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企业被中企赶超后求变

​  在全球建筑市场上,日本的存在感较低。在美国杂志《工程新闻纪录》(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公布的2020年世界建筑行业总销售额和海外销售额榜单中,日本5大建筑企业在总销售额榜单上仅排在20~30位。这些日企曾在1990年的排行榜中占据世界第2到第6,而现在中国企业在前10强中独占8席。

  与中国企业竞争会亏本

  “他们的方案比我们便宜1成。要是和他们竞争可能会亏本”,日本建筑企业大林组的副社长小寺康雄以新加坡的集体住宅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国企业猛烈的价格攻势。

日本建筑企业被中企赶超后求变

大林组承建的新加坡“星耀樟宜”

在各国建筑企业云集的新加坡,大林组承建了樟宜国际机场的设施“星耀樟宜”(Jewel)。正如这处设施所代表的那样,大林组在竞争时凭借的是技术实力和高档感。但是,在除价格外很难体现优势的工程项目上,中国企业的低价是一大威胁。

  大林组与鹿岛建设一样,也是海外销售额的占比较高的日本建筑企业。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大林组的合并海外销售额比上财年减少2成,降至3775亿日元。小寺康雄副社长表示,“新冠疫情让全球化的努力付诸东流”。

  上世纪70年代,大林组在美国拿到了日资企业的第一个公共工程项目订单。在土木和建筑等主业领域积极拓展了业务,但现在却因为北美和东南亚的工程暂停而受到直接影响。

日本建筑企业被中企赶超后求变

  虽然大林组也“再次认识到全球化有一定的风险”(小寺康雄),但强化海外业务的潮流并没有改变。为了向建筑业以外的领域拓展多元化经营,除了房地产开发之外,大林组还把在海外开展可再生能源业务纳入考虑范围。   

  大林组在新西兰启动了通过地热发电来制造氢气的业务,2021年开始着手在奥克兰港建设加氢站。大林组“计划以可再生能源业务为中心,获取更多的附属电力设施和港口设备工程订单”(小寺康雄),希望获得和主业建筑业的乘积效应。

  1990年时,日本企业在《工程新闻纪录》的总销售额榜单中排名靠前,“主要是因为泡沫经济使得日本国内需求高涨和日元升值,绝不意味着国际化取得明显进展”(日本建设经济研究所研究理事三浦文敬)。

  从海外销售额占比来看,就连最高的大林组也只有约8%。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建筑企业被欧洲和中国企业赶超。

  强化基础设施运营业务

  摆脱工程承包商身份的潮流也在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中心的准大型企业中扩大。前田建设工业2021年10月与公路子公司“前田道路”等进行经营合并,成立了共同持股公司INFRONEER Holdings。

  “失去社会的信任之后,只能导致工程价值下降”,之前一直在前田建设主导控股化工作的INFRONEER Holdings社长岐部一诚回顾了该公司2006年宣布与串通投标行为决裂时的情况。

日本建筑企业被中企赶超后求变

  为了持续获得稳定的利润,当时日本的建筑行业内串通投标现象横行。建筑行业清除祸根之后,项目的价格竞争一下子变得激烈起来。   

  曾在经营企划部门工作过的岐部一诚介绍说:“建筑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但当时觉得承包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

  2016年以后,前田建设强化了基础设施运营业务(从国家或地方政府获得公共设施等的“特许经营权”),并推进向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企业蜕变。

  前田建设在高速公路、展示会场、自来水等领域取得了大量运营业绩,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的单部门利润达到32亿日元,增长到了合并营业利润的约7%。从INFRONEER Holdings制定的中期经营计划来看,计划到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使这一领域的利润增长至115亿日元。

  另一家日本建筑企业户田建设参与了茨城县常总市从2017年开始推进的以农业为核心的地区建设业务“Agriscience Valley”构想。开发包括商业用地在内的45公顷土地,通过使草莓(以厨余垃圾为肥料)大棚栽培实现商业化来扩大业务领域。

  土地改造、商业设施施工、设施运营收入均在考虑范围之内。户田建设的社长大谷清介表示,“虽然以满足客户要求的承包业务为主轴,但仅靠该业务无法维持经营”,表现出进入与建筑业邻近的其他领域的热情。

  为建材价格和人工费高涨而烦恼

  从日本4家大型建筑企业的2021年4~9月财报来看,大林组大幅下调了全财年预期,清水建设的营业利润减少7成。在以大城市为中心呈现出兴旺景象的大型再开发项目的背后,新冠疫情导致设备投资趋冷,而且目前建材价格和人工费高涨,这些问题让大型建筑企业烦恼不已。

  大建筑企业涉足其他行业的动向正在扩大。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提出积极并购(M&A)路线的大型企业。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的需求已经结束,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着眼于后疫情时代进行城市和街区建设。包括其他行业在内,订单争夺将更加激烈。

  从存在感较高的中国的情况来看,恒大集团陷入部分债务违约的困境,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变得不明朗,中国建筑行业被认为有可能会发生重组。

  对于在全球化方面落后的日本大型建筑企业来说,现在是在全球显示存在感的机会。但如果在构建新业务模式方面落后于人,进一步后退的风险就会增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