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市场上的国产芯片几乎等于零。在华强北市场走一圈,满柜台都是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这些,是制造芯片的材料。
但在当时,这些元器件大多出口了。它们被国外的芯片公司买去,造成芯片,再以高出数倍的价格,卖给中国的品牌商们。
没有一颗芯片是属于中国人的。
一个叫张峻的房地产商人,在华强北买下了一栋5层建筑,取名“新亚洲电子商城”。此后,分散在华强北各处的电子元器件卖家,逐渐都转移到这里。
刘吉平一边在拓展新客户,一边找到过去合作的客户,说服他们转用国产的存储芯片,“功能无差别,价格还便宜20%。”
刘吉平的“通用料”,为他赚来了第一桶金。
他第一时间在上海买了两套房,此后的几年里,他又陆续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和华强北的一层写字楼。
几年后,国内楼市一片红火,这几套房价格大涨。
原创芯片
2013年,刘吉平在深圳创立了航顺公司。他听说,日本富士通在成都的研发基地,有一个芯片研发团队集体离职了。他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直接飞到成都,最终“六顾茅庐”,请回了这个团队。
2018年4月,美国“封杀”中兴,以及随后的华为事件爆发,“进口芯片存在风险”这个判断,逐渐在采购圈内传开。“你永远不知道,涨价和断货哪一个会先来。”
国内的产品纷纷开始寻找“备胎”。当刘吉平的代理商再推销航顺芯片时,大多客户都愿意“试试看”。最让他感触的,是当初那位“只用ST”的客户,也开始下订单做测试了。
去年,刘吉平获得了中航集团的融资,研发芯片十年,这是他的第一笔融资。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去年5月,阿里收购了中天微。注入了中天微的力量后,9月,阿里达摩院宣布成立独立运营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在密集的开发多款供广大企业应用的普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