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至芯片、屏幕,下至螺丝钉、按键,中国手机供应链已经能完全实现自给,仅用国产零部件,就可以组装出一部功能先进、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
出品:腾讯科技&魔铁的世界
作者:魔铁
(本文由腾讯科技与魔铁的世界联合出品,同步首发腾讯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全文共3500字,完全阅读需5分钟。)
【编者按】近期撩动消费电子界的新闻,莫过于富士康印度50亿美元建厂计划停摆的消息。数年前,富士康即开始实施海外建厂计划,迄今已在全球布局上百家子公司和机构。
富士康的事业兴于中国,而海外建厂计划有规避中国人工成本上涨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风险的考虑,但从实际落地情况看,富士康的计划是打了不少折的。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富士康海外建厂计划,使其在海外转了一圈,又不得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国?
以下为文章正文内容:
作为世界代工巨头、苹果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富士康的一举一动足以牵动各界神经。2020年1月7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部长苏巴什.德赛称,与富士康合作建立电子产品制造工厂的50亿美元计划已经取消。
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海外建厂受挫。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关闭了在印度钦奈德分厂,遣散1306名工人。同年,终止在印尼的10亿美元投资计划,2017年裁员并降低巴西分厂产能,201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项目也传出停摆消息。
印度本土手机品牌的尴尬
现任小米集团公司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进入雷军麾下之前,曾是金立手机总裁。鲜为人知的是,卢伟冰在印度有一个相识17年的老朋友阿温德(Arvind Vohra),他和卢伟冰年纪相仿,1999年两人曾同在康佳工作,志趣相投。
卢伟冰每次去印度,再忙也要和阿温德见面聊一聊。金立后来进军印度时,阿温德成为金立在印度地区的主管。
加入金立之前,阿温德是印度本土手机品牌Wynncom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Wynncom虽然是印度品牌,却由中国工厂代工生产。阿温德一直希望Wynncom能实现印度制造,但其他合伙人认为中国工厂代工的成本显着低于印度本土制造,质量还好,于是拒绝了他的意见。由于意见不合,阿温德出走,加入金立。
那么,7年已经过去,加上印度政府的政策驱使,阿温德期待的印度制造手机情况如何呢?
无独有偶,富士康在巴西的工厂开工前,媒体预测其生产的iPad或iPhone由于没有了超过60%的关税,价格将最低降低30%,实际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仅比美国售价高了将近1倍,甚至连按时发售都做不到。
在供应链的成熟完善方面,印度和巴西甚至比不过东南亚的越南,和中国更是无法相比。
近20年锤炼
一个行业的供应链的成熟完善,既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做支撑,也需要花时间去锤炼。中国的消费电子供应链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实是经过了19年锤炼的结果。
2003年以前,国产手机基本没有自己的供应链。当时,欧美、日本和韩国才是手机牌桌上的玩家,各自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中国厂家连龙套都算不上,最早的国产手机波导甚至是进口整机再贴上波导的标签出售,所谓的工厂不过是贴标签作坊。
当时国产供应链孱弱到何种程度?开模、注塑、胶粘等最基本的零部件制造环节,都无法完成,需要去韩国订购。手机设计方案也得从日本、韩国购买。
2004年转机来了,联发科推出芯片交钥匙方案,大大压低了手机行业的进入门槛,山寨机一夜兴起,加上国外手机品牌开始向中国转移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一头冲进手机供应链淘金,国产零部件产业不仅完成从0到1的积累,还迅速开启替代外资模式:
- 深圳做收音机和MP3的厂商开始抢占被韩国把持的注塑市场;
- 温州人一步步打入电池、喇叭线、数据线、摄像头等领域;
- 中国开始出现专业的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国产手机从日韩购买方案的时代结束;
2007年,中国手机供应链又迎来了一波大爆发。
一方面,2007年10月取消手机牌照核准制,任何有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都可以生产制造手机;另一方面,工信部将国产手机准入注册资金从2亿元下调到2000万元。
两大政策一出,整个手机市场的活力被激发,此前的山寨手机开始谋求“转正”,纷纷转型做自有品牌,联想、华为、中兴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进入手机行业。国产手机的这一波浪潮,直接带动国产供应链企业乘势而起。在后来3G、4G手机换机潮的推波助澜下,中国的手机供应链逐步完善、加强,并坐到全球牌桌前。
十多年前,手机的成本大件包括金属外壳、主芯片、屏幕、摄像头等,主要都被国外厂商赚走了,到2015年时,中国厂商已经能从中赚到70%,到现在,上至芯片、屏幕,下至螺丝钉、按键,中国手机供应链已经能完全实现自给,仅用国产零部件,就可以组装出一部功能先进、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
富士康被黏住了
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消费电子供应链要达到中国现有的高度,还需要花时间走很长的路,而且支离破碎的供应链还被总体较差的基础设施、效率低下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拖累。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南亚已经较为发达,但和中国比仍然较差,不仅高速公路覆盖率和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而且由于土地私有,公路铁路的建设也挑战重重。印度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铁路2.5万公里,结果5年(2006——2011)只新建了1750公里。
世界银行2016年公布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在衡量行政效率的开办企业、获得建筑许可和获得电力的情况三个指标上,印度和前沿的距离分别为71.59%、34.62%和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