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雷中将谈祖国统一:不希望下一代人再把头发等白

中国台湾网11月20日报道,“每当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每当人民群众遭受危难的时刻,就会有解放军的出现。人民解放军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一位入伍50年的“老军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来到镜头前,与参加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报道活动的记者畅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40年来保家卫国、捍卫人民利益的英勇事迹,讲述起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建设发展的瞩目成就,也诉说出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何雷中将谈祖国统一:不希望下一代人再把头发等白

何雷中将接受参加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记者的联合采访

改革开放奠定发展基础 世纪中叶我军世界一流

回首过往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何雷表示,我国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原则,国家的国防投入水平也伴随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走过不同的阶段。在度过了改革开放之初至1991年海湾战争近15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阶段“让路期”后,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迎来了第二阶段的“发展期”,此阶段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而第三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面发展阶段”,则始于2013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当我听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我作为一个老军人,听了以后热血沸腾。具体来讲,就是习主席概括的,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阶段。”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革命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4年至今进行的改革开放后第八次军改更取得重大成果。但何雷指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美俄等军事大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按照十九大报告做出的战略安排,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由过去的跟跑、并跑向领跑发展。他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发展战略,不但将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也就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更将建设标准提高了,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我理解的世界一流,就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以战斗力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建设,在世界各国军队中数一数二,走在前列,处于第一方阵,具备与世界最强对手抗衡过招、打赢战胜的能力。”何雷表示,依照新的“三步走”战略,建设发展的任务显然是艰巨了,但前景也更加美好了,未来也更加鼓舞人心、充满信心了。

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人民军队“钢多气不少”

2015年“九三大阅兵”中,习近平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国内外庄严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原来的230万,减至200万。何雷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军员额由1980年的630万减至到现在200万,“这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自信和气魄,也是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介绍,本次裁减中,军官占60%,裁减后军中减少团以上单位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规模减少近50%,军官与士兵比例由原先的是1比2.8调整为1比3.5,官兵比例明显优化。

长期以来,我军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军队结构比例不断优化,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继而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兵不在多在于精。这是古今中外战争指导者在军队建设上追求的共同目标。说到底,精兵之路就是要把数量减下来,质量搞上去。” 何雷所理解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就是毛主席、习主席指出的“钢和气的结合”。“钢”是指武器装备,“气”是指战斗意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仍力胜强敌。毛主席评价,美国军队“钢多气少”,我们志愿军“钢少气多”。今年1月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全军开训动员大会,并于会后到解放军某师的师史馆参观。何雷回忆,习主席走到一个展台前注视良久,那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松骨峰战斗的展台。习主席感慨地说,松骨峰战斗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也是一场取得辉煌胜利的战斗。那时我们的志愿军“钢少气多”,现在我们的“钢”多了,但“气”不能少。

何雷自豪地表示,习主席到访的这支部队,就是当年的“松骨峰英雄部队”,作家魏巍撰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描述的就是这支部队、这场战斗,而自己更非常有幸地担任过这支部队的团长,对“钢和气”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深有体会。他将自己理解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概括为五句话:数量够用,质量提高,结构科学,素质过硬,党的领导。“祖国和人民一旦需要,习主席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们人民军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无敌天下。相信随着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40年发展今非昔比 解放军“大国重器”维护国家主权

提起强军兴军,武器装备发展总是最受关注、也最为现实的问题。近年来,“歼20”、“航母”都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有人形容,我们海军的舰艇像下饺子一样,不断地列装。”何雷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突出体现为三方面。首先,枪械弹药、火炮、坦克、装甲车、舰艇、战机、导弹等均获长足进步。例如,我军有一种远程火箭炮,射程几百公里,这意味着不需动用导弹,仅依靠远程火箭炮,就能实现精确发射、精确打击,对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发挥强力震慑。“再比如,被大家称为了中华神盾的零五系列驱逐舰”,讲到这里,何雷现场引述发生在不久前的真实案例:就在十一前夕,美国一艘导弹驱逐舰驶入我国南沙岛礁12海里附近,中国海军立即派出052c“兰州舰”中华神盾进行查证驱离。据美国媒体事后报道,我军一艘“兰州舰”距美舰最近时仅41米,美军舰只遂掉头离开。而今,我军不再采取过去美国舰机侵入我12海里时,“抗议、严正抗议,反对、坚决反对”的回应方式,“现在我们不仅是严正抗议、坚决反对,还要采取必要措施,坚决将其驱离,体现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坚强意志和行动。”

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第二大特点是“大国重器”不断列装。如歼20、新型战略核潜艇、国产航母等一系列武器装备的“压舱石”,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后,我军新型装备创新发展的步伐全面加快,由过去的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发展。例如今年2月,我国反卫实验再次取得成功。今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担任人大代表的何雷在接受媒体联访时被外媒问及:“一个月前,中国进行反卫实验取得了成功,中国的防空反导系统,究竟是针对谁的?”对此,何雷一改过去“不针对任何国家”的官方表态方式,当场回应“哪个国家前来侵略,就是针对哪个国家的。是针对来袭导弹的。”他表示,我军如今拥有一些“颠覆性武器装备”,所谓“颠覆性”,即是改变现代战争规则的武器装备。“大家看过近年来的两次大阅兵,都会留下难忘而振奋的记忆。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可谓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2017与2018年,何雷曾两度作为代表团团长,率团参加第16、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他回忆,许多国家派出的都是防长,如美国防长马蒂斯,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小野寺五典,韩国的韩民求、宋永武,新加坡防长黄永宏等。来到现场,何雷感受到,各国政要对中方代表十分尊敬客气,让他于会中充分伸张国家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之余不禁思考:“还是缘于国家强盛了,民族富强了,军队强大了。”当然,他也坦言,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与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和不少的差距,迫切需要按照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懈努力,奋勇前行。”(来源:中国台湾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