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 Space X?
在查询 Space X 资料的时候,我们还碰巧找到了一个信息:美国下一代主力隐形轰炸机,b21 的预告片,竟然被诺斯罗普·格鲁门做成广告,在 2015 年美国超级碗上播放。这种感觉仿佛就是你在春晚前看到了来自成飞给 j20 做的广告。
美国在某个领域的投入是中国的十倍以上,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这给 Space X 的起步创造了无穷的便利 —— 你不可能在沙特这种国家复刻这样的事情。
比如 Space X 的最初的发动机制造负责人 Tom Miller,就是马一龙在参加业余火箭爱好者圈子的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关键性人才。而依照这本唯一马一龙传记的说法,马一龙结识大量他未来的骨干的场合,并非我们熟知的招聘环节。而是各种民间航天爱好者的聚会 —— 这些航天爱好者里面有大量科学家工程师和 NASA 雇员。
世界首富贝索斯的公司叫做蓝色起源。成立的目标也是搞载人航天。可惜进展相比 Space X 差距略大。互联网上对蓝色起源的关注并没有 Space X 那么高。我个人认为是火箭长得太丑了。相比修长的Falcon 火箭,蓝色起源这玩意儿有点像矮胖的土豆。
那同是科技界土豪,都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亿万富翁,而且都在美国这个产业链成熟、人才充沛的国家创业,为啥 Space X 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并且开创了很多全新的技术,这两家当年比马一龙有钱的多的企业,却进展缓慢呢?
我们下面来聊聊马一龙这个人独特的地方。就是Elon Musk 的
第一性原则
第一性原则始于亚里士多德。详细的解释是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渐进式的改进。而第一性原则是破坏性的直指问题的核心。我来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马一龙是怎么贯彻这一做法的。
比如我们知道,电动车早先年最大的问题是续航。解决续航的办法是堆电池——这样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如何用成熟低廉的电池攒一个长续航的产品?那么电池管理系统就是关键的因素。所以 Tesla 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源管理系统,但搭配的却是松下的 18650 —— 我们熟知的小米充电宝第一代用的就是这些电池。
如何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加普及?还是成本问题。用廉价的光学摄像头硬件方案+极致的图象识别算法,用软件层面的积累去绕开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硬件。以 waymo 为例,上面使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可以高达 4000 美元。远超十几个光学摄像头的成本。
同理可知,航天工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投入产出回报周期太长,他离普通消费者太远了。而核算完成本后,你会发现主要的成本在于将载荷送出大气层外的成本。详细一点就是燃料费用+一级助推器的费用。常识可以告诉我们,燃料费省不掉,那只能想办法回收助推器。所以 Falcon 9 火箭的一级助推经历了多次试验之后,成功做到了可回收。大幅降低成本。
马一龙还有一个骚套路。地面轨道想拉满极速,最大的问题就是空气阻力。解决之的方式就是抽个真空,让磁悬浮列车在真空轨道里面跑。这样就可以解决非洲际旅行的问题。 这个新公司叫做 Hyperloop。
总而言之,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影响了马一龙企业发展的方式。马一龙传记的作者称之为物理性思维。直指问题核心的物理性思维,配上it 行业的迭代思维,在极强愿景的驱动之下,让马一龙的 Space X 同样作为 IT 新贵的创业项目,却进展神速。
有关马一龙还有一个有趣的八卦。他在创办 Space X 早期,自己搞来了几本讨论航天的硬核教材,自己阅读了十几遍。最开始没有团队造火箭,马一龙还想花2000万美元去毛子那里买废弃的弹道导弹当火箭雏形 —— 颇有一种 007 里面才出现的镜头:邪恶的大公司资本家想要毁灭世界,向独联体国家购买苏联遗产。
那除了思维方式之外,马一龙能胜过保罗艾伦和杰夫贝索斯的地方在于,他是硅谷里,将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和 IT 行业快速迭代,整合的最好的企业家。我们看他所有的公司,都贯彻着三个方针:
省成本,大批量,迭代快
就在2月4日的今天,Tesla 股价涨到了 720 美元,作为汽车企业的市值,仅仅比丰田少。
那在最近的大众认知中,tesla 跟 space x 的关联就是, tesla 那辆加速 2.3 秒的 roadster 被 Space X 用 Falcon Heavy 发射到了太空中。然后还拍了一段特装逼的视频。
但事实上,这两家公司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的多。比如,这两家公司负责材料研制的技术负责,是一个人。比如,cybertruck 上使用的钢铁,为 starship 上的同款。而早期Tesla 的设计中心干脆直接跟 Space X 的厂房靠在一起,方便马一龙管理。
除此之外,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在这两家公司,Elon Musk 共享了他对大规模制造的理念。因为创立 Space X 的目标,就是价格低廉,可以重复利用的载人航天,将人类通过殖民火星的方式,避免出现大规模灭绝事件,维系人类这个种族。
而汽车作为人类能自主消费的,最复杂的工业品,发展了几十年,开创了极多制造管理的理念。比如福特的流水线,比如丰田的精益制造。马一龙的想法就是,既然汽车制造业这么成熟,那何不在火箭制造上复制汽车制造的经验呢?如果火箭可以流水线制造,配上 it 行业的迭代更新,不停打磨新的版本,一旦成熟元器件的大量模块可以复用,那么成本将大幅下降。
所以 Musk 选了一个非常符合第一性原则的方法:批量生产一个型号的发动机,打磨一个型号的火箭。而如果需要更大的推力,将其捆绑即可。
从 wiki 资料显示来看,在2010年前,Space x 还会使用一款叫做 kestrel 的发动机,作为第二级的助推器。而随着 Space X 重心逐渐向 Falcon 9 转移,对 Merlin 的打磨到了一个巅峰。我们可以看到 Space X 的官网,Falcon 9 是 10 发 Merlin。Falcon Heavy 是 28 发梅林。
用互联网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来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在通过合理的技术路径,降低试验成本。并且反复快速试错和迭代,来降低最终产品的风险。跟以往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主导的航天行业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玩法,彻底的颠覆了现在的载人航天市场。
所以同为NASA 扶持的国际空间站项目,波音的飞船一个人飞一次要9000w美元。而马一龙的龙飞船,只需要 5500 万美元。
那说完了过去 Space X 为什么这么牛逼,我们可以来看看现在 Space X 在全力做的新项目:
Starship
这一款立志于将人类送往火星甚至更远地方的宇宙飞船,搭载的是全新的猛禽发动机,由一个叫做 Super Heavy 的一级火箭助推。这套搭配一共采用了 43 台猛禽发动机。飞船和一级火箭都可以回收,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