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的新剧《安家》在这个特别的春天播出天了。
相比于《蜗居》的辛辣,《双面胶》的直抵人心,这次她的笔下多了一抹暖色。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里,房似锦骑着小小的电动车终日穿梭在上海的花园洋房与里弄之间,徐姑姑带了一只泰迪来上班,路过这家公司时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竞争对象在喊着口号大肆跳舞。买房的、卖房的人们在这里来来回回,谈论的是房子,但又不仅是「房子的问题」。
自古以来房子便是国人的头等大事,某种程度上,幸福体验感在买进卖出之间就被决定好了。我们被庇佑在小小的一扇门内,里面还藏着两代人结婚生子、读书工作的珍贵时刻,踏出门去便要独身面对「凶险江湖」,人与人的情感也被勾连在一起。
六六早年定居新加坡,但如今还是常常奔波在上海、狮城两地之间,时间久了,对房子的观察也更细致入微。
她在公众号上曾写过一篇新加坡组屋的文章,圣诞节前的小区活动、人与人的互相守望······记录的是一些生活瞬间,但却可以看到房子背后的各色人生。她的新剧《安家》何尝不是这样呢?
蜗居,安家
2009年,《蜗居》一针刺破买房的现实,很多的问题被铺开放置在观众面前,大家惊叹真相居然被一部电视剧说尽。10多年过去了,六六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似乎也在把棱角包裹起来。她更多的去关注社会的其他链条,此次《安家》选择以卖房的角度去看人间百态,将别人赋予她的那份犀利转化为另一种相对平和的输出。
蜗居有蜗居的难以言说,但能安家却必定是满怀希望的人生。
事情要从2017年说起。耀客传媒的创始人吕超提议让六六去看一部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这是典型日本社会的故事,而且戏很短,总共十集,没有交代人物前情往事,所以不知道为何人物会有今天的呈现」。
「不改编别人的戏」,这是六六的习惯。耀客买下了《卖房子的女人》版权的同时,邀请她写一部原创剧。思考之后,六六答应了,「中国有14亿人口,安居和乐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与幸福密切相关」,「记录当下,是我这样一个作家的责任」。
她创作有一个特点,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实地走访和采访上,落笔成文的过程倒是飞快。平凡的小人物是六六最擅长的着眼点,北京、上海、安徽、武汉成了常去的地方,她开始在全国踩点不同中介公司进行资料搜集。
期间遇到的故事太多了,个个都很精彩,每个人物都可以撑起一部大戏,把哪个故事筛选出去反倒成了她要考量的问题,「是以房地产中介公司创业老板的角度写,还是以门店经理的角度写?最终还是因为被原型打动而用了门店经理」。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房似锦的原型叫Z姑娘,大学肄业,不到25岁已经是大区经理,却自愿选择回去带一个业绩落后的门店。她着实不是一个幸运的女孩,母亲和母爱在她生命中走丢了,也只有在提到爷爷时,才会出现情感的波动。
有一天Z姑娘告诉六六,自己有个客户是六六的粉丝,期盼能跟喜欢的作者吃顿饭,「我当时其实不高兴,觉得小姑娘挺精明的,卖洋房生意顺便把我也卖了。」去了餐厅,六六突然发现对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娘,很关心Z,姑娘也一口一个大姑叫着,两人特别亲。
很久之后六六才知道,所谓的「客户」是Z姑娘的老乡,是个并不富裕的乡村教师,只是向往着能有一套城市的房。这个「客户」没有能力买一套房,甚至连买房的资格都没有,但Z姑娘得空就带她去看房,两人手挎着手。
「其实在Z眼里,工作压力不算什么,她最在意的是有人爱她。她看过世间那么多风云,人淡如菊,分得清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伤害她,一笑而过;爱她,她就死心塌地。」现在回想起来,六六依旧被这个姑娘的通透所感动。
也是从那一天起,她决定让Z姑娘做《安家》的原型。最后由于戏的篇幅关系,六六并没有把这个故事写进去,但她说这代表了原型的心。
发现Z姑娘这样的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往往「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看见人心。」在六六看来,捕捉故事的人就像猎手,「你看一只只小猎物从你身边路过,但大多数(情况)你都不饥饿,好不容易来一只,你两眼放光,发现这哪是食物,这是爱情。」
你是在看电视里的那个自己
《安家》的第一个案例,上海知名妇产医生宫蓓蓓和老公毕业多年都没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即便挺着个大肚子,晚上回家也只能去卫生间工作。眼看着二胎不久就要出生,买房这件事被她提上了日程,和空降的新任店长房似锦有了交集。
观众抛来了第一个疑问——两个985高校毕业的博士生真的买不起一套房吗?房产中介的工作是不是足够写实?大家天然信任六六的作品,总是期待着能从她笔下的人物找到一丝丝对社会的共鸣。
这次她换了个视角看所处的时代。当社会进程发展到一定的文明之后,比起集体的英雄主义,势必个体的成长史来得更动人心弦,有人足够幸运可以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但那也只是付出同等努力之后,机缘巧合和人生分岔路口所做选择的共同推动。
「一个所谓的精英高端人士在大城市生活,最少需要6个人来服务,所以不要觉得你的成就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你在塔尖上所有的成就显现于世的原因,是因为那么多的塔基在默默做着奉献」。六六时常会思考这个不可逆的现实,她感动于这些在平凡生活里做着各自英雄的人们。
宫蓓蓓和老公倾其所有,也只能勉强凑够一套「跑道房」的首付,四舍五入也算是够到了梦想的生活,可那些和她同样在付出,但还在东奔西跑的个人也不能被遗忘,「我最终要展现和表达的,更多的是这些对生活含有热望、对家有无限憧憬的客户」。
《安家》是一颗被包着华美外壳的糖衣炮弹。你瞧六六,看着温和许多,但对真相的揭露还是绵里藏针。
中介像是一个通往幸福的通道,负责满足大家对家的向往。房似锦、徐姑姑那一群人贩卖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房子,或许是购买者的当下和未来,是一辈子。
六六笔力苍劲,当这个群体被如实记录时,他们身上还闪过了一束叫希望的光。宫蓓蓓想要一个储物间,它可以不大,好歹也是为自己留出一个独立的空间,钢筋丛林里生活久了也好喘口气。她的丈夫不解,都是房子,为什么非要有一个储物间不可?
但宫蓓蓓的心思中介全都懂。这不仅仅是一个储物间,这是居者有其屋的权利,不能做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至少可以让客户拥有那么一点点追求诗与远方的可能。高达七位数的现金交易背后,赌上的是两代人的积累,手拿一把钥匙,房似锦只求这些人被尊重。
以前跟大家一样,六六对中介印象不佳。路上硬塞传单的,天天给打垃圾电话的,每天到楼下磨的,工作不到位还老想着要钱的……「他们的努力和辛苦,我根本看不见,就好像你吃着送到家门口的快餐,根本不知道小哥闯了几个红灯,外面风雨多大。」
实地走访之后,她越发觉得,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这背后存在误解。「这群人非常有意思,鲜活而有个性,他们能准确判断出你能买什么样的房子,做出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需求的选择」,「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都在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赋予中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刻意贬低,不利用他们去表达悲天悯人,不要用好坏去定义生活里的小人物。
从蜗居到安家,当六六换个纬度审视生活,观众又能不能如愿从中获得他们想要的答案?你是在看电视吗,你是在看电视里的那个自己罢了。
生活,生活
六六的作品都是生活出来的。这些年,她忙着和秀才、偶得快快乐乐的生活,过着过着,身上的锋利不知不觉中就被藏了起来。
她把微博当朋友圈用,随手分享了一些片刻,家里的猫在秀才为她按摩的时,如何和她「争宠」;因为忙着教育儿子忘了及时给滴滴付款,收到了好多次平台的催款通知;秀才和偶得怎么开着车去虹桥机场她回家······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一家是怎么生活的。
多年前的《蜗居》里,六六毫不掩饰的把自己的想法输出给观众。海萍、海藻、小贝······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房子套牢在一起,带给观众瞬间的冲击大家至今都无法被消化,所以时隔多年后,依然还有那么多人在纠结宋思明到底爱不爱海藻?
如今她的创作在走向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安家》里,带有个人特色的「横冲直撞」明显收敛了许多,但根植于生活的基底依旧不变,「我无论从谁的角度去写房子这件事,都是在白描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都是社会上的一个层面,把他们放在一起就是全社会的拼图。」
《安家》里换了一种输出方式,观众会继续问六六要一个答案吗?「我把我的感情放在戏里就够,观众也活在自己的人物里。」
在六六的作品里,她从来不吝于对女性的赞美。
房似锦出场的就被观众广泛赞誉。一身干练的西服,虽然不是什么大牌,却也被打理的干净清爽,只是站在公司门口就自带“职业感”。正当你想着此等都市丽人应该连打个嗝都要去卫生间的时候,她又从包里掏出了三个包子、两杯豆浆,大口吃完,并且快速打扫好「战场」。
卖起房子来更是面面俱到。看房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交流时与客户保持一定的边界感,即便是追到客户医院去,也能保持着真诚的笑容解释自己的目的。这样得体的女性,谁敢说不是一种赞誉?
而再往前回溯,不管是《心术》还是《宝贝》,或者到《女不强大天理不容》,六六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这样一个女性。「这就是现代社会女性的样子,宜室宜家,出能披挂战场,入能端淑贤良,到哪都自得其乐,也没啥抱怨。」
这是“在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也只有经过了生活长久浸润的人才能还原女性本来的面目。
《安家》只是六六现阶段观察生活之后的总结,她换了一个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在告诉大家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比起这个,更可贵的是她深耕创作的态度,纵然有多部经典作品在前,却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将生活的眼泪和欢笑化作绕指柔,不加美颜的书写给大家。
采访中,她提及自己最近在上海卖了一套房,又租下了一套房,还跟上下家都成了好朋友,这种社会关系被她称之为善缘。「别人告诉我这个世界有多黑暗,我都不信,因为我日常生活的推进全都温暖如春」。
有朋友笑六六还是四十六岁的单纯少女,她倒也没有觉得不妥,「我想,为让我写出人间的圆满,整个世界都把棱角包裹起来,温柔地待我」。
爱与快乐也不是一件难事,而那些所谓的黑暗,「要么是我忘性太大,不记得人世几回伤往事,要么是老天给我的选择题,都是单选,都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