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今天的伊拉克几乎就是危险的代名词——只要人们一提起伊拉克似乎总会首先想到炸弹袭击之类的事。谁能想到曾几何时伊拉克所呈现给世人的却完全是另一番形象:曾几何时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正是如此庞大的家当使当时伊拉克号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军力强大是伊拉克当时综合国力的缩影,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伊拉克经济民生也相当富裕,其富裕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沙特,不过伊拉克的富裕繁华并没一直保持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伊拉克就已走上下坡路。

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萨达姆在协助自己的舅舅取得政权后实际上就已成为伊拉克的第二号人物。从1972年6月1日起萨达姆开始将外国的石油公司国家化并将石油收入用来建造军队。此举尽管得罪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却大幅度增加了伊拉克的财政收入。石油出口为伊拉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于是伊拉克的经济如同油田中井喷的石油一般迅速腾飞。石油财富也带动了伊拉克的工业、农业与服务产业齐头并进通通发展起来。沙特等海湾国家同样通过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却没能带动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迄今为止这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仍是相对较低的,那么伊拉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例外呢?这时因为伊拉克具备沙特等国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中东地区尽管油气资源丰富,然而偏偏缺乏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水资源,以致于在中东就出现了举世罕见的水贵如油的现象。得益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伊拉克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伊拉克因此成为中东地区少有的同时拥有充沛的油气资源和水资源的国家,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使伊拉克得以一方面通过石油出口创汇,一方面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的工农业。人口不多的伊拉克随着经济的空前繁荣开始大量引入来自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劳工,而当时伊拉克的薪资水平在整个亚洲也是位居前列。

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从贝克尔时代起伊拉克就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萨达姆接管政权后几乎是完全沿袭了贝克尔时代的社保体系。这时伊拉克的社保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免费: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免费的教育、免费的住房。就是今天一些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做到这些,然而伊拉克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做到了。当然印度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不过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是以牺牲医疗效率为代价的——只保住病人住院就医的权利,然而住进医院后有没有足够的医生、足够的药材、足够的器械、足够的床位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伊拉克的免费医疗不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当时伊拉克每万人拥有60多个床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直到2011年的同类数据是每万人38.1个床位,而美国则是29个。也就是说伊拉克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人均床位数量是30年后中国的1.57倍左右、美国的2倍左右。萨达姆上台时承诺要让所有伊拉克人用一头羊的价钱就能买得起车,所以当时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洋房与汽车,当时巴格达的市政建筑以及街道上跑的豪车可以说比后来被视为土豪之城的迪拜更有型有范。80年代初伊拉克的小学入学率已高达100%,而大学生的入学率超过惊人的55%,伊拉克由此成为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全面扫除文盲的国家。这些数据可不是伊拉克自己弄虚作假的掺水数据,事实上伊拉克当时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联合国甚至为表彰伊拉克在教育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为其颁发了金质奖章。伊拉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在教师的薪资待遇方面:英国《每日邮报》曾调查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伊拉克的教师平均年薪约为60万美元。

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长期以来以波斯人为主体民族的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朗一直被阿拉伯逊尼派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加紧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在阿拉伯国家中逊尼派属于多数派,然而伊拉克却和伊朗一样有着数量庞大的什叶派群体,可以萨达姆为核心的伊拉克统治阶层却出自逊尼派,因此他们深感伊朗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的行为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威胁,与此同时伊拉克与伊朗之间还存在着领土争端。就这样在领土争端、教派争端以及萨达姆攫取中东霸权的野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伊拉克军队于1980年9月22日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由此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的序幕。尽管从两伊战争的最终结果来看:由于停战时伊拉克军队已攻入伊朗本土,所以名义上这场战争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是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作为对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实际上并没放过伊拉克——尽管不再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然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美国一直对伊拉克实现封锁制裁的政策。其实如果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这两场战争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连贯性的。尽管两场战争相隔13年,可在这13年里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伊拉克,只是把打击方式由直接的军事打击换成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围而不攻的消耗战——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这样做损失太大,所以我暂时不打你,但断绝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到你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之时再一举拿下。到了2003年小布什再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时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大了:此时伊拉克已经历了长达13年的制裁和禁运,国力凋敝、生活困顿,伊拉克军队的装备也长期无法更新换代;相比之下美国这13年的军力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说1990年的美国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依托于新式电子技术的高科技战争形式,那么到了2003年美国这种新式高科技战争已完全发展到成熟状态:1990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现场满目疮痍;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建筑从表面基本上看不出任何损伤,因为精确制导的导弹钻入了建筑物内部,从而将其功能完全瘫痪,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基本还维持着原状。也就是说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这时真可以做到如果要炸客厅,那么就绝不会炸到厨房。

伊拉克曾经有多富裕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连续三场大战耗尽了伊拉克的元气。如今的伊拉克早已不复上世纪80年代初的繁华景象:当年伊拉克人只需要3.5元第纳尔(伊拉克货币名)就能兑换1美元,而如今却需要2000第纳尔才能兑换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当年的伊拉克很有钱,同时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又都是免费的,所以当时很多伊拉克人就全世界旅游,然而现在他们的收入能勉强度日就已不错了。战争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基础设施,如今伊拉克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远远不及80年代初的水准,即使有侥幸躲过战火摧残的建筑也大多因缺乏维修经费而导致年久失修。在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伊拉克人一度恢复物物交易,钱一度在这个国家失去作用。由于大量学校在战争中被炸毁,于是在伊拉克就出现了世界罕见的奇景:大部分孩子因为无法上学而成为文盲,反而是从80年代以前走过来的中老年人知识层次比较高。医院也在战火中被炸毁了,于是医生们进入各个社区为人们诊病,他们并不收取报酬,只要管饭就行,因为钱在战后的伊拉克几乎没任何用处。其实不只是医疗行业,事实上在伊拉克战后初期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换来一顿温饱的方式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如今的伊拉克比起战后初期相对好些了,不过时不时响起的爆炸声仍提醒人们这里仍是一片动荡不安的土地。尽管因为美国取消了经济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得以大量出口,以致于伊拉克GDP总量在伊拉克战争后翻了8倍,但伊拉克人要想恢复两伊战争前的实际生活水平仍是遥遥无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