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烈”女上线,去他的命运

“就算穿着礼服,你的心还是自由的,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江一燕第一次见到窦唯是在录音棚里。窦唯极少为电影写歌,却破例为《七十七天》创作了主题曲《扎西德勒》。2017年8月,江一燕去录歌,和窦唯有了初次合作。

江一燕:“烈”女上线,去他的命运

大自然里的野姑娘

江一燕进藏拍戏,朋友们大多不感意外。

“我知道燕子一直挺喜欢户外摄影的,她去演这个角色不奇怪。”歌手郝云告诉火星试验室。

江一燕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音乐剧班念书时,郝云是她的音乐老师,多年来两人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2016年,江一燕和导演赵汉唐一起去美国制作《七十七天》后期,刚好郝云也在美国,还约在一块吃了顿饭。

摄影师兼“爬行者”(江一燕公益团支教老师代称)高小运得知江一燕的决定,反应是没有反应:“这很正常,她想去西藏很多年了,只是没有机会。”

演员出身的导演赵汉唐找到江一燕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两人见面那天,赵汉唐刚刚从荒原上归来,穿着一身户外服,头发都是奓的,“吓了我一跳”。

打动江一燕的不是赵汉唐狂野的造型,而是他的眼神,“特别地真诚,是城市里的人很少见的了”。彼时,导演兼男主角的赵汉唐已3次进藏取景,手中资金所剩无几。为了展示诚意,他表示愿意拿出剩余资金中的大部分作为江一燕的片酬。知道经费紧张,江一燕主动提出零片酬出演。

接演《七十七天》对江一燕来说,不亚于一场生命冒险,高海拔的极地环境和气候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2015年12月初,江一燕刚到拉萨就起了高原反应,只能吸氧缓解。为增强体质,第二天开始,她在酒店泳池游泳,还租了辆自行车绕着布达拉宫骑行。

深入无人区后,整个剧组用不上水电,江一燕常常一连很多天都无法洗澡,卸妆有时候只能靠湿巾擦拭。一旦遇上刮风,脸会立马冻僵,嘴部肌肉咬合困难,无法说出台词。甚至连“方便”都变成了非常不方便的事,要么“门口凶狗争食秃鹰盘旋无处下脚”,要么“看着呼啸的狂风,憋了回去”。

不过,恶劣环境并未击退江一燕。她笑称自己是个人团队里的“最强”者——她的助理抵达当日因高原反应到医院打吊瓶,不见效,只好次日返回北京——至于强大的原因,她的解释是“可能是(我)非常非常集中(精神)想把这个东西拍好”。

《七十七天》是江一燕投入情感和心血最多的一部电影,里面不只包含着一个演员对角色的热情,还包含着一个倾心于大自然的摄影师对原始、质朴、纯净的野外的痴迷。

受摄影师母亲影响,江一燕小学三年级时就用上了相机。大学毕业,她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拍各种各样的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奇诡绚烂的大自然,曾有多幅作品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让她找到了表演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我在大自然就是一個女疯子的状态,和我平时的形象差别比较大。所以我一直说自己是大自然里的一个野姑娘。”

从2007年开始,江一燕几乎每年都会去一趟非洲。有时为了摄影,有时是去救援野生动物,到过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我永远很兴奋,精力充沛。每一次天气云层的变化,都会让我举起相机。每一次靠近动物、共同呼吸时,我都觉得世界静止了。”

为拍活火山,她曾和朋友在火山口前的石头屋里蹲守了两天,返回时双臂上到处都是烫的小火泡。

江一燕很喜欢她发在微博上的一张趴在地上拍摄布达拉宫的照片。前些日子,她和剧组一行在拉萨路演。那天碧空无云,她穿着长及脚踝的礼服,踩着细高跟凉鞋,趁着工作间隙“溜”到布达拉宫广场,不管不顾趴倒在地,端起相机,对准布达拉宫按下快门。

“在大自然里,所有自然的状态都是好的,我不会去计较说要化什么样的妆,穿礼服一定要怎么样。就算穿着礼服,你的心还是自由的,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江一燕说。

江一燕:“烈”女上线,去他的命运

直到2008年,她25岁才因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周蒙”一角崭露头角,温婉恬静的荧屏形象自此深入人心。但此后,她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跑到澳洲游学、非洲摄影。去澳洲前,她推掉了一部大制作电视剧,经纪人写了几万字的信劝她延期出发,但江一燕去意已定,“他觉得我接了那部戏可以挣很多钱,但我已经想好要走了,谁也阻拦不了我”。

小时候因做事温吞,家人叫她“爬爬”。长大后,她喜欢上这个名字及其暗示的状态——一步一步,缓慢却坚定。她的微博ID叫“江小爬”,支教基金会叫“爬行者”。她曾说,性格所致,也许不能成为耀眼明星,但希望能在梦想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唱歌、表演、摄影是她的梦想,支教也是。2007年,江一燕在广西巴马县拍摄电影《宝贵的秘密》时,与长洞小学结缘,自此每年都会抽出一周到一个月时间在那里支教。10年过去,最早得到她帮助的一些学生已经长大。江一燕进村时,经常遇到这些昔日的学生停下摩托车或卡车跟她打招呼。

2017年8月,在北京燕郊录制节目的江一燕,迎来大山亲友团——18名参加“2017年爬行者支教夏令营”的广西山村孩子——走出大山,这个多年前她与孩子们的约定,到了兑现时刻。

夏令营持续8天,江一燕陪了他们6天,住胡同,逛故宫,爬长城,看电影,游野生动物园,参观天文馆、海洋馆,遍尝特色美食。

“游玩地点、参观路线,都是小江老师提出来的,参与度最高的是小江老师。”夏令营志愿者乔安告诉火星试验室。她是最早到达北京的,当时活动行程都安排妥当,需要她完成的仅是准备药箱、日用品等事项。

“孩子们走出大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之前几年都没有得以实现。”江一燕说,“这次北京夏令营,也算是实现了我的梦想和愿望。每次都是我去大山里看孩子,这次是孩子们到北京来看我,包括到我拍摄的现场,也算是一个特别的体验吧,我相信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是很特别的记忆。”

她喜欢用白黑两色形容自己。白色代表简单、淡然;黑色代表浓烈、深邃、长情,“很多时候(它们)是我的两种状态,平静和冒险”。

江一燕:“烈”女上线,去他的命运

她对这部电影的付出,远远超出了一个演员的职责。只因为这是她喜欢的角色和电影类型。

“我是真的,希望中国电影可以有更多的电影类型出现。拍摄商业片能得到的回报是很多,可是如果大家都为了回报去拍这种电影,那永远没有新的题材出现,因为没有人敢去冒险。”她告诉火星试验室。

找窦唯写主题歌是江一燕和导演商量后的主意。“我特别喜欢后摇(即后摇滚,偏纯乐器演奏而且也没有主唱),没什么歌词,但是音符特别打动你。窦唯的音乐也有这样的气质,我希望我整个变成歌里的一种乐器,我的唱歌完全是配合他的音乐。”没想到窦唯仅看了一分钟的片花就同意了。

跟窦唯的合作比她想象中要容易、简单,“他没有给我任何准备,来了先听音乐,感觉到了就自由地唱”。

《扎西德勒》收录进了江一燕的新专辑里。她征求窦唯同意时,窦唯回复了她4个字:“支持江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