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曾碧波:战过淘宝,拒绝京东,十年沉潜只为龙门一跃

洋码头曾碧波:战过淘宝,拒绝京东,十年沉潜只为龙门一跃

跨境电商洋码头就是这样一家逆势上扬的企业,2019实现了全年盈利,这是其进入新时代发展的标志。

锦上添花的是,创始人跟微博随便聊了聊,就获得了其领头的数亿美元D轮融资。新浪微博不仅为洋码头送来了充足的弹药,而且还给予流量扶持,赋能网红达人直播带货,提升洋码头知名度。

2020,良好的开局就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背后是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探索,在“深海”中沉潜十年蓄势待发,才有今天的一飞冲天之势。

创业历程

少年时的曾碧波同众多的互联网精英一样,也是天赋异禀。1997年,他凭着聪明才智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从江西来到了上海。

2001年毕业之后,他加入了邵亦波创立的易趣网,开始了他的互联网职业生涯,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拓荒者。

洋码头曾碧波:战过淘宝,拒绝京东,十年沉潜只为龙门一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他择时回国,在他钟爱的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彼时的电商大局已定,阿里淘宝、百度有啊、腾讯拍拍几乎瓜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没有大量的资本持续烧钱,很难拥有立锥之地。

思来想去,他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跨境电商。2009年国庆节刚过,他就用凑到的80万元创立了洋码头,将根据设在他熟悉的上海,立志为国人掏到便宜好货。

创新模式

洋码头创立后,曾碧波选择了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成为在孵企业,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给予其三年免租金的创业优待。

对曾碧波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为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成功被孵化后,洋码头搬到上海静安区,同样得到了区政府的支持。所以洋码头崛起后,曾碧波坚定地将企业总部设在上海,给人一种知恩图报的感动。

踩上了跨境电商这个风口,洋码头成为国内首家引进海外零售商的“海淘平台”,成为行业的尝鲜者。此后“海淘”风声渐起,入局者越来越多,想一支独秀绝非易事,他必须采取差异化的打法才能斜刺胜出。

洋码头曾碧波:战过淘宝,拒绝京东,十年沉潜只为龙门一跃

当时他在美国自建物流,由于没有经验,他只能从物流最低最脏的地方开始摸索前进。因节省开支,他没有请工人,自己搭建了两百个大货架,开始了他的物流事业。

创业虽苦,但他知道有了物流的加持,洋码头就成了用二条腿走路的跨境电商。2014年,国家发布了两项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文件,社区电商小红书杀进来了,知乎也在试水。

面对激烈的竞争,曾碧波将收费策略改为免费策略,保证了卖家数量的持续增长。因为平台收入骤降,此时洋码头的物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物流成为洋码头的“定海神针”,使洋码头熬过了一段艰苦岁月。

随着贝海物流的完善和扩大,曾碧波采取对外开放策略,除了平台的需求外,有40%的包裹来自其他海淘平台,包括天猫国际的卖家。

洋码头曾碧波:战过淘宝,拒绝京东,十年沉潜只为龙门一跃

在众多的投资机构中也有京东的身影,但曾碧波拒绝了京东的投资,据说京东要收购洋码头。但曾碧波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对此事做了澄清,他说,京东跟洋码头只有投资的接触而没有谈收购,拒绝京东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想过早站队,如果站队就很容易让企业失去想像空间。

如今的洋码头确实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是跨境电商中的姣姣者,也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曾碧波虽被镁光灯包围,但他时刻提醒自己,洋码头团队要对公司绝对控股。

他说,希望从洋码头开始,中国消费者在享受全球化优质资源的过程中,不再会有障碍。有了资本的加持,曾碧波有了更大的野心。2020年,洋码头流量要过亿,成为海淘电商里销售过千亿的品牌,而且还不烧钱。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段“沉潜”期,如果将曾碧波的“十年沉潜”看作起飞的平台,那么海淘模式和加注物流则是起飞的翅膀,此时微博(阿里是微博重要股东)的助推就是那股“扶摇”之风,2020,洋码头,起飞!

作者:电商报 吴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