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5G和超现实时代

VR、5G和超现实时代

我最近得知,Facebook 把这个功能又往前推动了一步。两个人戴着VR头盔聊天,而你可以选择,让对方看到一张什么样的脸。这个脸就不仅仅是卡通形象了,做得非常真实,表情映射很自然。

VR、5G和超现实时代

以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遥控”。但是将来如果实现更为高级、更为直观的控制,就不应该叫“遥控”了 —— 也许应该叫“穿越”。

这就相当于你以灵魂的形式穿越到另一个身体上。

你只要把无人机想象成一只小蜜蜂,无人机航拍其实就等于孙悟空化身为一只蜜蜂,去刺探敌人的情况。有了这个采集端,这就比单纯的 VR 视角直播更积极主动。

人们一直呼吁的一项网络应用是远程手术。说让一个医生,通过网络,直接操控远方的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我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功能实用化没有,但是它绝对是可以实现的。可是为什么局限在做手术上呢?

也许未来可以这么操作。比如我人在北京,我要去上海做一件什么事情。上海有公司提供“化身出租”服务。这是一种人形、或者更简易的机器人,能到处移动,有手有眼睛。我在北京戴上 VR 头盔和手套,直接操控这个机器人去做各种事情。我可以上街,可以搭车,可以跟人握手,可以说话,可以拿个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甚至可以照顾病人。

而化身周围的人都戴着眼镜,他们感觉就好像我本人在现场一样。

理论上,化身可以做一切工作。当然化身不能吃饭,但是吃饭这种生理活动本来就不是工作的一部分。那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哪里工作和在哪里居住,还有关系吗?这是终极的远程工作。

其实现在就有化身,只不过一般都是从事危险工作的机器人,5G 时代这个技术有可能大发展……而这也让我们想到,化身可以用来犯罪。

*

所有这些设想都不是科幻,它们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只是做了一点简单的外推。这些技术对人工智能什么的要求都很低,纯粹就是个信息传递的问题。如果未来是这个样子,那我们想想,人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简单的信息将会失去价值。如果用简单信息就能做一件事情,那这件事就应该以虚拟的方式、或者以化身的形式去做。日常工作、包括开会,都是简单信息的事情。人们现在就已经恨不得禁止使用语音讨论工作,全都是微信文字讨论。

凡是亲临现场去做的事情,一定是为了某种体验。如果一个旅游景点仅仅是好看,那我戴上头盔就去了,何必亲自去呢?我们亲自去旅游,一定是为了感受视觉和听觉这种简单信息以外的东西,比如当地的空气、温度、食物的味道、建筑物的质感。

知道,很容易;感受到,则会很贵。

体验包括对危险的体验。人们可能会觉得不用化身、去亲自做一些有危险的事情,才是真的活着。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真实”可能会敬而远之。罗辑思维最近有一期节目说人们去乌镇并不是真的去体验古镇生活 —— 真的古镇生活并不好玩。也许未来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们是选择性地体验。

我们也可以想象到,会有很多人非常反感这些虚拟的东西。他们刻意不戴眼镜,干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他们认为真实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他们以直面真实拒绝虚拟为荣。

但如果你想彻底拒绝超现实,你也应该拒绝看电视。因为电视本质上也是虚拟现实,只不过技术上落后很多。

*

现在的 VR 设备仍然很初级,头盔很笨重,戴时间长了难受,而且画面分辨率明显不够。我在 VR 世界里常常发现很多地方画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不真实。

但是我摘下头盔,走出家门,看看天上的云和路边的树,有时候会觉得真实世界里的图像,渲染得也不是很好,感觉不是很真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