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崛起之路,园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秋起风凉,但苏州很热。

近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公布,中国最大都市圈“路线图”新鲜出炉,苏州出众亦出彩。综合性全球城市的定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等标签加身,加之空间距离最近沪的地理条件,苏州妥妥是“都市圈”副班长,也是江苏“入圈”城市首席。

苏州崛起之路,园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走过百年探索路,振奋40年进取心,苏州再次迈向高光时刻。

苏州万众瞩目,苏州的发展之路需要梳理。一个在近代退出顶流,没有像样工业的城市,是如何默默爬坡过坎,锻造为明星之城?

一、苏州耀眼,园区有光

秋日晚,明月高悬,古城照例迎来新夜,园林温柔静默,北寺塔壮阔耸立。视野向东,金鸡湖灯火迷离,东方之门璀璨气质尽显,香衣魅影扫过夜幕,天空拂过盛大的风……楼高金鸡月,门对东方潮。盛世江南之苏州画卷缓缓打开。

苏州崛起之路,园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苏州的实力源于高贵迷人的古城,也源于鼎盛发达的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旅居苏州多年的新加坡作家、企业家蓉子说:

苏州园林固然美,苏州园区更倾城

没有人会否认园区的好,园区的好数不清。

从引进外资体量到进出口数字,园区一贯高质量;

从最高楼天际线到亿元税收大楼数量,园区独领风骚;

从上市企业到产业创新集群,从金融密度到创投指数,园区几乎每一项都傲视全域;

从产业韧性到宜居环境,园区要风有风要雨得雨;

园区能让考研名师张雪峰舍京城而投奔,也可以吸引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置业落户。

园区人介绍自己这样说,我来自苏州,但我住在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俊在朋友圈表白,他们全家倾其所有在园区湖东落户,几年内见证了城市街面从少人行走到车灯辉煌的园区速度。

市民的获得感显然是对这片区域的最大褒奖。

但这些局部闪光点的简单相加,不足以说明园区对苏州的贡献。

我们需要一个整体性的思路观察苏州和园区的关系,这对苏州非常重要。

二、从城市进化看园区角色

说到园区对苏州的最大贡献,可能意见多元。这样的思考并非凡尔赛式的自夸,而是抓住本质、明晰长板,聚焦未来,让苏州走得更远。

在我看来,园区对苏州的最大贡献是帮助苏州完成了城市定位的进化迭代,奠定了苏州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为苏州搭上长三角城市群裂变浪潮做好了物质和心理准备。

苏州崛起之路,园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城市是人类的集体发明,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希望,城市的原始功能是堡垒和集市,象征安全、繁荣的基本需求。

几千年来,城市从古代跨越至近现代,又从商业-手工业城市发展至工业城市以及文化城市。

每一个时代都有几座城市称雄,哺育文明,兴盛国家;每个时代的终结也都伴随几座城市的落幕,灯火熄灭,断壁残垣。当我们怀想文艺复兴,我们看到了佛罗伦萨;当我们爱上巴洛克,你必须走一次巴黎。

从古至今,城市竞争的赛道都是高度白热化的,天灾、战争、河流、外交关系、商业政策、君王喜好诸多因素,导致城市命运沉浮不定。苏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幸运儿,历经多次大分流,先后跨越了运河时代、太湖时代,挺起唐宋强盛,标新明清繁华。

不幸地是,苏州遗憾地倒在现代城市的入口,19世纪中期,惜败于世界经济沿内河运输跨向大洋纵横的风口浪尖。从长三角的版图看,中国经济的重心从苏州东移至上海外滩不过100公里,但是对爱护守望这座历史名城的人而言,这是何等漫长的150多年。

新的时代,苏州需要适应新的角色,也要找到一个支点挑战自己。

历史充满了巧合。

三、园区赋能,苏州城市进化三步走

1000年前,欧洲中世纪最为发达的城市是威尼斯,1225年,威尼斯在城市内开辟了世界上首个专业的工业园,用于制造当时最为宝贵的工业品玻璃器皿。威尼斯创新了城市功能,泽被后世。近1000年后,在东方威尼斯苏州,诞生了中国版图内的明星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崛起之路,园区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也许幕后还有很多戏文,但我们看到了台前的故事。在高层点头之后,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和苏州老市长章新胜的心心相惜,孕育了苏州工业园。

时年1994,在一片荒丘田坡,中新两国领导人下铲培土。在他们不远处,是猪舍鸡圈的喧闹不绝于耳。

弹指间越过的近30年时光,苏州经历了三轮城市进化。

凭借上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原始工业革命的技术积累,苏州得以在九零年代承接世界性的产业转移热潮,园区、昆山成为苏州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从90年代中后期至2012年,苏州成功地从传统消费型城市转型为工业城市,苏州在世界供应链体系中扎根落脚,初步打造了产业集群。

在那个年代,园区的邻里中心和摩天轮是一代苏州人可以奔赴的远方,园区操流利英语的白领是城市偶像。

在这一时期,苏州以现代眼光眼光打量城市,城市规划意识萌芽,城市功能有所创新。最显著标志是,90年代中后期,苏州打破150年的沉寂,破土动工大规模城建潮,干将路从无到有,环城高架路起步,在古城外围划下一个圈,迎接滚滚而来的车流。

2012年至今,苏州城市走出第二步进化,苏州从一个初级工业品的生产基地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产业名城。

2012年,时任苏州领导系统性地重置了苏州,亮出了一核四城规划,是今日苏州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之先河。从那时起,苏州大大强化了城市商务功能、科创属性、生态底色,中环建设一气呵成,昆山、常熟两个县级市布局城市高架,令人惊叹。

园区作为东部商务区出现在世人眼中。CBD中央商务区概念刚刚在神州兴起,彼时,园区的建设成果已获肯定。园区最令人称道的经验不仅仅是招商引资,而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理念,园区最令人赞许的地方在于产城融合。园区经验走遍神州,当然也左右了城市建设。

这一时期,园区涌现出了以苏州中心、诚品书店为代表的优质商业体。园区成为事实上的苏州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产业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推动组建了芭蕾舞图、交响乐团,营建了奥体中心,并引入全新的市场理念运作,让文化成为园区最鲜明的标签。

至今,苏州各板块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然势,形成了“组团集聚型”大都市区的城市形态。苏州的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交通格局明显领先同期苏南诸城。

今天,苏州已经迈开第三轮城市进化的步伐。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也给出了苏州的规划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肩负双循环使命,强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苏州对外力求占据上海大都市圈“C位”,合九城之力走向世界,对内则以一体化整合苏州十大板块力量。

外练筋骨皮,内养精气神。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园区有一个基本功能是其他板块无法替代的,即开放和创新的政策策源地功能。园区是国内首个跨国合作项目,不特而特、特中更特的政策优势绝对加持行政能级欠缺的苏州。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园区依然可以是苏州梦想的翅膀。

四、走过历史,思考城市发展之道

纵观苏州三步走城市进化妙手,源于新加坡的园区规划理念、城市运营思路启发了苏州,园区高大优美、精致入微的城市面貌激活了这方水土的大城梦,园区引入的高大上创新资源某种程度上破解了城市发展的天花板。

很多人说,假如没有园区,苏州的发展也许会绕个弯。

历史没有假如,只是充满了巧合,回溯历史,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理念来自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

刘太格说,他的引路人中有刘海粟、有傅雷,也有苏州人贝聿铭。1962年,在澳大利亚读建筑设计专业的刘太格正撰写毕业论文,他写信恳请傅雷帮助搜寻有关中国建筑的书籍。傅雷很快回信,先后寄来十余本书籍,包括北京、徽州、苏州的建筑专集。傅雷引导刘太格关注中国古典建筑,多次提到了苏州园林。

刘太格知道园林的花窗不仅仅是窗,更是引入一方景色的画框。

刘太格说,“苏州城市发展的经验,解决了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很多共性问题,所有这些经验都可以给其它中国城市提供解决问题之道。

历史打了一个漂亮的回旋,苏州输出又回到苏州,但其间经历是创新蝶变,是更新整合,是向新而生。

曲折,也是文明的常态,也许一座遗址更能说明这一点。

今年,园区复原了江南文明的祖源地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一座6000年前的城市地标走进都市人的视野,在垒起现代元素的土地深处,累积着江南文明几度复兴的密码。

6000年前的草鞋山人能刻玉,能造屋,还可以种植水稻,可以说是当时太湖流域不多见的一线聚落文明。令我吃惊的是,这个文明并不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的,在土层之下有几个断层,断断相续、念念不忘,才是文明演进的常态,城市亦然。

人类学家汤因比说,文明的塑造不偏爱温柔,更多是在回应挑战。

走过晦暗的苏州了然于心,苏州人从不挑剔命运,他们只会打磨自己。让这座城市更美好的信念,深植于城市的文脉基因。

面向未来,苏州正以直面全球的勇气重塑自身。我们可以让古今相融,可以怀抱中西精华,可以托起产业和文化齐飞,也可以让物质和精神安顿于一城,我们让人与城相依相生,可以为这个时代再贡献一座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

园区,功不可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