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踢出联邦后,是怎么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的?他们为什么会被视为“华人之光”?又为什么频繁背着我们搞小动作?
本期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两国的那些爱恨情仇。
一提到新加坡,我们国人心中是复杂到了极点。作为同种同文的“友好邻邦”,我们建国73年了还在第三世界的队伍中加速狂奔,而他们成立不过57年,就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前列里吃香喝辣。要知道,50多年前的新加坡国土面积还没我们一个县城大,扩张全靠填海造陆,连淡水都要惨兮兮地从别的国家进口才能供国民喝饱,可是现在却已经成为了人均GDP高达7万美金,许多名人、富豪都要扎堆移民的理想之地。
中新虽是友邻,但彼此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那它为什么会被视为“华人之光”呢?
新加坡之前是个很不起眼的弹丸之地,被英国统治了百来年。在英属殖民时期,当地为了发展经济,从海外招揽、掠夺了大量廉价劳工,其中就有四分之三都是中国广东、福建人,后来许多马来华人也跟着迁移过去,使得中新之间的历史渊源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原先的弹丸之地现在总共生活着将近570万人,其中74%都是华人,站在那里的街头,你甚至可以毫无障碍地用中文来交流。
华人吃苦耐劳,接连三代的奋斗为新加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从一个一穷二白谁也看不上的“坡县”,发展成为如今富裕又先进的“花园城市”。除了经济发展势好,他们在教育、制度、法律、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远远领先于世界,比如那里的税收政策就是不少大家族大企业眼中的“避税天堂”,高薪养廉制度也让很多国家的人都为之流口水。因此,这里也被视为“华人之光”。
新加坡于我们而言,就仿佛是一个血脉相连的远亲,他对我们究竟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按理说,这样以华人为主导的国家,应该和我们亲亲蜜蜜携手共进才对啊!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可能我们觉得彼此同文同种,人家却十分警惕防备甚至是不死不休,在过去几十年间没少在背后给我们使绊子。比如在03年非典期间抹黑我们的医疗防治并唱衰国内经济,导致大量外资企业撤离中国;09年主动力邀美国“重返亚太”,企图以美制华;日本在我国钓鱼岛率先挑起争端时,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显龙还专门跑到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公开声称“不应揪住历史问题不放”…
不和我们亲近就算了,还要转投西方的怀抱,不仅向老美低头哈腰购进各种武器,甚至连军事基地都对美敞开。对比之下,对我们态度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新加坡一边在外交上紧抱英美,一边在本土大面积关闭华语学校,打击华语地位,强行推行英文教育,试图弱化中新之间的文化联系。长期的敌视教育让二代、三代的新加坡人削弱了对我国的认同感,在年轻人看来,“中国”不过是爷爷奶奶梦里的遥远故乡罢了。而在我们眼里,有着黄皮肤、说着中国话的新加坡人,还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远亲。
人们总调侃说,富亲戚发家后很快就会把穷亲戚忘光,而新加坡的一系列举动,让不少同胞在情感上受到了伤害,这不仅是背叛了中国文化传统,更是“数典忘祖”!
那么,到底是皮肤和文化重要,还是利益和发展重要?为什么华人占比超过7成的新加坡会采取亲美远中的态度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绕不开这个国家的发展史,也绕不开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
李光耀是一个冷酷功利、长袖善舞的政客,他有好处就捞,有坏处就跑,如果政客有评级,那他绝对能拿100分,因为新加坡的独立、开国、崛起乃至全盘西化,都由他全盘掌舵。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国家只用了50年,就从一个贫穷的小国发展到全球航海商业中心,直接迈进发达国家前列。因此,老布什曾评价他是“小国的大政治家”。
李光耀的祖籍在广东梅州,身上有着十分纯粹的华人血统。祖上四代都从商,家族产业遍布东南亚。作为李家的小少爷,他从小就接受到了很好的英式教育,后来去英国留学时又频繁接触了许多政界人士,这让他形成并完善了如何建设和治理一个国家的理念。新加坡长期被英国殖民,而李光耀为了争取独立致富,果断弃商从政,很快就在政坛中混得风生水起。
当时的东南亚大部分处在西方列强的殖民阴影之下,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各国想要争取自由的人民,东南亚各国为了反殖民、求自由,报团取暖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然而由于长期被英、荷、葡等国统治,联邦内各个政权彼此合作又相互警惕,没过多久就把战火牵连到了新加坡。
那时的新加坡虽然已从英国独立了出来,但还是一个水上渔村,没吃没喝还没钱,很多资源都要严重依赖马来腹地,因此在1963年成功加入了马来联邦。可是问题来了:
他们78%都是华人,在投票中自然更倾向于华人主导的政权。然而马来西亚的土著占比高于华人,为了把政权牢牢掌握在马来人的手里,他们开始大范围强势排挤外人。这场基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种族分歧的权利之战,以新加坡在1965年被联邦全票踢出而告终。
对于百万新加坡人来说,李光耀当年被迫走出联邦议会大厦时,面对镜头落下的泪水,是他们建国至今最难忘的记忆。
那他接过这个烂摊子之后,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实现新加坡逆袭奇迹的呢?
住宅短缺、没有淡水、没有粮食、没有资源、兵力空虚…除此之外还要面临东南亚种族分歧以及其他大国的觊觎,这就是李光耀接手之后的新加坡!为了尽快摆脱这样的窘境,他火速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外交
周围一圈邻国都在虎视眈眈,本国华人又有很高占比,李光耀想要把控本国政权,避免被友邦吞并或成为别国附庸,只能转投西方怀抱,火速向美英滑跪。为寻求国际认同,新加坡刚建国就迫不及待加入联合国,然后与马、印、菲、泰等邻国签署同盟条约,然后积极向内引进英美日等外商投资,这样既缓和了邻邦关系,又能利用大国势力来寻求外交庇佑。
- 经济
李光耀上任后马上重组经济布局,进行税制结构的调整。他极度重视制造业,各种利好政策让新加坡在短短10年内就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国。此外还一力推进航运发展,利用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让新加坡的成为连接东西方的世界商业航线中心。
假设没有新加坡,那么世界航运路线会是这样的:
可是有了新加坡,东西方的航运路线就变成了这样:
作为连接东西的转口贸易中转站,势必会吸引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住,李光耀还很心机地引进西方各大石化企业,再加工后转卖给亚洲各国,因此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中心和石油交易市场之一。
从一个港口到CBD,再加上几处工业园以及立足其上的服务业,李光耀就这样把一个小国经营成了一家令世界瞩目的综合型跨国“公司”,养活了本土将近600万人,此处不得不说一声,这家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 军事
新加坡国防力量薄弱,他就主张从美国购进大量军备,还与大哥签署防务协定,敞开国门让美军入驻,然后将空军和海军基地让给他们使用,这一决策使得新加坡成为了老美在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
- 教育
东南亚各国之间种族分歧严重,为了争取认同,李光耀采取统一源流的教育政策,恢复殖民时代的英文地位,强迫国民优先说英文,大面积关闭华语学校,推行英文教育,同时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种族结构平衡下来之后,他又推出了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移民、吸引高精尖人才的国策。
几套政策组合拳下来,新加坡很快就起飞了,短短50年就跻身进入发达国家的前列。与此同时,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我国也在不断地壮大与复兴,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不仅让老美感到了威胁,也让新加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仅重开了华语学校、推行儒家文化,在经济交流合作上也由划清界限转为向我国企业示好。
国与国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崛起的中国有广大的市场以及充足的利益输送,使得新加坡开始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表态也模糊不清。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新加坡就像个生意人,他谁也不亲,只亲利益。人家光想和我们做生意,而不是和我们做朋友。
对此,我们基于历史渊源,在民族情感上难以接受拥有共同血脉的新籍华裔对于我们的否认,然而在政治范畴上,国与国之间若还抱有认祖归宗的民族血脉情节,就很幼稚和可笑了。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拳头硬了说话的声音才会更有力,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