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天问”: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还有饭吃吗?

众所周知,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许多事情上都比不上机器,没有机器做得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未来的孩子,继续有吃饭、有养家糊口的工作?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天问”: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还有饭吃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家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人性,而这个人性指的是人独一无二的天性。有四个特别重要的人性应该是人在21世纪具备的能力,因为对于人性,机器做的不够,甚至还不会做。

有哪些人类的竞争优势,是机器没有的?

01、同理心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天问”: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还有饭吃吗?

人类在有了同理心的同时,也就有了第二个天性——道德意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把道德理解为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政治的选择,一种宗教的说法,其实道德是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历史选择出来的天性。

耶鲁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曾经做了一个研究,邀请还不会说话、也没有受过任何道德教育的六个月大孩子,观看两种不同的视频:一个视频呈现的是有一个圆形想爬山坡,却怎么爬也爬不上去,正在这个时候,后面上来一个友好的三角形把它顶了上去;而另外一个视频,所呈现的也是一个图形想爬山坡,同样怎么爬也爬不上去,但正在这个时候,上面下来一个邪恶的几何形状,拼命地把它往下踩。这就有了两个被称为“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视频。

研究人员观察了孩子看视频时的面部表情后发现,这些小婴儿看到好人好事的视频时,面露灿烂微笑,而在看到坏人坏事的视频时,面露厌恶的表情。人类的微笑和厌恶都属于天生情绪表现,我们的新生婴儿能对不同视频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意味着他们天生就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

03、智慧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天问”: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还有饭吃吗?

人类第四个天性是伟大的自控力。这个自控力是我们在诱惑面前、困难面前、挫折面前,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

计算机虽然有耐受性,但是没有自控力,因为自控力是一种自发的能力,耐受性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状态。因此,自控力是人类比机器要卓越、优秀、伟大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研究显示,有自控力的孩子未来一定比别人更有成就。他们在20年之后高考成绩好、社会地位高、社会关系比别人强。更让人意外的是,40年之后再去回访那些人,发现那些自控能力特别突出的孩子的大脑前额叶也比别人发达很多。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天问”:人工智能时代,孩子还有饭吃吗?

王者之力并非一个新概念,而是源远流长的。公元900年前一个晚上,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住进一个小楼,听了一夜的风雨,他想到的是什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样的人一定是民族最优秀的人才,是21世纪我们应该培养的人才,也是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战胜机器的、最了不起的人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