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来永兴坊,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来时住在附近一家酒店,分别在傍晚时逛过2次。第一印象,永兴坊游客太多了,第二,则为美食眼花缭乱,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真是不知道该吃哪个好。那次对永兴坊是走马观花,知道这个地方缘于坊内正红遍全国热火朝天的“摔碗酒”。酒没喝也没体验,倒是感受到永兴坊的人气魅力。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在西安,大概见到最多的一个大字,则为这个复杂得让你看晕的一个字,在永兴坊也随处可见。

这个外地人看不懂读不出,也写不出,而陕西人却把它挂在嘴边,天天离不开的,是一种陕西特色美食,当地人读它“biang”。这是陕西关中人最爱的一道面食,一句流行于当地的老话叫:“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似乎这个字,已成陕西美食代言。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上次来永兴坊没注意过这里还有处“非遗”文化街区,这一次要好好逛一逛了。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在走进永兴坊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下永兴坊是个什么地方。在西安,于外地游客来说,最为知名的打卡地有回民街,其次则为永兴坊。本人体验永兴坊价格更贴心些,游客都可以接受,花3-50能吃到多种特色美食;而回民街由于街区面积相对较大,选择面宽些,不过价格不美丽。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而正是这一点,永兴坊充分利用“唐城108坊”的风貌和千年文化底蕴,将此地开发打造出一处集民俗休闲、观光旅游、美食体验、非遗美食博物馆等为一体的综合街区。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永兴坊已成为西安旅游的另一张特色旅游名片。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有人关心红极一时的永兴坊摔碗酒还火不火,可以肯定告诉你,游客依然不少,不断有人排队去体验。必定每个人一生可能来一次,5块钱一碗的米酒还可以接受,打个卡拍张照片了此遗憾。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石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烹饪方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它是利用石板、鹅卵石作炊具,间接利用火的热能烹制食物的一种烹饪方法。

在本草纲目里,白火石的学名叫白石脂,这种质地的石头分五种颜色,五种味道,与黄帝内经的五行养生相通,做成菜品食后可以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有一点,在未加入白火石之前,里面所有的食材都是生的。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白火石汆汤的制作方法,是把食材放在碗里,盖上纱布,浇上水,紧接着把烧红的白色河卵石放入高汤中氽熟。据说这个汤不仅能进补,还能去心火,治牙痛、缓解咽炎和口腔炎症。

在现场,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沈兰品师傅,给大家亲自表演看锅中食材是如何氽熟的。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二、子长煎饼

如果说摔碗酒带火了永兴坊一度成为最热门地,而永兴坊里还有人气较为火爆的一家,则为子长煎饼。在层层包围的游客中,一眼瞄到穿着白衣,裹着白头巾叼着长长大烟袋盘腿坐在炕上的陕西人。一股浓郁的陕北风袭来。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河北吃煎饼,山东人吃煎饼,但陕西人吃煎饼却有自己独到的吃法。据称,子长煎饼早在元末明初时即开始制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但游客看不懂的,为何摊子长煎饼的都是身着绿衣的退休大爷大妈,原来,这煎饼与绿色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节。

老东家介绍说,过去的子长煎饼,主要服务于军队行军作战,到清代才传入民间成为民间小吃。今天的子长煎饼,让大爷大妈们穿绿衣服来操作,正是为了让游客有种穿越感。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永兴坊最多一天有20万游客量,除了“网红打卡地”摔碗酒人气依旧不减外,子长煎饼门前几乎天天排长队,可以说是人气最高的美食店了。老板介绍说,他家一天卖三四万个煎饼不在话下,把人听傻了眼。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中国这么大,原来一直想为何西安能成为十三朝古都?来到西安,总觉跟大西安的美食息息相关。

永兴坊里的美食太多了,可分为关中美食和陕南美食。其中关中美食有:biang biang面、岐山臊子面、老潼关肉夹馍、澄城羊肉泡、春发芽葫芦头泡馍、白水九煲一锅、秦镇米皮、西安甑糕、岐山擀面皮、礼泉农家豆腐、乾县锅盔。

陕南美食:白火石汆汤、洋县大咸德、柞水洋芋糍粑、紫阳蒸盆子、城固热面皮、安康蒸面、汉阴炕炕馍、镇巴炕洋芋、宁强核桃馍、汉阴炕炕馍、宁强千锤酥、摔碗酒、旬阳太极手打粉。

不用说吃,光看都能把人看晕。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未走入后台,一阵敲锣打鼓声传来。皮影戏,也是河北冀东人最为熟悉的韵调。屏幕上几个小皮人打来打去,节奏连贯紧凑,铿锵有力,观感强烈。而走入后台却发现,台前舞动这些影人的,却是一位年轻小伙子。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这门逐渐淡出舞台的皮影戏,只有一些老年人在坚守,还能看到年轻人在学习,实属不易。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浓缩陕西11地特色的永兴坊,藏40多处“非遗”,每一口都是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