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亚太近视眼学会、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亚太近视眼学会学术会议上,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介绍,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数将达到7亿,约占总人口的49%。我国是全世界近视率最高的国家,近视防控“防重于治”既迫切又重要。
图说: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在为小患者做检查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近视防控从建“屈光档案”开始
“目前我国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学龄前儿童首诊即有400度、500度甚至更高度数的近视。”周行涛介绍,2018年8月底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上海地区小学生近视率已达45%,初中生达60%-70%,高中生则高达85%!周行涛表示,近视防控任务并非阶段性,必须注重儿童青少年整个发育期的长期有效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医院、学校及家庭共同参与协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利用医疗带头模式,和浦江院区所在的闵行区政府共同探索合作,与区教育、卫生系统等部门密切结合的近视防控“闵行模式”正在紧密进行中,既培养孩子有意识地成为自身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又开展眼健康科普宣教,督促卫生保健老师对学生视力、屈光度的及时检测与跟踪,同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近视防控和诊治工作。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组从2002年开始建立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目前已有覆盖华东地区50余万人的动态数据库,在国内产生示范作用。上月,医院还启动了“挂号可选择建立屈光档案”。周行涛告诉记者,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同时勾选建屈光档案,在检查时就可纪录相关数据,今后视力随访数据一目了然。
为了研究近视防控领域的临床与机制,医院还成立了由周行涛教授、瞿小妹主任医师领衔的上海角膜塑形镜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对于快速进展期的近视患者,联合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不佳者的近视发展速度,发挥了1+1>2的治疗效果,被誉为近视防控领域中的“鸡尾酒疗法”。
图说:林顺潮教授在论坛上致辞
不切削角膜也能治近视
本届会议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近视管理专家学者,交流探讨近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和防控进展及临床工作中如何长期、有效监测及管理近视人群等内容。亚太近视学会学术秘书长、香港希玛眼科集团主席林顺潮教授表示,亚洲地区近视防控面临严峻形势,新加坡18岁以上人群近视率为91.7% ,韩国19岁以上人群近视率高达96.5%。
作为国际屈光矫正领域的热门趋势,眼内镜ICL技术能够在不切削角膜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摆脱近视困扰,重获优异的视觉质量,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近视患者的关注。林顺潮表示,眼内镜ICL是一种高端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同时矫正近视和散光,通过把一个带度数、很柔软的晶体植入到患者的眼睛里,以此来矫正患者的视力问题。眼内镜ICL可用于帮助那些原本没有办法接受手术的患者或是圆锥角膜矫正视力很差的患者恢复视力。
本次大会还发布了SMILE “6+6”质量控制主题,即通过6分钟手术、达到6小时术后恢复有效视力。林顺潮告诉记者,实现“6+6”必须具备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的指征把握、积极的患者沟通、详细的术前宣教、规范的手术流程以及高效的术后随访。他强调,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高度近视患者决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