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文字遗存:拉斯科洞窟的壁画

最早的文字遗存:拉斯科洞窟的壁画

拉斯科洞穴构造

洞穴的入口处仅有80多厘米宽,当时洞口被一些落叶遮盖起来。沿洞口往下是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山洞,最后可以看到一些历史遗迹及一些乱石堆。在随后的几周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活动,洞的入口及山洞内被拓宽到了几米宽。发掘活动使带有绘画图案的洞穴重见天日,这些带有动物形象的图案大多绘制在洞顶或是墙壁上。 想要到发掘到斯科洞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几千年以前洞窟中不再有居民居住后,从岩洞中逐渐脱落的岩石堆成了废石堆,这些废石堆将洞口严严实实地堵塞起来。此外,气流的流动及地下水的侵蚀都使拉斯科洞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冰川时代,拉斯科洞穴内的石灰岩发生了重结晶而转变成方解石,并且岩石的表面覆有一层难融性的粘土层,这些变化使得岩洞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此,岩洞中的壁画,特别是离洞口不到10米的“独角兽壁画”都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保护

1940年12于27日,拉斯科洞穴被法国当局设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此时,有关部门为了防止大批游人的涌入,在洞口设立了保护栏杆。1948年,拉斯科洞穴正式对外开放。1953年时洞穴每天要接待一千多名游客,为了防止游人破坏,法国政府在1963年关闭了洞穴,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才能入内。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公众的浏览欲望,法国政府在1983年建立了拉斯科洞窟2号,其中的壁画作品完全模仿自拉斯科洞窟。

为了保护拉斯科洞穴内的壁画,当局于1985年在洞内安装了空调(因认为空调系统带来真菌,现已拆除),以排除灰尘,使洞内温度保持在14摄氏度左右,并且维持一定的湿度。此外,当地的科学家在经过几年的考察研究以后,收集大量关于如何保护拉斯科洞穴的资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尽可能地在保证洞窟原始风貌的同时,来保存拉斯科洞穴。其中这些保护方法主要是通过保持拉斯科洞穴内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来防止洞内壁画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到侵蚀。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拉斯科壁画

壁画内容

最早的文字遗存:拉斯科洞窟的壁画

拉斯科洞穴壁画

壁画定位

洞穴壁画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品,在欧洲多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小部分邻近意大利,所画的主题多以动物为主,线条简洁有力、姿态生动,色彩多以黑褐色,外加简单的明暗描绘,表现出自然而粗拙的风格。

遭真菌侵袭

洞穴第一次遭受大规模真菌侵袭是在2001年至2002年间。 当时,法国相关部门为降低岩洞湿度和温度,曾在洞内安装一套空调系统。去年,真菌卷土重来,附着在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灰黑色菌斑,破坏了岩画面貌。法国政府说,这些菌斑并未对岩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第三方文物保护机构派出的专家鉴定后认为,其中一些岩画已经出现无法复原的污损或褪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本周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向法国政府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在2009年2月前阻止真菌进一步侵害岩画,拉斯科洞穴壁画将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1]

保护计策

洞穴科学委员会主席马克·戈捷当天对媒体说,洞穴的内部环境并未发生很大变化,情况比较稳定。岩壁上的灰黑色菌斑没有消退,但也没有扩张。他比喻说,洞穴目前“病了”,但是人们还没有找到治病的良方,所以就让它处于“休眠”状态,希望它能自己恢复生态平衡。 研讨会组织者让·克洛泰则表达了对拉斯科洞穴的担忧。他说,洞内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大约有一百多种微生物在此共生并彼此影响,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盼望与会学者在为期2天的会议上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未来拉斯科洞穴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拉斯科洞穴中的珍贵岩画,法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去年1月起,专家们每日定时用杀菌剂清除70多处附着在岩壁上的菌斑。起初作用明显,但时间一长,洞穴内又出现真菌蔓延。

产生真菌的原因

对此,一部分专家认为,先前安装的空调系统破坏了洞内生态平衡;也有专家认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灯光照射导致真菌孳生;还有人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