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大变革,腾讯的机会来了?

微信大变革,腾讯的机会来了?

如果说QQ是缔造腾讯社交帝国的基石的话,那么微信就是搭建社交帝国的一砖一瓦,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让张小龙在产品设计上趋于保守。进入2020年,微信则一改产品设计上的保守,开始变得有些“激进”,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微信的这些改变,微信的这些改变又将剑指何方?

1

拯救公众号

微信的社交功能,除了收发信息的即时通信功能以外,更为重要的则是朋友圈与公众号。他们分别承载了微信的熟人社交与社交媒体的功能。

微信大变革,腾讯的机会来了?

那么,有什么方法,既可以激发优质内容的生产,又不纯粹以流量为导向,还能为原创者带来可观的收入呢,于是乎,公众号的付费功能呼之欲出。

2

私域流量——微信的“大杀器”

不知从何时起,“私域流量”这个概念开始火热起来。仿佛只要在互联网上建立连接,连接的另一端就是“私域流量”。直觉告诉我,这个词被滥用了。

国金证券的互联网传媒首席裴培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分析师,他在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的公众号上发过一篇《企业微信:到底是私域流量的杀手锏,还是纸老虎?》,其中提到一个观点,我深表认同,即微信流量是符合“私域流量”这个概念的少量应用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应用。

“私域流量”之所以重要,在于其连接的私密性、稳定性与高效性。简单地说,你能想到的最为稳定且隐私的关系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微信建立的,而这些关系又保证了传播的高效与广泛。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拼多多的崛起,就是拜微信所赐,“诱导式分享”为拼多多在早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不过后来,为了维护微信生态的健康,微信打击“诱导式分享”的力度越来越大,连自己的“小弟”拼多多、京东等也不放过。你以为微信坐拥这些庞大的私域流量,不想变现吗,张小龙的考虑比这些更远。为了短期变现而把微信搞得乌烟瘴气,是张小龙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

把微信好友上限放开,意味着张小龙的“克制”也开始松动了。把好友限定放开,对于微信而言非常简单,但微信的每一个,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动,都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就像张小龙说的“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放开微信好友上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扩充了这100万人乃至未来更多的人的私域流量。以往,一个大V、一个微商、一个内容原创者,只能加到5000个好友,要再发展好友,就只能开新号,然后又需要买新手机或者开微信分身。并且分发信息与沟通的时候,又得反复切换,工作量翻了几倍。所以说,扩充好友上限对这些靠私域流量变现的人而言,绝对是大利好,一个微信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两个呢?

并且,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为了区分强社交与弱社交,微信加入了“仅聊天”的选项。微信既想保持熟人社交的纯净度,又为大V、微商、创作者等流量运营的门又开的更大了。

微信大变革,腾讯的机会来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的剧情在中国上演,百度、阿里、腾讯经过了几年的厮杀,幸运的杀出重围,成就了后来中国互联网的“三国演义”。

BAT在卡住了自己的老巢后,自然蠢蠢欲动,要去掏对方的老巢。早先的三大巨头,都还没什么兄弟伙,不得不赤膊亲自上阵。

搜索起家的百度,开始做电商(有啊),做社交(贴吧);社交起家的腾讯,开始做搜索(搜搜),做电商(拍拍);电商起家的阿里,开始做搜索(屏蔽百度),做社交(旺旺)。

虽然彼时巨头们不停地秀肌肉,信心满满的都想把对方干掉,成就“帝国一统”。不过,后来的剧情我们也都看到了,百度的电商和社交、腾讯的搜索和电商、阿里的搜索和社交,无一例外皆“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巨头们逐渐明白,与其排重兵攻打对方的堡垒,不如先守住自己的基本盘,提供强劲的资金、流量资源,通过资本的纽带,连接外部创业公司,极大扩大公司生态边界,让可能的颠覆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变成他们的敌人。正所谓“守正,才能出奇”。

此后,中国互联网的三国争霸,进入第二阶段。

腾讯先后入股京东和拼多多,与阿里在电商领域打起了游击,又成为搜狗的最大股东,利用自身流量扶持起了位列百度之后的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阿里入股了新浪微博和陌陌,分别是中国最大的媒体社交平台和陌生人社交平台。

BAT从台前退到幕后,担任了指挥官的角色,给钱、给流量、给资源,扶持了一批批“小弟”不断的“骚扰”对手。事实证明,这样的战术有时能取得奇效。譬如腾讯扶持起来的京东和拼多多,就差点动摇了阿里电商的根基。

实际上,电商、搜索和社交三者之中,社交因其极高的迁移成本和使用惯性依赖,其堡垒应该是最为稳固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阿里尚有京东、拼多多,百度尚有搜狗等强大对手,而微信在社交领域则几无对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