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 WeLab汇立集团资深顾问 WeLab Bank(汇立银行)董事局主席扫码看视频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在2018年发出《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并在2019年正式发出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里程碑。推动银行服务数字化,除了为企业和市民带来便利和多元化的体验之外,更促进了香港的金融科技迅速发展。
WeLab汇立集团是一家香港成长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旗下的WeLab Bank(汇立银行)是香港特区第4家获香港金管局颁发牌照的虚拟银行。WeLab汇立集团资深顾问、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陈家强教授在接受香港经济日报专访时表示,凭着香港的经营经验、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库及庞大的内地市场,才能帮助WeLab成长,让其业务走出香港,进入内地,甚至发展到东南亚市场。
谈虚拟银行
助力客户智能化管理财富
记者:自香港金管局在2019年发出虚拟银行牌照以来,根据你的观察,香港人对虚拟银行的接受程度有何改变?虚拟银行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家强:在虚拟银行出现后,整个社会都很关心什么是金融科技、电子支付,突然多了许多人认识金融科技。由那时开始,大众很主动地使用电子金融平台,而传统银行也跟随这个步伐走,令整个银行界更进一步迈向数字化。
我们以最简单的贷款为例,以往需要很多时间、文件及审批程序,而利用金融科技,市民可以在手机应用程序完成整个申请,批核程序亦简化。除了贷款业务以外,保险的理赔也可以快速处理。金融科技除了快捷外,更带来了智能化的体验,我们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帮助客户智能化管理财富,例如整合不同贷款,减低所需利息。
记者:联合国在2005年推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有市场意见指出,虚拟银行有助于提高普惠金融和改善服务,你对此有何看法?
陈家强:我们最初提倡金融科技,正是希望做到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理财服务更普及化。香港有很多银行,可以轻易进行提存现金、转账缴费等服务,但很多中产阶层和高收入人士有理财需要,却没有对应的理财服务配套。理财服务的普及,也是普惠金融的其中一种体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留意到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例如在印尼,当地2.7亿人口中有77%从未或仅使用有限度的银行服务。我们认为数字银行服务可以帮助这一批被忽视的人,所以WeLab除了香港的虚拟银行业务之外,近几年也进入印尼市场,甚至最近已经完成收购一家当地银行,准备为当地提供数字银行服务。
记者:市场上的虚拟银行各有定位或特色,你认为未来虚拟银行应该向哪些方面发展?
陈家强:每一间虚拟银行也有自己的经营方针,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行为推出相应服务。WeLab Bank集中于个人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组的理财和贷款需要。我们成为了亚洲首家推智能理财顾问服务的全数字银行,不论客户的投资金额多或少,都可以帮助他们锁定自己的目标和投资方向。未来,我们也会针对年轻客户,提供理财、管理现金流、发展个人长远的储蓄目标。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很相信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客户,将知识带给客户,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谈香港科创
“做大”科技产业 联动大湾区市场
记者:近年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科创发展,而金融业一向是香港的经济支柱,你认为两者如何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陈家强:发展创新科技对香港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推动科技发展是应该做的事,全球也可以看到发展科创对经济带来的效益,香港推动科创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金融科技是最应该推动的。
第二,除了金融科技,香港还有很多科技可以发展,例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将香港发展成创新基地,这便可以利用整个大湾区的创新资源,加上香港市场的能力,在各方面“做大”。作为金融科技业者,我很希望这种情况会发生。因为科技能做得大的话,能产生很多人才交流和协同效应,金融科技公司也同样受惠。
记者:金融科技的发展势在必行,你如何评价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
陈家强:香港在金融的数字化方面已经在亚洲取得了领先优势。首先,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颁发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以此带动整个银行业的数字化,香港也先于其他亚洲市场如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推出虚拟银行。香港金管局在合规科技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策略,也有较全面的筹划。而在数字货币上,无论是国家试发的数字人民币,还是香港金管局的“数码港元”,也是在亚洲区域领先。香港金管局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其好处是除了实现普惠金融使香港市民得到更多金融服务外,更是为将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连接打下基础。
记者: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发展成国际科创中心,你认为香港与大湾区的协同效应对金融科技企业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陈家强:相对一些大型企业,WeLab仍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但因为有大湾区,令WeLab可成长至现在的规模。只靠香港市场,我们的发展可能很窄,所以WeLab早期在大湾区开设了业务点,提供科技服务给庞大的内地市场,因此大湾区的据点十分重要。我们主要用了内地的科技人才,也和内地合作方一起发展业务,发挥1+1大于2的效能。
接下来,我们除了在香港有虚拟银行外,在印尼也有数字银行服务,我们将大湾区的资源,加上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经验,以及在香港获发虚拟银行牌照、受监管的“招牌”,将这一套“资产”带到印尼发展。印尼拥有庞大的顾客群,这正是一个例子,说明大湾区如何扩展我们的影响力:除了北上内地,也可以南下东南亚发展。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联合起来,所产生的力量是很大的。
谈专业人才
“大湾区为WeLab带来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
记者:过去几年一直提到金融科技专才短缺,随着香港院校开设金融科技相关课程,以及与内地合作更紧密,人才短缺的情况有缓解吗?
陈家强:作为一间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我们首要的人才是在香港发掘,我们也不断聘请和提供培训,与大学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希望在香港培育人才,帮助发展业务。
但我们仍未聘请到足够本地人才发展科技和业务,所以需要内地帮手,而大湾区为WeLab带来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我们很多科技的研发都在大湾区。最初在深圳南山建科技发展基地、前海落户,最近在广州也建立了研发基地,我们用深圳和广州两地的人才帮助我们发展科技。全世界也面对着人才不足的情况,大家都在争夺人才,除了在自己的地方培育,也要在其他市场发掘。
记者:你曾任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现任WeLab汇立集团资深顾问、WeLab Bank(汇立银行)董事局主席,见证着金融业由传统到创新的发展,你个人有哪些体会?
陈家强:以前出任政府官员,考虑金融政策时,视野要很宏观,如市场监管行为、市场波动等,当时也很留意金融科技,觉得是一个要掌握的趋势。
到今天,加入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想的是如何利用我所知的事情、思路、产品、体验“落地”帮助顾客,可以说是很实在。我以往对很多金融产品都很了解,但这些产品未必适用于个人顾客,在产品开发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可以将好的产品、以往只有高收入客群才能运用的产品,变成令普通人也能用到。
我认为金融科技并不是20至40岁喜欢科技的年轻人的专利,关键只是最早接受这件新事物的人普遍较年轻,而传统银行的客户也可以是我们的潜在客户。但凡事要按部就班,当虚拟银行成为潮流,也有较多人认识,而我们做好自己的服务,令我们成为市场主流,自然就可以吸引其他客户选择我们。
香港经济日报
统筹:张志慧、朱震、刘丽丽
采写:刘丽丽、实习生 吴紫茵
视频:马锦辉、黄耀文、吴俊彪
摄影:陈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