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公司“贬低”普通牛奶,参与研究的专家却说尚待佐证

a2 公司“贬低”普通牛奶,参与研究的专家却说尚待佐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7月20 日通报,新西兰网红代购奶粉品牌 a2 的中国全资子公司因使用艺人胡可未满 10 周岁的儿子进行 宣传代言,违反广告法,被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罚款10 万元。然而,此次风波并未因 a2 公司的“认罚”而平息。业内普遍关注到它另外一些带有“诋毁”性质的宣传——称普通牛奶的A1 型蛋白可能引起肠道不适,A2 型蛋白能避免,且非常稀有。

a2 牛奶公司近年来还先后资助多个研究项目以证明普通牛奶中 A1 蛋白才是引起饮奶不适的原因。但绿松鼠采访发现,参与研究资助实验的专家们认为实验结果还需更多佐证,尚得不出肯定结论。

业内人士还指出 A2 奶并非像 a2 公司宣称的那样稀缺,基因筛选纯A2 蛋白基因牛并非难事。随着对手乳企纷纷入局,未来留给 a2 牛奶公司的市场空间有限了。

a2 公司“贬低”普通牛奶,参与研究的专家却说尚待佐证

a2 官网公开“贬低”普通牛奶

公开资料显示,a2 牛奶公司由科学家科兰·克劳克兰和他的商业伙伴霍华德·帕特森于 2000年在新西兰创立。通过 DNA 检测技术筛选奶牛,确保所产的牛奶含全天然 A2 型蛋白,以此生产液奶及奶粉产品。

根据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的解释,牛奶蛋白中约 80%是酪蛋白,其中近 1/3 是β酪蛋白,由209个氨基酸组成,分为 A1、A2、B 型等不同的分子结构,A1 型和A2 型的差别在于第 67个氨基酸上。在蛋白酶消化酪蛋白时,A1β-酪蛋白(以下简称 A1型蛋白)在该位置上的组氨酸可能被切开形成由 7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即 BCM-7。而 A2β-酪蛋白(以下简称A2型蛋白)不能形成 BCM-7。所以,BCM-7 也是区别 A2 牛奶与普通牛奶对健康不同影响的关键。

a2 公司中国官网上称,A2型和A1型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是不一样的,“A1 型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所以 A2型蛋白质比 A1 型蛋白质更自然亲和”,“有效避免了肠道对 A1 蛋白的不耐受”。又由于A1 型蛋白质是 5000 年前欧洲奶牛杂交变异后出现的,且目前西方奶牛中只有三成能产出天然全 A2 型蛋白牛奶,奶源非常稀有,因此A2型蛋白质“自然而珍贵”。

在 a2 公司英国官网和新加坡官网,也有类似于普通牛奶中A1 型蛋白可能引起消化不适的介绍,并称 A1 型蛋白引起的胃痛、腹胀、呼吸问题、皮肤问题或其他消化问题很容易与乳糖不耐受的症状相混淆,因此建议人们尝试 A2 牛奶。

在美国官网,a2 公司发表了一 篇《 爱牛奶 ,但牛奶不爱你?》 的文章,称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喝牛奶后感到不适是因为乳糖不耐引起的,但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腹胀、腹泻等症状可能是对大多数美国牛奶中的 A1 型蛋白不耐受的结果, “a2 牛奶是唯一不含 A1型蛋白的牛奶,更易消化”。

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A2 型蛋白,a2 公司在其美国、英国、新加坡官网首页下方均有“乳糖不耐确诊者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或A2 牛奶不适合乳糖不耐者及牛奶过敏者的建议。这说明,饮用A2 牛奶对一些人群也可能产生不适。不过,绿松鼠在a2中国官网的相同位置并没有查找到类似提示。有声音质疑,a2公司对中国消费者搞“双重标准”。

权威机构否认A1型蛋白风险

对于 a2 牛奶公司对传统普通牛奶中 A1 蛋白的“贬低”,多位专家及权威组织均提出过质疑。

据云无心介绍,a2 牛奶公司在市场推广初期重点宣传A1蛋白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向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管理局提出申请要求普通牛奶必须注明健康警告信息,但澳新食品管理局认为这一要求缺乏科学依据,没有批准。

2009年,欧盟食品安全局发表的一篇报告(《Review of the potential health impact ofβ-casomorphins and related peptides》)指出,基于现有科学文献的回顾,不能建立口服摄入BCM-7 或相关肽与任何非传染性疾病的因果关系,因此不推荐对 BCM-7 等进行正式的风险评估。而一些声称BCM-7 或 A1蛋白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 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结果,在报告中均被欧盟食品安 全局判定为“没有明确证据”或“缺乏数据支持”。

云无心认为,欧盟食品安全局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管理局之所以否决 a2 牛奶公司宣称的A1蛋白风险,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那些提到的证据都是把BCM-7 注射到动物体内得到的,而 BCM-7 很难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而稳定存在。

a2 公司近些年的宣传还转向“重新定义乳糖不耐”。2016年 4 月 20 日,a2 公司在发布会上公布一项研究成果,称牛奶中的A1 型蛋白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是引起消化不适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并非乳糖。

云无心认为,新的假说需要大量、不同科学机构所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据。迄今为止,只有过三项类似研究,一项只有 21个志愿者,结果是“无统计学差异”;另一项有 36 个志愿者,结果与上述 2016 年的研究接近。“这三项研究都是 a2 牛奶公司资助 的。而 a2 牛奶公司是这个假说最大甚至唯一的商业利益相关方。”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认为,尽管几个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A1 蛋白与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但“相关 性”和“因果关系”之间还存在遥远的距离。此外,a2 公司宣称的BCM-7可能是引起乳糖不耐症状的原因,目前仅有几个研究项目支持且争议不小,“不知该公司底气何来?”

参与研究的专家称尚需更多佐证

a2公司2017年11月15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公布了其“第四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共选出 600 名自我诊断为牛奶不耐受的志愿者, 比较其单独服用A2蛋白奶的胃肠道效应。结果显示,含有 A2型蛋白的牛奶能显著抑制牛奶不耐受的急性胃肠道症状,而含有 A1 型蛋白的普通牛奶,其乳糖酶活性降低,胃肠道症状增加。因此对一些人而言,其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摄入A1 型蛋白引起的,而非乳糖。

新京报记者查询到,这份研究已于 2017 年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期刊《Nutrition Journal》上,题为《牛奶β-酪蛋白变异体对中国成年人牛奶不耐受症状的影响》(注:记者译),作者署名依次为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中山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营养系主任蒋卓勤,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报告最后写有“所有作者都收到了 a2 牛奶公司的酬金”。而这4位作者也参加了a2公司2017年11月的研究成果发布会。

有声音认为,中国营养学会在为a2牛奶公司站台,并质疑该项研究的独立性。对此,杨月欣7月25日回应绿松鼠称,北、上、广 3 个课题组进行这项研究时开过多次会议,对实验设计和所下结论都比较慎重,“但没想到后期会有这么多广告”。她认为 ,“ 一 个是科学 ,一个是广告 ,这是两回事”,企业发布任何广告都不会经专家审核,而企业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广告太过分” 或“过早地使用了这个科学”。 此外,对于 a2 牛奶公司的实验资助,杨月欣说“不会因为谁支持了就会改变结论,这是底线。”

参与者之一的蒋卓勤对杨月欣的说法表示认同。7 月 25 日,他在接受绿松鼠采访时也称,上述关于A1 型蛋白的实验结果还需要更多佐证,尚无法得出肯定结论。目前来看,引起饮奶不适的原因有很多,如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等,但 A1型蛋白并 不是主流原因,引起中国人饮奶不适的主因仍然是乳糖不耐受。

7月25日,绿松鼠试图联系该论文第一作者、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何梅,其工作人员称将转告采访需求,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反馈。

代购“网红”奶粉实为贴牌加工

事实上,在a2公司的宣传攻势及海淘代购的催热下,中国已经成为a2婴配奶粉最大的海外市场。自2014年起,a2公司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分销力度,并于2016年在中国成立全资子公司至初牛奶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以“满足中国市场对 a2 品牌乳品 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6 财年,a2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3820万新西兰元,同比增长超 800%。2017 财年,a2 中国市场的营收增加至8890万新西兰元。a2 公司将增长原因归结为其在中国多产品、 多渠道的战略,通过跨境电商和母婴店直接进入中国的奶粉显著增加。

2017 年财报显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至中国的 a2 婴配奶粉营收占比仅为 8%,而以跨境购方式进入中国的 a2 奶粉营收占比高达 92%。a2 中国官方购买渠道显示,目前a2 至初奶粉1段售价高达458元/罐,而天猫国际跨境购的价格仅为 210 元/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业绩高速增长,但 a2 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工厂,其奶粉实则由光明乳业新西兰子公司新莱特代工生 产。由于新莱特工厂取得了中国认监委和奶粉注册制的“双认证”,因此延续与新莱特的合作对 a2 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a2 公司自2010 年起与新莱特及坎特伯雷牛奶供应方合作,生产 A2 婴儿配方奶粉。2016年8月,a2公司和新莱特达成5年的长期供应协议。2017 年 3 月,a2 公司间接入股新莱特约8.2%的股权,进一步强化双方合作关系。

2018年2月21日,a2公司又宣布将与恒天然签署制造与供应协议,恒天然获权开拓 a2 在东 南亚及中东地区的独家供应权, 还将合作开发 a2 品牌的黄油和 奶酪等产品。

有分析认为,随着 a2 公司市 场快速增长,其上游产品供应端 能否满足需求也充满疑问,这或 许是a2公司在新莱特之后选择 与恒天然合作的原因。

对手入局打破 a2公司独占资源

a2 公司业绩的持续翻红,也让其他乳企嗅到了商机。在惠氏、蒙牛、三元纷纷入局 A2 牛奶市场后,业内开始关注 a2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一手好牌”究竟能打多久。

2017年6月,三元食品通过奶牛血统追溯及基因筛查体系,推出了只含有 A2 蛋白的纯牛奶产品,被认为终结了a2牛奶公司独占A2奶源的历史。

2018年1月,蒙牛推出A2蛋白儿童牛奶,并称奶源来自于蒙牛专属牧场的“2000 头珍贵奶牛”。

2018年3 月,惠氏在上海推出含有 A2蛋白的启赋 Atwo(天赋蕴淳)系列奶粉,同样主打“亲和” 牌。惠氏也一度被媒体视为a2奶粉在中国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并引起 a2 公司总部的关注。

2018年4月3日,a2公司专门发表声明称,a2 牛奶公司是全 球市场唯一从事无 A1 蛋白质乳制品和营养品采购、加工、销售 的公司;新入局者要考虑如何对 无 A1 蛋白产品的好处自圆其说,且其传统产品中依然包含 A1蛋白产品。这是 a2 公司与对手 的核心区别。

根据报道,悉尼 White 基金管理公司总监 Angus Gluskie 曾对媒体指出,虽然a2公司很聪明 地开拓了一个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但有迹象表明竞争对手正在出现,特别是在美国。一旦对手出现,会对 a2 公司的增长前景产生影响,股价有可能回落。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a2 公司的未来市场空间有限,且所谓的 A2型蛋白并非其所宣称的“稀缺资源”。事实上,水牛奶、牦牛奶、山羊奶、绵羊奶都是A2 型蛋白奶,即便自然繁育的荷斯坦奶牛中也有30%是纯 A2 蛋白牛,剩余 2/3 的奶牛中也是 A1、A2 基因混合,且基因筛选 A2蛋白牛并非难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认为,A2 奶的高价建立在所谓的“稀缺性”之上,而行业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能将现有牛群全部更替为A2 奶牛,所以市场“留给 A2 奶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7月26 日,a2 牛奶公司在中国全资子公司——至初牛奶贸 易(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绿松鼠称,需内部讨论后再作答复。绿松鼠将采访提纲发至指定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铁

创意摄影 /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编辑 / 松鼠1号

近期文章推荐

a2 公司“贬低”普通牛奶,参与研究的专家却说尚待佐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