓地大约600公里。
在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中也发现胡杨木棺,男根、女阴立木及木栅墙。可惜的是,等我们2012年再次前往时,这座墓地已经被整体盗挖。
图36 考古学者寻找小河人居住地
4. 咸水泉古城
2017年,我们新发现了咸水泉古城。
咸水泉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的一处黄土台地上,东南距离LA古城约57.5公里。古城北半部已被罗布泊盛行的东北季风风蚀殆尽,现在仅存西南到东北的墙体,断断续续连成一个半圆形。
图38 咸水泉古城残存墙体
我们根据残存的墙体复原,推测咸水泉古城为直径300米的圆形古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墙体,长度大约40多米。
图40 古城平面图
图42 咸水泉古城一号墓地出土遗物
咸水泉古城及墓地进行了年代测定,古城顶部红柳枝测定的年代大约为魏晋时期,而墓地测年为东汉前期。我们认为由于罗布泊盛行东北季风,古城墙体顶部的红柳枝每隔几年或者几十年就需要修复更换,所以古城测年数据为其最后使用的年代,并非其最初的修建年代。
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塔里木盆地诸国修筑的城池与中亚类似,都是圆形建筑,而中原地区的古城形制基本是方形。咸水泉古城为塔里木盆地东缘最大的圆形古城,直径300米,修筑方式相当原始,结合所处地理位置,主讲人主张咸水泉古城很可能是楼兰古城,而原先认为的楼兰古城(LA古城),为楼兰更名为鄯善后的都城扜泥城。
5. 营盘墓地
营盘墓地位于孔雀河中游,周围还分布有城址、佛寺、渠道等遗迹。
营盘古城直径180米,修筑方式和咸水泉古城非常相似。
图44 营盘墓地
1989年、1995年、199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营盘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122座,发掘成果显著,入选了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葬分为竖穴木棺墓和竖穴偏室墓两种形制。竖穴木棺墓又可分为“竖穴厢式木棺墓”和“竖穴独木棺墓”。
厢式木棺多呈四足式,有的外壁有彩绘。独木棺墓口用木柱封门,木棺由大树掏挖而成,有的是把独木棺扣在墓主身上,有的是把墓主人直接放在独木棺内。
图46 独木棺墓
图48 M15墓主
6. 楼兰地区汉晋时期墓葬特点
以楼兰地区为代表的塔里盆地汉晋时期墓葬,因地域、时代的不同,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塔里木盆地战国到西汉时期流行大型家族丛葬墓葬,墓室上方有顶棚,一侧带有墓道,在以楼兰地区为中心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墓葬形制一般是凸字形;塔里木盆地南缘墓葬呈刀形,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墓葬呈带柄铜镜形。此期墓葬特点是埋葬人数特别多,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我们在洛浦县山普拉墓地中发现一座墓葬内埋葬人数多达216人。
东汉至魏晋时期,墓葬从多人葬转变成为单人葬,一个墓室葬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墓葬趋于小型化,普遍使用木棺作为葬具。木棺形制既有独木棺,也有箱式木棺。箱式木棺又有四足、翻盖等不同样式,外壁彩绘内容也丰富多彩,有中原地区常见的穿璧、流云、金乌、蟾蜍,也有异域的佛教图案。因墓主性别不同,随葬器物有明显差异,男性随葬品是刀、弓箭,女性是化妆品及女红工具。
图50 莎车喀群彩绘木棺
图52 女性墓葬出土遗物
在楼兰、龟兹等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地区的魏晋时期墓葬中,还发现了与河西走廊一带形制相同的洞室、砖室墓葬。砖室墓外有照壁,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的汉式砖雕。
图54 孔雀河烽燧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脱西克烽燧
图56 出土纸质文件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