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新交所上市“阳谋”

本报记者 郭阳琛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在成功通过介绍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近3个月后,5月20日,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并正式开始挂牌交易。而早在2018年9月,蔚来便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这也标志着,蔚来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三地上市的车企,同时也是首个同时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

蔚来的新交所上市“阳谋”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蔚来将借助新加坡的国际经济与科技中心的优势,与新加坡本地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蔚来的全球研发与业务布局。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之所以蔚来选择深度捆绑新加坡,在于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探索已久,早在2013年新加坡政府就已率先提出“新加坡自动车计划”。同时,新加坡在汽车制造领域已然形成产业集聚,大众、戴姆勒、博世等行业龙头企业此前也都纷纷在此建立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被认为是蔚来撬动东南亚市场的支点。多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出口到西欧和东南亚市场。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此前的“出海”在挪威起步,2022年将重点布局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如今蔚来也将重点开拓东南亚这片“蓝海”。

完善资本市场布局

“今天是蔚来的一个新里程碑,在新加坡上市对蔚来全球业务发展计划意义重大。借助新加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蔚来进一步完善了全球资本市场布局。”李斌在公司于新交所上市当天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选择在新交所上市,是蔚来进行全球资本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

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自2021年以来,中概股股价整体持续下行,今年更是表现低迷。其主要原因在于,SEC于2021年12月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细则规定,如果一家外国公司被SEC纳入识别清单并连续3年未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检查,将禁止该公司证券在美国交易所交易。

2022年5月4日,SEC官网信息显示,包括蔚来在内的多家中概股已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5月中旬,SEC已陆续将总计100只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此外另有40只中概股由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其不属于被识别范畴内而已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

“当前美国正在推动很多中概股公司退市,但我国相关部门还是希望这些企业可以继续在海外资本市场有所作为。因此,美股之外的其他资本市场就成为了中概股公司的主要关注方向,香港和新加坡资本市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蔚来无疑是中概股企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在江瀚看来,蔚来此次成功三地上市给很多中概股企业一个启发:新加坡资本市场是最佳选择之一,上市组合多元化也是当下一个不错的方向。

除了资本市场,新加坡的国际经济、科技中心地位以及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发优势,也是蔚来所看重的。

事实上,新加坡政府在2013年就已提出“新加坡自动车计划”,率先正式开启新加坡自动驾驶应用之路;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订《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

此后,新加坡自动驾驶区域不断扩大。早在2019年,新加坡西部就有超过1000公里的公路可供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同时,为了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所有内燃机车,新加坡计划在2030年将电动汽车充电点的数量从1600个增加到2.8万个,并鼓励市民购买电动汽车。

另一方面,汽车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也纷纷“牵手”新加坡。例如,大众、戴姆勒和博世等企业均选择将新加坡作为战略制造枢纽并设立研发中心;韩国现代投资4亿新加坡元在裕廊创新区设立电动汽车厂,预计2025年年生产规模将达到3万辆;德国大陆集团也在新加坡拥有超过1300名研发人员,并于2018年起与EasyMile合作布局无人驾驶。

一名汽车产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新加坡政府试图首先将新加坡打造为全球自动驾驶应用城市样本,再将建设经验及方案对外输出,以此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同时,新加坡在自动驾驶领域能够获此成就,究其原因在于国家规模较小,可将相关政策快速而准确地传递至各区域。

“新加坡政府将科技发展视为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投入了大量补贴资金以吸引国外科技企业入驻。新加坡极为开放的文化环境、宽松的支持政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众多跨国企业在此设立总部。”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蔚来的全球化棋局

尽管面临全球疫情持续扩散的不利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链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出口量方面也表现出超强的增长态势。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一度达到58.8万台,保持了持续走强的趋势。2022年1~4月,中国出口24.5万台新能源车,同比增速达到了92%。

2021年也是蔚来的“全球化元年”。当年5月6日,蔚来发布了“挪威战略”,开始正式进军海外市场。

“我一直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参与全球竞争,总需要一些公司去尝试。”李斌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蔚来就在全球建立研发团队,为进入全球市场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蔚来在挪威整体上来讲,各方面工作都达到了预期。”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驾过蔚来车型的挪威用户超过四分之一都会下订单。有92%的挪威用户选择了BaaS电池租用服务,蔚来的创新模式也同样受到挪威用户的认同。

在蔚来方面看来,和用户的直接连接至关重要,因此在挪威建立了直营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上述负责人直言,这是目前所有出海企业里最独特的模式,与传统车企的代理经销商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相信蔚来的产品和服务在挪威也会形成很好的口碑。”

但想进入到欧美的成熟汽车市场,特别是主流高端市场,蔚来面临的挑战还很大。“我看到一些数据很惊诧,雷克萨斯一年在德国就卖了几千台,即使是丰田这么强大的公司在欧洲也都要面对很大的挑战。”李斌此前向记者如是说道。

据了解,蔚来计划在2022年将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正式落地;2025年,还将进入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销售全球化,研发全球化也一直是蔚来的重要标签。早在2015 年,蔚来就开始在全球范围,招聘经验非常丰富的汽车和智能技术相关人才,并在美国、德国和英国组建团队。

目前,蔚来在全球多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其中,北京为全球软件开发中心;上海为国际业务总部、全球量产车研发中心;合肥为中国总部、整车先进制造基地;美国圣何塞为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英国牛津为全球性能与前瞻概念研发中心;德国慕尼黑为全球设计中心。此次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其全球研发与业务布局。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蔚来积极布局新加坡市场,主要是想将新加坡作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根据地,因此需要在新加坡开展本地化以及二次开发工作,使得蔚来推出的产品更接地气,更好地提高在东南亚的知名度。

“我们从来也不期待什么一炮走红,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李斌也表示,蔚来进入海外市场后,一是要适应当地的一些法规,包括数据保护、隐私等方面;二是产品有很多方面要去进行开发(以适应当地市场);三是当地的服务体系也需要时间去建设。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