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环境的消费者或许知道,购物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但实际上,一次消费会造成多少的碳排放量,一直都难以具体量化。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Doconomy 便和万事达信用卡(Master card)合作,推出一张可以连结个人消费行为与对应碳排信息的信用卡,并以每人排放上限作为信用额度,限制消费行为的碳足迹。还进一步向持卡人建议适合的补偿方式,透过购买符合联合国认证的碳权,平衡因消费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 奥兰指数运作模式。图片提供:land Index solutions
奥兰指数以“消费”来进行碳排评估,和传统由“生产”过程计算碳足迹的做法不同。对此,倡议团体“350台湾”顾问李建欢认为,不同产品别、不同公司、不同制造流程都可能影响运算的结果,“要推估每次消费的碳排放,这非常不容易。举例来说,一罐洗发精牵涉到多少原料?原料从哪里来?期间加工耗能和排碳如何计算?光是一罐洗发精就计算个没完没了,何况是我们现今这么多元、复杂的消费类别,这绝对是庞杂的工作。”
视觉化、可量化的信息 将能促使人们采取气候行动
这项设计防止过度消费的个人金融工具,是否真的可以有效减碳?中华经济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刘哲良博士表示,DO Black 信用卡以每个人平均碳排量作为消费上限的设计,“确实是能促使个人采取气候行动、做出改变的诱因。”他指出,每个人手上可能不只一张信用卡,要透过金融系统整合,以人头为单位,整合每个持卡人的碳排放额度。“否则今天刷A卡、明天刷B卡,个人的消费的碳排,最终还是很可能会超过。”
刘哲良进一步说明,若要透过信用卡的机制达到实质减碳的效果,除了将消费上限设定为人均碳排放量之外,还需要更多银行采用此概念来产制消费服务,然后再加上使用碳权来抵换排放量,“否则消费行为本身不可能达到减碳的效果。”
▲ 照片来源:John Englart(CC BY-SA 2.0)
地球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图为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5会场广告墙。
“比精准运算碳足迹更重要的是:这些具体的数字如何引导消费行为。”李建欢认为,即便有了这类优质的信用卡鼓励低碳消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时时刻刻揣着这把尺,思考每个消费与投资行为,将如何形塑我们与下一代的家园。”
李建欢指出,最根本的作法,仍在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与资源消耗,或是选择低碳消费。他举例,相较于每次外食都购买免洗筷,更好的作法是买一副环保筷;而数十年都用同一副环保筷,又会再比不时买一副环保筷来得更好。“个人减碳其实最终是希望让大家建立起观念,认知到每个行为背后的减碳价值,从而更容易由下而上地推动系统性的改革与进步。”
来源:环保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