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

——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撰文/贺中 ◎摄影/于风亮

李英建,1966年生人,现为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海东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黄岛区书画院院长。

李英建自幼习画,笔墨耕耘几十载,尤爱画竹,他以画笔为媒,致力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南海、西安博物馆、海东群艺馆、宁夏画院,及欧美、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际友人收藏。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做人当君子 君子当如竹

台湾与大陆之间,一水相隔,几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大伯李光恩随部队去了台湾,与大陆之前一度失去了联系。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时,两岸经济状况差距不小,大陆那时真的很困难。”

李英建回忆说:“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很大,记得大伯带了电视机和许多金戒指,还带回来一些钱来改善亲人生活。故土之人心常系,并不在于繁华荣枯,而在于风土乡情依旧,在于亲友家人温暖和亲情。归来的喜悦,也不在于他的落魄富裕、成功失败,而在于他终于落叶归根,倦鸟知返。”

大伯的事情,为李英建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并用自己的方式——画笔,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纽带。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我15岁左右开始画画”,李英建在采访中说,当时没有专门教画画的机构,自己的艺术启蒙源于当时潍坊临朐老家一位地方名家李达源,他擅画墨竹,“我经常跑到他家里去看他画画,然后回家自己画。”观其形,察其象,求其韵,李英建细细揣摩,大胆落笔,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收获着、欣喜着,并且爱上了画画这件事。

“我大学时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后来又考入天津美院,师从著名书画家霍春阳老师。”因为热爱,李英建走上了一条专业研习书画之路。

竹,君子也,由内而外。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郑燮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自古至今有许多画竹名家爱竹、画竹,比如墨竹名家文与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李英建亦是爱竹之人,院内植有竹子,常去各地竹林写生,“竹林各有千秋,我取其一枝一叶,回来再创作,就像炼钢、采矿一样,先去采集原材料,然后再加工。”李英建通过对竹的点、线、墨、色的不同处理,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竹子的清雅、淡泊、刚正、苍劲等特点。其笔下竹叶圆润细长,除了“介”与“个”的画法外,竹有新枝,竹叶有大小、长短相交、疏密有致,浓淡相映。

李英建的画作在写意之外融合国学精神,他解释说:“所谓厚德载物、中庸之道,画面不能太张扬,也不能不进取。一幅画中既要创造矛盾,又要化解矛盾,最后达到平和、和谐之意境。”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水墨延伸 翰墨飘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英建不仅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还致力于文化事业的传播。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各地文化交流,将书画文化传播至各行各业。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每到“八一”期间,他就走进军营,开展“文化拥军活动”,悉心为官兵传授书画知识和创作技巧,为部队官兵送上了丰盛的艺术大餐。官兵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能够面对面与这么多的书画名家互动交流,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

他曾受邀赴宋庆龄基金会和宁波仲兴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开展文化交流。为基金会会员及企业员工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书画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汲取精神成长所需的人文正能量。

他利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无偿培训书画上数百人次,同时也给老年学员提供多种形式书画知识的指导与师范。经常无偿为社区市民捐助字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另外,李英建勇担社会责任,他作为黄岛区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增加完善主要景区“游客自助寄存服务设施”等众多提案。

书画为媒 翰墨传情——访青岛市台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画家李英建

来源:今日青岛Qingdao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