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金庸笔下的大侠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驰骋过广阔的蒙古大漠,畅游过壮阔的长江;东海骑鲨,华山论剑;在皇宫大内闲逛,在昆仑山谷畅游;五岳开帮立派,太湖听香赏茶……可惜大师已杳,所幸胜景常在,现摘录先生笔下10处非著名景点,遥寄追思。

嘉兴烟雨楼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海盐南北湖

嘉兴除南湖外,在海盐县还有一个“南北湖”,离金庸故乡海宁很近。元朝末年,白眉鹰王殷天正从明教离职创业,把新公司“天鹰教”的总部建在了南北湖畔一座高峰上,并顺势给它起名“鹰窠顶”。金老爷子趁地利之便,从邻县考证了来历,加到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

南北湖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园林学家陈从周盛赞其“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 我觉得略有夸大,倒不妨把“钱塘潮的起源地”加进去做四位一体,若有朝一日安保措施达标,开展一下“钱塘潮漂流”项目,其惊险刺激程度,绝不下于正面对敌黄老邪的《碧海潮生曲》。

传说鹰窠顶还可以看到 “日月并升”现象。万历时,大学生陈梁在游记《云岫观合朔记略》中用一段仿佛描写UFO的文字首次提到了这种现象:“残蜃忽送月印日心,两轮合体,雪里丹边相摩荡,还转不止,海天俱动,不可思议”。今鹰窠顶上即有“月印日心”亭,联曰“永教日月留双璧,安得海山共一湖”,怎么看都像出自明教之手。

风陵渡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星星峡

星星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西北距瓜比城有名的哈密180公里,东南离古称安西的瓜州150公里,两山相夹,绵延百里,峡外四周尽是戈壁沙漠,一直以来几乎都是陆路入疆的唯一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峡内两旁石壁峨然笔立,有如用刀削成,抬头望天,只觉天色又蓝又亮,宛如潜在海底仰望一般。若在夜晚,抬头唯见星星,星星峡之名当由此而来。峡内岩石全系深黑,乌光发亮。道路弯来弯去,曲折异常。

这一段摘自金庸《书剑恩仇录》,估计看过的朋友们大多对此毫无印象。陈家洛当年开白色宝马自驾去新疆时,星星峡不过是旅途中的一闪而过,老爷子却不惜特意给了两段描写,连“西域分界线”嘉峪关都无此待遇。

星星峡之名还有一说:本地盛产石英云母,每当明月当空,月光下的石头闪闪发光,宛如遍地星星,于是得名。所以,置身于星星峡,抬头唯见星星,俯首也唯见星星——我想,这里恐怕就是星辰大海了吧?

君山轩辕台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扬州何园

光绪九年,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因仰慕康熙时的奇人韦小宝,便在其故乡扬州购买了“片石山房”,并扩建为“何园”。那片石山房奇石层叠,相传是明末大画家石涛(苦瓜和尚)的手笔,“山峰”堆叠在石屋之上,令人啧啧称奇。何芷舠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些东洋、西洋风格家装,浑然一体,别具特色,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时值中国内忧外患,何芷舠对晚晴时局心灰意冷,遥想韦公当年,羽扇纶巾,打得罗刹国丢盔弃甲,心动之下,不惜举园穿越至康熙年间,冒充扬州盐商,上下打点,让何园成为了韦小宝领导的中央巡查工作小组的临时办公场所。韦大人就是在这里亲自密审了从丽春院带回的八名女嫌犯。

今天的何园,导游们称为“何家千金”,身着旗袍,婀娜多姿;入门系统增加了高科技的“人脸识别”,保持了何芷舠传统与潮流完美结合的风格。

苏州灵岩山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崇圣寺

天龙寺,正式名为“崇圣寺”,坐落于苍山之麓、洱海之畔的大理近郊。得益于著名野史学家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的介绍,人们更熟悉的是它的俗名以及它“大理国寺”的身份。也是,大理国22位皇帝中竟有多达9人最后在天龙寺出家,包括段正明、段正淳、段誉。但据金先生考证,段誉的孙子段智兴其实也出家了,法号“一灯”,因私人原因没有常驻天龙寺;为补足9个皇帝和尚,拉了早死的段正淳来充数——因他是个花花公子,为尊者讳,当他落发为僧回头是岸挺好。

天龙寺有五宝,以“三塔”居首,大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所建,呈三角形鼎立,正中最大,名为“千寻塔”——跟千与千寻没关系,而且也没有千寻之高,倒有千载之长。千多年来天龙寺历经磨难,寺和其他四宝先后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唯独三塔屹立如初。三塔前有“三塔聚影池”,三塔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不可错过。

辽东神龙岛金庸笔下摘十景,这些快意恩仇之地你去过几处?

雁门关

雁门关处于吕梁山脉与恒山山脉之交南北距离最窄处,风光也以险峻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历来是南北政权西线必争之地,往北无险可守,向南则纵贯山西腹地。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历代名将相继出击,竟在广袤草原客场消灭了一个游牧民族,迫使匈奴残部不得不转战西亚、东欧一带,做了初代西部牛仔。

北宋积弱,杨老令公出战辽国败亡后,朝廷放弃北伐,反而取了守势,此后竟只有民间江湖人士出关打过一场伏击战,还差点被辽国警卫团长萧远山单人打得团灭。而辽国则在33年后,耶律洪基倾全国之力御驾亲征,却反被宋军击毙南院大王萧峰,从此也日薄西山,无力南征。但金庸认为宋军的说法不可信,经过多年详细考证,发现其实是萧峰兵谏了辽帝,才终于避免了大战。而萧峰自尽于关外乱世谷中,却成为守军捷报上的虚头战功,令人唏嘘。

作者: 金野史

编辑:曹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