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为什么如此怀旧?

说槟城怀旧,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在槟城的首府——乔治市的街头巷尾走上一圈,斑驳的涂鸦,造型典雅的殖民建筑,堆着杂物的骑楼和慢悠悠的人力车,在潮热空气的笼罩下,都让人产生一种微妙的时空错位感。

槟城为什么如此怀旧?

▲ 我们去的群宾茶室,是当地人光顾最多的茶室之一

最直观的不同是怀旧的氛围。在香港地租贵的离谱的状况下,茶餐厅(比如翠华)也被逼得走上了高端路线;而坐在槟城茶室空间局促的卡座里,你会恍惚以为走进了七八十年代的港片。即便细节被收拾得整洁又有秩序感,可塑料桌布上的花纹、吊顶风扇和墙壁瓷砖的样式,还是出卖了它陈旧的审美,时间被牢牢地固定在了八十年代。

说起来,茶餐厅的历史也不过三十来年。在此之前,“冰室”才是香港的市井之魂。二战之后,香港受西餐饮食风俗的影响,创造出了仿西式下午茶风格的冰室。咖啡、奶茶和冻柠是饮料的主打,外加一份蛋挞、菠萝油或三文治,就能让奉行快节奏的香港人“偷得浮生半日闲”。日后的茶餐厅,则是在冰室的基础上不停做加法,加入中式快餐的元素。虽然与时俱进,却也慢慢失去了最初的市井人情。

槟城为什么如此怀旧?

▲ 槟城的茶室,兼具茶餐厅和排档属性

我们在不同的摊档点了云吞面、皮蛋瘦肉粥和几种炸物,价格都很便宜,意外的是要上一道菜,付一道钱。一时间,你要面对四五个报账的老板,付钱找零手忙脚乱。几乎每个来过槟城的游客,都会被这一题整懵。

细想其实也不难理解。移民安身立命离不开互相帮衬,可生意还得各自为营。既相互抱团,又暗中较劲,形式上很有点“共荣圈”的意思。如果不点饮料的话,还需要额外交0.5马币(不到一块钱)的餐位费,总要给人留条活路嘛。不得不承认,华人做生意确实精明,马来和印巴人的馆子,向来没有这条不成文的规定。

槟城为什么如此怀旧?

▲ 槟城的炒粿条,得以在路边展现十足的锅气

就拿槟城最常见的云吞面和炒粿条来说,越是从东南沿海来的游客,越痴迷于这些家乡小吃。至于原因,就像梁文道吐槽的那样,香港的云吞要大颗,却不顾经过化学处理的虾仁味道寡淡。相比之下,槟城的云吞还老实巴交地沿袭着老广那套“鸡有鸡味”的朴素主义。炒粿条也是同样的道理,铁锅旺火、放开手脚炒出来的粿条,根本没有不好吃的机会。并且食物的分量都不大,三五口干掉,还可以打点别的主意。两个人在茶室吃下来,五十人民币就能乘兴而归。

当初华人飘洋过海,落地生根。对于食物的重现,是感知家乡的捷径。为了不断巩固这个身份认同,移民们把乡愁塞进食物,手手相传,竟然真的可以拖住时间的脚步。

对于上了点年纪的华人来说,古早味是与儿时滋味的重逢。可对于我这个外乡人而言,古早味并没有时空流转的玄妙。它打动我的原因,不过是食物和人都守住了应尽的本分,没动过任何耍花招的念头而已。毕竟,对于远赴他乡的人来说,有谁会傻到欺骗自己的乡愁呢。

– END –

文 | 西夏

图 | 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