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持续深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动能发展,社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负担持续下降,“三新”经济持续涌现,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动能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能力在世界排名持续提高。展望2020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传统经济转型升级速度将明显加快,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将在各个领域大量涌现,新型生活性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有望较快增长,新动能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向生产、生活各领域快速拓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培育出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生产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由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行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已超过1200家,网络协同制造、管理决策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生活领域,移动APP实现衣食住行全领域覆盖,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全球领先,“互联网+政务/医疗/娱乐/教育/旅游/餐饮/购物/”等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方位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2020年我国新动能发展存在五大有利条件。一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由酝酿期进入爆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时代。从数据、算力、算法、技术成本等方面看,智能技术革命的基础条件完全成熟,技术演进已经从导入期进入拓展期,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以及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我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大潮已然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互联网与工业、农业、医疗、旅游、交通等行业不断深入融合,5G应用快速推广,制造业大规模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些都将成为新动能发展的重要源泉。
二是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法治化、市场化的发展新阶段。2019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核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这意味着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将进入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三是我国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全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通达率超过98%;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达90%左右;IPv6网络和终端准备就绪,已经进入应用阶段。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正全方位同步推进,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近60万台、工业APP达1500个。
四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发展新动能需要外资提供强大助力。2020年我国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更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和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必将更加有利于吸引境外高端资本对我国的流入。
五是企业税费负担将持续下降。按照相关部署,2020年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确保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同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落后,监管模式不适应新动能发展趋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2020年新动能发展步伐加快
2020年新旧动能接续和新动能发展步伐加快。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将提速。农业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将更加深度融合。
小农户将加速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政府将下大力气,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通过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实施小农户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等多种方式,带动小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使其能更好分享现代化农业发展成果。
二是现代制造强国建设将加速。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政府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鼓励实施“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改工程,推动冶金、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技术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三是新型服务业方兴未艾。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与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势头更加明显。鼓励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融合,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
平台数据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政府将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针对当前新动能存在的问题,重点对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军民融合、科研体制改革、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评估,动态颁布并落实改进举措。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破解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实体经济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加大产教融合支持力度,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建立健全包容审慎协同监管机制。对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并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主动制定企业标准,参与制定行业监管政策。对刚刚兴起的新业态,本着鼓励创新的态度和宽容对待原则,设置一定的“观察期”,鼓励其积极发展,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助解决。对于形成较大规模但缺乏标准的新兴行业,及时制定出台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为新产品新服务进入市场提供保障。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严格监管;对非法经营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建立适应新动能发展的统计体系。按照现有的统计体系,这些年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走势正好相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发展态势。这种“生产率悖论”表明,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进步成果中绝大多数可能都处于传统统计体系之外,难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其价值。因而,适应新经济新动能的变化,积极改革统计体系,将新业态和新模式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长、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充分反映出来,为科学分析新动能发展形势和评估相关政策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国家信息中心政策动向课题组 高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