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富甲一方印族大地主为何在实龙岗建了这座华人大伯公庙?

e5cfd98a8b63a869dbde07fb7cfe3099.gif

实龙岗路一带的蒙士顿巷(Moonstone Lane)内,在前新中国汽水公司后面,有座夹在公寓和工厂间的小庙。福德祠看起来和一般华人庙宇无异,墙上匾额却刻着由峇朱成(Bachu Singh)于1957年创建。这位印族同胞为何会在华人甘榜内建造一座华人庙宇?从一块创庙匾额,可以追溯一段有趣的过往,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历史。

◆峇朱成是何许人?

273ed9f634560d8db51d39948dba747f.jpeg

峇朱成(右)和儿子巴楚莫汉星。(档案照)

要解开印族同胞建华人庙宇的谜底,先要认识峇朱成(Bachu Singh,也称Bachoo Singh)。他是本地资深律师巴楚莫汉星(Bachoo Mohan Singh)和Bollywood Veggies农场创办人爱慧·星(Ivy Singh)的父亲。

峇朱成于1920年代从印度北部来到新加坡,有关他的资料并不多,只知道他富甲一方。女儿爱慧·星2010年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曾提及,父亲没受教育,白天派报和到办公室打杂,晚上到赌窟帮忙,累积一笔可观数额后开始做生意。儿子巴楚莫汉星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也说过,二战时期父亲在波东巴西一带的兀士维(Woodsville)经营麻油厂,1949年买下蒙士顿巷的一块地开养牛场。

205d67071f432cb8cf02b242106ea3a2.jpeg

庙宇早期相当简陋,获村民和商家支持后翻新数次。

峇朱成后来买下许多房地产,成为大地主,拥有四美、兀士维、巴梭拉街(Bussorah St)、丹戎巴葛、如切、加东等地区的地皮。多块地皮后来被政府征用。

二战前后峇朱成曾住在蒙士顿巷附近。他于1980年代去世,当时已80多岁。

◆为何要建大伯公庙?


392645c57346f370a6b0d11560543f1d.jpeg

福德祠位于实龙岗路一带蒙士顿巷内,夹在公寓和工厂之间。

文史工作者李国梁在最近主持的“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线上导览活动,提到这座庙宇创建的原由,引发记者好奇心。

现在帮忙打理庙宇的志愿者之一林先生(50多岁)受访时说:“我听早年庙祝沈先生提过,峇朱成一直想买这一带的土地,可是地主不肯卖。庙祝就跟峇朱成说,这里的大伯公很灵,你信的话就去拜一拜。峇朱成拜完后的当天下午,地主就答应卖地。”峇朱成很高兴,准备还愿为大伯公建一座庙。

080389e3aa30e724ce1d577483841608.jpeg

庙内供奉大伯公、观音娘娘和太岁。

“大伯公原本是在一个简陋的小亭子内。峇朱成原本想把庙建在惹兰大巴窑的小山坡上,掷筊后大伯公希望建在这个地方(也就是原本小亭子旁)。”庙内供奉的主神是大伯公,还有观音娘娘和太岁。

◆为何又名沈春发庙?


0f178e32ba69279a3e2799f4764081fe.jpeg

匾额以中英文写着庙宇由印族同胞峇朱成创建。

有件趣事,在网络搜索这座庙宇,出现的名称是“Sim Choon Huat Temple”,也就是沈春发庙。沈春发又是何许人?

林先生和沈春发在同个甘榜长大。林先生说,当年峇朱成建庙后交由沈春发的父亲打理(也就是庙祝“沈先生”),所以俗称沈春发庙。沈春发十多年前车祸过世。

3f8f181182e0a6070a8674ca9e9fbfff.jpeg

这座庙宇也称万里港福德祠,因以前该甘榜称万里港。

这座庙宇也称万里港福德祠,因为以前该甘榜称为万里港。李国梁解释道,万里港是“Marican”的音译。这个姓氏或族群据知是淡米尔与阿拉伯人的结合,也有资料把他们归为印裔回教徒。在林先生的童年回忆里,甘榜当时已是以华人为主,而且多是讲潮州话,只有少数马来人家。

庙宇刚落成时相当简陋,甘榜时代每逢大伯公诞和中元节,会请戏班合办大型祭祀活动。村民和附近商家落力添香油,后来庙宇获得数次翻新。随着村民搬走和老龄化,信众逐年渐少。

据知,庙宇所在土地数年前转卖给隔邻公司,不过新地主让庙宇继续运作。

记者:陈爱薇

摄影:龙国雄

39524e7a975d31fd4273e6a8adbacc0e.gif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23ce98a6833b87b14dab9536b51c580d.gif

44be0c8151ddcc7e8b72be3df9ef6876.gif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