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新动能,也成为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热词。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还是安徽、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专家提醒,各地还需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用新思维培育新动能——
“数字经济”成为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热词。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
专家认为,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地抢抓机遇布局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用新思维培育新动能,引领新发展。
数字经济成“一号工程”
在谋划2020年工作时,浙江省提出,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做强集成电路、软件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
不只是数字经济强省浙江,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广东、福建、北京、河北等东部地区,还是安徽、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
福建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万亿元;安徽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5G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5G商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推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重庆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从数字变革的大趋势来看,数字技术将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引发未来全球和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如果不发展数字经济,很可能会落后于时代,丧失历史机遇。”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践发展来看,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也最重要的新动能。近年来,数字经济比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得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新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可以为其他技术提供平台和载体。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已进入加速产业化的前夜,快速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专家指出,数字经济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付保宗认为,无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节能环保水平,都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数字经济蕴含大量机会,各地纷纷布局,试图抢占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将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对数字经济的认识都比以前大大提高,对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也都寄予厚望。相信今后几年大家对数字经济会给予更多关注,创造更好政策环境。”张新红说。
与实体经济加速“联姻”
在各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并进,既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区块链、5G、共享经济等前沿领域,也对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等提出了要求。
比如,河北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广东提出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
浙江提出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和快递经济,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改造;北京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计划;湖北提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抢占数字经济风口。
在张新红看来,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但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全球都不太高,在6%至8%之间。相比而言,以传统产业数字化为特征的融合型数字经济潜力更大。
“数字经济已经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从2016年起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0%,说明数字经济度过起步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张新红认为,从实践来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全面融合已经开始,从生产到消费,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各方面的数字化进程都在加快。下一步,数字经济将向更高层次、全面融合发展。
付保宗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加速双向融合。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经济主体不断向经济社会尤其是传统产业延伸渗透。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都在1300万人以上,如果仅靠传统经济是不可能的。”张新红认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对解决就业等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作用凸显。
提升数字能力需防“虚火”
尽管数字经济风头正劲,薄弱环节依然不容忽视。张新红认为,从总体上看,首先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影响未来可持续性创新,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原有的实体经济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有一些“课”需要补。此外,发展数字经济的经验也存在不足。从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或实际作为看,不敢发展、不会发展、不愿发展数字经济的情况依然存在。
付保宗认为,目前有很多数字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或处在产业化初级阶段,新兴领域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专业人才非常短缺。
数字经济要“真旺”,需要防“虚火”。张新红提醒说,发展数字经济要防止“一窝蜂”。发展数字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形态运行模式是不一样的,要用新方法应对。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追求超前数字化,要避免‘脱实向虚’和‘假数字经济’。”付保宗建议,各地应结合区位、人才、产业基础等要素条件,循序渐进地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政府应该做什么?付保宗认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企业无力涉足的公共设施问题,如搭建公共数据平台、跨行业交流平台等。“政府要着力解决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公共问题,营造更好的产业生态,形成发展合力。”付保宗说。
付保宗认为,地方政府要规避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传统发展模式,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领域汇聚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优势机构和优势地区的广泛合作。
“释放新动能要比打造新动能更重要。”张新红表示,要加强制度创新,对于那些限制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管理方法甚至法律法规,该改的就要改。一旦打破这些不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新的创新动力自然会迸发出来。(记者 熊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